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阴阳三个层面的一点思考
《内经》的核心,阐述了阴阳之间正常的关系和状态,郑钦安祖师曾说:“天道有恒,故不朽,而人心无恒,损伤真气,故病故死。”天的运行规律,为正,为标准,我们应顺从一天一年之四时变化,与昼夜·日月同步,减少“气”的内耗外损。
摘录南怀瑾先生讲邪与正:“像中医讲风而不是风,是道家所说的气(玉),是能量,生命的能量,代号叫作气,《黄帝内经》讲“风善行而数变”,是一种能量的比喻。又如说“邪风”,我们身体内外都有风,所谓邪是我们身上不需要的侵入了,叫作邪风。其实风没有邪正!邪正是很难分的,我们生命中不必要存在的,都叫作邪,这个观念先弄清楚。四气调神,就是我们讲天人合一,生命与气候之间的变化。中医里讲邪风,或者邪气,这个邪代表什么?哪个风是邪的?哪个风是正的?当我们生命健康的时候,本身那个气是正的:不健康的时候,这个气就是邪的。医学告诉我们有寒则畏寒,身体里头有寒的,特别怕冷,感觉外面的风冷得不得了,这就叫邪风。正邪是通过本身的立场加以分别的。”
邪正是一家,应该客观的看待,不能看到热,看到毒,看到邪就穷追猛打,要有个分寸,点到为止。我们换位思考一下,或许这个邪是受困者,迷失者,诱发了身体的一些不适是在引起你的注意而发出的求救信号,如果身体不需要的或已经回不来的,我们就给他以出路,开表引邪外出,或随二便排出,回到自然中去。如果是我们自身的能量脱离了本位所变成的邪,还没表露在皮肤上,就需要引导他走向回家的路,引火归元就是一个例子,回归到本位上,自然就变化为人身的正气,重新为你所用。道家有句话:“福祸无门,惟人自召。”有邪的存在,说明人本身出现了问题,根本原因是我们的正气弱了。只有深刻的认知到邪与正的本质,明是非,分曲直,才能采取更有效的方法去应对,解围,不冤枉正气,也不放任中伤人之邪气,把危害到人身安全的外敌驱逐出去,内奸尽可能引邪归正,态度分明,正如毛主席所说:“面对敌人要像冬天样冰冷,面对自己人要像春天一样温暖。”
扶阳医学以《易经》《黄帝内经》、《伤寒论》三大经典为准则,道出“阴平阳秘,阳主阴从,阳正阴守”的真知灼见。
一,阴平阳秘:进入静、定、和谐、融洽的状态,先后合一、天人合一,四海升平,八方宁靖,达到自然寿命,无疾而终,真正的人身阴阳合一之道,是我们的终极目标,这代表“一”的层面。
二,阳主阴从:阴阳·气血水火的关系,刘沅刘老夫子在《医理大概约说》中写到:“人身以气为主,血流行于周身,全凭气运行之,故治血者当治气。然神又气之主也,神劳则气散,气弱则血衰,而百病作矣。”郑老传承先师理念,在《医有“里”和“内”的意思,可理解为五脏,比如桂枝法、附子法或朱获神法系列调脾胃,调心肺,调肝,然后衔接使用川乌法进一步打通内部通道,作为填精收功前的贯穿全局之法。
最后填精收功,所有的前期工作都是为了能够实现填精化气、化阳、化火.化神,立水火土之极,达到阴平阳秘,生化自然,无为而治的境界。这里的阳理解为先天,阴代表后天。
如果站在后天九宫八卦中土的立场观象,面南背北来看水火土,则人体内坎水左升,艮土为胃可右降也可左升,从坎到震,大的左升路线是水生木,小的左升路线是从坎到艮,水能润土(胃喜润恶燥),再从良到震,代表土能养木。从震到良,右降木能和土,从艮到坎,右降土能制水,公丁香定位在震卦,温肝肾,右降往下走就是一个例子。离火要右降,坤土为脾可左升也可右降,同理,离坤兑之间也是双向路线,火生土,土能伏火,以郑老在《医理真传·伏火说》中解析附子甘草汤为依据:土生金,肺脾属太阴,同气相求,肺的宣发可助脾之运化,肃降可助金生丽水,整体形成升中有降,降中有升,阴中有阳,阳中有阴的制衡且和谐的关系。假如上升一个高度且换个方向,立足在离火之上的神居之所,面朝坎水,以“上帝的视角”来看水火的升降,就回到了离火升、坎水降的先天自然模式。中宫脾胃为先后二天交换精华和能量,互生互立的沃土。升降是基于我们站的立场相对而言,一转身旋转 180°,就切换到欣赏对面景色的视角,阴阳是一体两面,先后二天也是一体两面,无先天,后天不立也不生,无后天,先天也不生不立。舌背看象,舌腹看病体系就是最为确凿的论证。综合以上两个角度,也就是后天中有先天,先天中有后天,无处无先天,无处无后天,先后一气互生互立。
