“黄金配角”的它,到底补什么呢?

脾胃好,百病少;好脾胃,食疗养。自然的产物是最适合脾胃的“补品”,草木虫鱼,瓜果菜蔬,无分贵贱,皆可成为有益于脾胃的“本草”。善用生活中唾手可得的材料,活学活用,当自己的“调养师”。

有一种果子,不仅药房里有,各种干货铺子上也常见。平日人们煮汤、泡水、熬粥甚至炒菜都会顺手下两颗,是样非常百搭的配料。而中医配置药方时,也离不开它,苦苦的中药里加一点,添点甜味;做药丸的时候,用它碾成泥把药末裹起来,便成了“枣泥丸”,小孩子见了也爱吃。

不管是在厨师还是医生手里,干枣很少有担当“主角”的时候,都是作为配料;但它又是一味使用率非常高的“黄金配角”,老百姓都知道枣子有补养的作用,因此各种药膳里都会加上它。

那么,枣子到底“补”什么呢?

补身的“枣”

关于这个问题,有人会说枣子是“补血”的,女生经期或是月经结束后,都爱泡个桂圆红枣茶,喝了暖洋洋。也有老一辈的,知道枣子是补脾胃的,胃口不好且消化能力差的,平素要多喝姜枣汤。

据《本草纲目》中的记载,大枣有“补中益气,坚志强力,除烦闷,疗心下悬,除肠澼”等诸多功效。除了一般的补养作用,枣子确实是以“补脾胃”最突出。它的味道甘甜,质地柔润,晚清医书《医学衷中参西录》便赞道:“大枣其津液浓厚滑润,最能滋养血脉”。腹泻后的人喝枣汤,可以补充脾胃丢失的津液;而感冒用发汗药时,方子里加入枣子,补足体内津液,有助于汗出热退。

生熟性不同

枣子还有一个“隐藏功能”,那便是可缓冲药物对于肠胃的刺激。有些人的脾胃很“娇气”,稍微吃些难消化的东西,或是刺激性大些的,便容易胃痛不适。而枣的甘甜护胃,可以缓解这种不适。因此,中医开些较“难喝”的药方时,为免病人喝了肠胃不适,常常会加上干枣,使得药汤变得甘甜醇和,喝下去也不反胃。

眼下正是枣子丰收的时节,生枣子虽然甘甜可口,但中医认为它并无养脾胃的作用,唯有做成干枣后方可入药。入秋之后,“煲汤”时便不妨多加干枣,既补养身体,又强健脾胃。

您可能还喜欢...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