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会为医疗付出多少钱
所有经济活动的定价源于供给者对需求者的心理预期评估,好比一场心理博弈;而价格的稳定则基于需求者对自身预期满足度的评估,犹如一场自我对话。在大多情况下,这是理所当然的。这话有点绕,简单一点说,卖多少钱是卖家说了算,买卖价钱能不能长时间稳定取决于买家。
医疗方提供医疗服务、药品等相关内容,患者希望解除病痛、恢复健康。身体健康无价,医疗方在理论上可以把价钱定得非常高,最终达到患者支付能力的上限,倾家荡产砸锅卖铁。健康确实无价,患者也愿意接受很高很高的价钱,只要能保证救回小命恢复健康。
医疗方定多少钱都没问题,如果不能保证解决问题,患者就不一定愿意高价去赌概率,当这种尝试的结果很可能是人财两空家属都会被迫回归理性。
比如说,新冠肺炎可不是闹着玩的小感冒,搞不好会要了性命。常规的退热治疗嘛,效果也是昙花一现,没准儿过了两天又烧起来了。好在最近传来好消息,某项科学研究发明了一种新型疗法,能够有效降低死亡风险。不过,就算降低了风险,也不敢保证就不会一命呜呼。治疗费用为5000元人民币,对于这个价格,肯定有不少人跃跃欲试。然而,对于月薪只有三千的人们来说,这个价格无疑是一座难以逾越的大山。想想看,连买退热药的零头都抵不上,何必去冒险呢?在家好好休养几天,吃几片便宜的退热药,不是更实惠吗?世界上没有万能药,治病没有百分百,正是基于这种理性认识,患者的支付意愿以支付能力为准。
在新冠疫情期间,美国有许多人没有及时去医院接受治疗,这其中有很多原因。首先,医疗费用是一个重要的因素。由于医疗费用高昂,许多人选择等待,希望情况有所好转,或者选择自愈。这导致了疫情的传播和感染的增加。其次,美国的社会环境和文化背景也是导致这种现象的原因之一。在美国,人们更加注重个人权利和自由,对于一些人来说,去医院接受治疗可能被视为一种“被控制”和“被干预”的行为。此外,一些人可能担心医院的环境不够安全,或者担心自己的隐私受到侵犯。相比之下,在中国,医疗行为是受到严格监管的,并且政府和医疗机构致力于提供公平、可负担的医疗服务。这使得在中国,人们更加信任医疗体系,并且更愿意接受治疗。
当然,这并不意味着在美国就没有人关心和关注疫情。许多美国人积极参与社区活动和慈善事业,为抗击疫情做出了贡献。但是,我们需要认识到,不同国家和地区的社会环境和文化背景不同,这也导致了人们在面对疫情时的不同选择和行为方式。
总之,无论是在美国还是在中国,医疗行为都是一个复杂的问题,需要考虑到各种因素。我们应该尊重每个人的选择和权利,同时也应该致力于提供公平、可负担的医疗服务,以保障人民的健康和福祉。这个事情很难用所谓的对错去理解,医疗定价方自有一套逻辑且明码标价,患者方只能是根据支付能力选择治疗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