切脉表症桂枝法:桂枝法立中土之极,上通天而卫外,切脉表症,说明脉浮正常情况本不应有浮脉,提示阴阳脱离了本位而致邪,包括外邪或内邪。桂枝法引龙出海,行云布雨,有引阳出阴之能,升阳之用。郑老称桂枝汤为协和营卫调和阴阳第一法。扶阳医学的桂枝法,桂术橙草羊蕾姜,引气机开合出入,加快循环代谢,增强气化(类似植物的光合作用),使得周身内外气血畅达,外焦如化,拨通人与天之间沟通交换的屏障。通天,可联系到《素问·生气通天论》,文中提出“阳正阴守,阴平阳秘”的核心内容,秘,密也,通秘,有两层含义第一,“密”与“稀”、“疏”相对,呼应阳卫外而为固,阳密乃固,阳气足,阴精固藏不泄,为气化提供粮草:第二,秘,神也。阴阳不测之谓神,指不可测知的,或秘密,不公开的,隐藏的,呼应“阴平阳秘”,阳藏阴中,环抱一团且时刻处于运动变化状态。经典真的是需要反复读一读,作为欣赏也好,学习寻找问题的答案也好,在不同年龄,不同思想层面,感知出来的东西是不一样的。
桂枝,桂,一木二土之义,起于艮土(后天土,为胃),落于坤土(先天土,为脾):艮,东北之卦也,万物之所成终而所成始也,故曰成言乎艮。桂枝尖,代表最远端的细枝,有向上升发之性,发挥由内而外的穿透之力,可达人体各个间隙,驱邪外出的同时恢复人体阳气的卫外功能,但前提是树根部的能量充足,细枝末节才能生长的更好,也代表人的肾脉还行,底子不错,就算有点不舒服,但问题也不大。如果阳气很弱,肾精亏虚,或常年多病缠身的老年患者就需要直接立硫获神法或附子法、附桂法,配合扶正填精的药,减少肾精和坎中一阳的消耗。
从近几年的观察来看,特别是经历了新冠疫情的冲击后,底子好的人少之又少,人的体质已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也就是寒毒伤精伤阳,且带来了一系列的重创人体的后遗症。我们在扶正保底的前提下,加一两味散热解毒的药,吃个 3-5 付,快速去除诱因,扶正兼祛邪,保护阳气和肾精,以四逆败毒法为典型代表,作为缓兵之计,然后继续进行系统治疗,帮助身体逐步调整,使正气渐复,人病皆安。四逆败毒法的变通应用,对我启发很大,不局限于用固定的药物,只要法的方向是一致的,用药方面就是开放,灵活的从古至今,流传下来千千万万的方子,就像疫情那会儿,好多医家都贡献出了处方指导,我所看到的有从温病入手,有从伤寒切入,也有扶阳同道用桂枝法来治,解决了当下的急性发热,但阳后精气神差,心神浮动的普遍现象如何收尾,立足于人先后天的层面贯穿始终,多次解析了在以人为本病脉症舌并治的扶阳医学理论体系上建立的一整套立法用药思路,且又进一步简化为“安神、通络、快速填精”来应对长新冠的问题,供大家学习和使用,意义重大且深远。
切脉里症附子法,切脉表里皆阳虚附桂法:附子法入地,立水极,附桂法通天入地内外同治走全身,立水土之极。相比桂枝法,属于向里治,深一层立法。
心脑神志方面殊获神法:定位在心神,居于离卦,在神的层面,双向调节,离火不降,心神不明,不能归位的情况下应用。当不宜用桂枝法、附子法从太阳寒水治的情况下,可从火入手,益火暖土生金制水,木畅生二火,中土运转如常,火土合德,得以滋养,温暖周身四象。
解析镇八方之法:八方,对应八卦,八卦源于四象,两仪,太极,易。易包罗万象,与“一”同音。镇,我理解为安定,稳定,安稳之意,侧重调和化解矛盾纠纷,恢复正常的秩序,回到和睦相处的关系。纵观此法用药,并没有强力镇压的药物,扶阳医学法和药的用意是多层面,多功能,且具有流动连贯性,体现出气的特性。朱获神与砂仁可共为君药,助神气伏藏于内,回到全身不和谐之处,即为神气不到之处,神归气回人安和,心神浮动不安得解。正是应了朱获神法在心神浮动方面的神奇疗效!简言之:心神浮动,则用朱获神法使之伏藏归位。
青皮和厚朴,可以理解为定位在双关脉上的一对药,肝脉不流畅,弹指有力甚至有劲象,逆象,上边出口堵了,肝气不得疏泄,不流畅,又会影响心肾相交,在自己的地盘横冲直撞,时间久了就会带动邻居的情绪,引起右关脉浮,冒气上逆,青皮可疏肝和胃,厚朴降逆化燥。
藿香,开紫色的花,水火交织的颜色,有交合阴阳水火的功夫,分清分浊,明辨是非,定位在巽卦,对应胆,暗含中正之意,不偏不倚,与厚朴同用,一上一下,通天开宣肺窍,入地醒脾降胃,在拨转五行之法中同样也有体现,整体以开心肺之窍为用,心与小肠,肺与大肠相表里,有提壶揭盖之意,下焦之污浊可随上焦之宣发而降,从侧面入手解救肝胆于水火之中,这也为我们提供一条思路,当不能单刀直入正面交锋之时,另辟蹊径,旁敲侧击,扭转局面同样也是巧妙之法。
砂仁与淫羊蕾同用,可以扶正调和阴阳,有往下引,往里收,可引阳入阴,纳气归肾,二者偏向于护正扶阳,针对体质偏弱的人,以及右手整体脉气滞,细弱无力,这一点可以结合镇呕调胃法理解,另外镇八方之法的其中一个脉象指征就是左手脉大于右手脉。而白术和淫羊董同用,也有向里收的作用,常用于汗多,白术走脾阴,偏向于整体脉象湿滞或滑滞,引阳入阴,用阳药带动人体水循环临床中,我常三药合用,水气同调。炙甘草和生姜,法的落脚点始终都在中土脚踏实地,才能根深蒂固,长久安稳。生姜,生姜,又暗含升降之意,所以上通神明,下夺造化。
如果从后天五行相生小循环而论,镇八方之法,适用于主要矛盾表现在木火之间,进而波及到火土金水的相生失常,导致金不化木,木不和土。木土金之下,以储存物质精华为主,但核心动力是坎中一阳的蒸腾气化,又可以将物质向能量转换,上至离火,称之为生。反之,木土金之上,以气化所得的能量为主,同样需要离中一阴的收藏作用,将能量向物质转化,回到坎水,称之为化。生生化化之间循环往复,正如自然界中日出日落,昼夜变换,寒暑易节,人和动物每天的进食和排泄,呼吸的升降,皮肤毛孔的开合,植物的光合作用,细胞的吞吐,需要不断进行交替,按照一定的规律,也就是次第,顺道而行,顺势而为。
镇八方之法 VS 川乌法
镇八方之法:相对川乌法而言,比较柔和一点,针对病浅,气机不畅但偏离本位的程度暂时并不严重,以调神理气为侧重点。
切脉劲者川乌法:运行任督二脉,走十二经络,畅达三焦,立全局之法,从经络到脏腑,到先后二天,无微不至,疏通润化经络和血脉中的燥气,为用阳化阴之法。针对病深,有形之阴邪,脊柱排列明显改变,严重影响到气机的流动,必须派遣强力队伍直达病位进行维修,使得精气神能得以顺接。综上,川乌法基本组成+殊获神法是否暗含:形与神俱,形神合一。比如,川乌法基本组成+镇八方之法,疏通经络、血脉和八方气机,同时清理下焦:川乌法基本组成十拨转五行之法,带动大小循环同时运转,先后二天生生不息;川乌法基本组成+平巽大法,带动任督二脉大循环的同时,疏通右侧及下焦郁滞。处方设计示例如下:
临床实践应用处方如下:需后续跟进患者反馈。但深一层考虑,很大可能会削弱原本川乌法疏通运转的作用。
Rp
制川乌5g(先煎) 黑顺片10克 (先煎) 黄芪15g
炮姜5g 炙甘草5g 党参15g 获神10g 砂仁3g 青皮10g
广董香15g 姜厚朴10g 淫羊堇15g
盐杜仲15g 油松节15克 酒大黄15g
配5付,每日一剂,水煎服,每日两次。
Rp
制川乌5g 黑顺片10克 黄芪15g
党参(15g) 炙甘草(5g) 肉蓉片(15)
获神(10g) 砂仁(3g)
柏子仁(10g)
远志(5g) 石营蒲(10g) 高良姜(10g)
肉桂(3g) 紫苑(10g) 木蝴蝶(10g),配5付每日一剂水煎服每日两次
平巽大法:水,准也:准,平也:巽为风,代表气,活跃的能量,暗喻相火流行之意,此法带动火降水升的循环,调和水火,协调左右,引火归元,让阳气顺利回头右降入阴,阳藏阴中,进入静、定状态,且在神的主导下,调控气血精津液的流动升降,发挥卫外和藏精的作用,使得阳正阴守,阳主阴从,阴平阳秘隐含阴阳之间的三层关系。
生命的动力源于气化,阳从下往上,由内向外走,本乎天者亲上,顺其本性,借助桂枝法或附桂法保护人体的第一道防线:如果阳气运行受阻,长时间不能回头,就需要立殊获神法在神的层面调控气的右降,引阳入阴带动这口气从上往下由外向内走,回到坎卦兰,火归阳,水入阴,回阳藏精为气化提供物质和能量三层关系是共同体,分之为三,合之为一,类似团队合作,又有各自的分工,任何一个环节出现问题,都会影响整个生命进程,正如人身以精、气、神三者为根本,实为一团太和之气,同盛同衰,一荣俱荣,一损俱损。
殊获神居离火之地,与柏子仁同用,镇心宫,洁膻中:柏子仁,起于震木落于乾金,左升而右降,带动巽风入离火,风能助火,通心安窍,引魂魄交合精神乃治,有明君火之功,君火得明,坤土得暖,借砂仁、良姜、肉桂右降之力,进入坎水:石营蒲、远志定位在坎卦,石营蒲通冲脉直入离卦,开膻中及心肺之窍,远志,开紫色花(如下图所示),肾藏志,志当存高远,肾在下,心在上,高远之处喻指君主之位,即心中,心之所向谓之志,从字面上直观理解心尖所指的方向为肾,我认为远志定居于坎水之地,用药部位为根,且中空,有自己的通道,不需要跑来跑去,稳居坎宫就可引离中一阴下行入坎,又能启动肾中之阳上交于离火,所以为通达心肾之药。葱白定位在离卦,从离卦直下入坎水,炙甘草定位在坤土,固中阳。
下面总结我对几味药的理解:
广紫菀,兑,疏通肺络,柔润化燥:紫色花,用药部位为根,细长丝状。
针对燥咳,肺脉有弹指象,或带劲象,可用紫菀、浙贝母疏通肺络,理脾化痰,助肺气降:我也常用紫,加砂仁,木蝴蝶助肺肾相通,金生丽水,一方面燥咳,或声音嘶哑,另一方面如果是布袋舌,且有苹果象,舌根凹陷,头大脚小,如下图舌象所示:说明上半身有能量郁滞,长时间累积的伏邪,舌尖凹陷代表心脑能量不足,舌根凹陷代表精亏,这就说明有寒就有热,有虚就有实。阴阳不能很好的融合,杂乱无序,不得其位,所占的空间就比较大,这口气就不能顺畅的流动循行,走的慢就容易产生郁滞,很多人胸前区以上特别容易出汗就是一种体现,就像整理行李或房间的摆设,如果乱七八糟塞进去,再大的空间也不够用,需要充分合理的布局,该立的立起来,该藏的藏起来,该丢的丢出去,整理的井井有条,看起来,用起来都会顺眼顺手。人体内的寒热,气血,水火,阴阳交织在一起,使之不寒不热,不大不小,不多不少,求中和,无太过也无不及,恰到好处,达到和风细雨万物生的程度,而不是疾风骤雨百花折的残局。
刘某女,45Y,2023-9-9
根据这个舌象,我联系到蝴蝶的体态,也跟木蝴蝶这个药不谋而合。《金寿老人药解》:木蝴蝶,味微苦微寒,清肝润肺,乃木火刑金之要药。大抵阴精不足者,邪火自偏旺,火炎烁金。根据药性可以考虑在镇八方之法里灵活加减。两片木蝴蝶(如下图)形成接近左右对称的象,合二为一,分之为二,如果舌中线两侧左右不对称,是否也可以在平巽大法里用木蝴蝶协调左右,调和阴阳以正纠偏。卢老常用木蝴蝶 20g,质轻可升,且为种子选手,润肺肃降,助金生丽水,在扶阳法脉的框架下用阳化阴,将郁滞的能量向物质转化,再借坎中一阳的蒸腾气化,产生新的能量加以循环利用。
只要是适合人体当下所需的都为正,当用则用,但寒凉药,宜在诊断辨证立法正确的前提下,酌情使用,中病即止。
患者刘某某,女,45Y,2023-09-09首诊,自觉咽部有痰20年余,近半年腹部凉,上半身易出汗;纳可,眠易犯困,大便1-2天1次,小便淡黄,偶有胃痛胃胀,月经1周干净,血块不多,经后白带多;体检示:慢性胃炎,甲状腺结节。舌象如上所示:舌淡红,薄苔,布袋舌,舌尖凹陷,膻中区小裂纹,舌根凹陷脉诊:脉左不浮,沉取细滑,寸关气滞,尺细滑,至骨弱:右寸关浮细滑,沉取滑滞,寸气滞,关滑滞,尺弱。首方四合汤法:疏通和增强中焦气化,实可通,虚可补。
服用后患者反馈:吃药第三天,心脏区有点隐隐痛的反应,上半身出汗多,但自已感觉这个反应过了之后,身体反而舒服一些。
Rp
后下丹参(15) 砂仁(3g) 檀香(5g)
三七(10g) 高良姜(10g) 醋香附(10g) 百合(15g) 乌药(10g) 瓦楞子(15g)
木蝴蝶(10g) 瓜萎皮(10g) 薤白(10g)
配5付每日一剂水煎服每日两次经前服用;
2023年9月16 号二诊,经期方和经后一方。
Rp.
小香(10g) 2包炙甘草(5g)1包他叵贸鲍兵贬姜(5g)2包当归(10g)1包川(10g) 1包盐杜仲(15g)1包瓜萎皮(10g)1包白(10g)1包檀香(5g) 1包先东蛇床子(10g) 1包海嫖峭(15g)1包配5付每日一剂水煎服每日两次用家中桂枝尖15g,白术15g,砂仁15g(后下);
先
炙甘草(5g) 1包制川乌(58)2包丹参(15g)1包瓜萎皮(10g) 1包白(10g) 1包鹿角(10g)1包后上水牛角(10g)1包肉从蓉片(15g)1包肉桂(3) 3包檀香(5g) 1包蛇床子(10g)1包配5付每日一剂水煎服每日两次经后一方,用家中制附片10g先煎,黄英30g,党参158
后续跟进并补充服药反馈……
姜的应用:近期我用良姜、干姜、炮姜比较多,分别把它们定位在上、中、下三焦,生姜定位在外焦。炮姜的话,一方面女性月经期用,另外发现如果患者舌腹根部有明显的充血,代表非经期女性妇科或者男性前列腺有问题,用炮姜起到一个活血化瘀的作用。比如四合汤法,良姜换成炮姜,往下走,往里收,与香附共用,疏肝和胃的同时又可以走到下焦。香附,调肝之品,也是妇科用药,或许针对男性前列腺问题也会有浅层的暂时的帮助,改善局部血液循环。另外拨转五行之法和桂枝法系列中,如果调肺,用良姜,便秘用干姜,汗特别多的话用炮姜,以上是我目前的一些用法。舌诊可以发现很多过去与现在有的,以及未来可能出现的问题,或已经有明显的象,但暂时没表现出症状,观舌改象,如何立法遣药,如何用针法或灸法,自然明朗在心,我认为这属于高端操作,从开始就预测到了结果,看透了整个疾病的发展趋势。
观舌立法:舌根凹陷明显代表精亏,气化是需要阴精作为物质基础,慎用桂枝法,以免耗伤真精,损伤真阳,可考虑立附桂法或非附桂法。舌根苔厚腻,平坦或隆起可考虑用桂枝法附桂法或平巽大法,后续川乌法疏通,附子法蒸腾坎水助气化。随着年龄的增长,阳气渐衰,病深入里,可能之前有的症状没有了,并不代表好了,反而又出现了其他症状,大概率进入到了深一层病位,正如医圣张仲景建立阴阳辨证,以六经循行为象,代表疾病的发展或恢复是一个动态变化的过程,而不是始终停留在某个节点上。
小结:我认为我们这代人是幸福的,但也肩负着伟大的使命,能做到精勤不倦就已经是为百姓,为扶阳医学的传承出了一份力,朱熹在《集注》里讲:“志乎此,则念念在此而为之不厌矣。”前几代老前辈们业精于此,已经在这方面做足了功课,明确的为我们指出了方向,只要顺着这条大道坚持走下去就好,读书思考写文章,理论临床两提高!当年卢铸之老先生通过理法方药表达出心之所悟,心之所愿,我们需要不断对扶阳理念深入研究产生共情,才有可能通达真理,明造化之微妙。思维的碰撞所产生的火花,代表新的能量,源源不断滋养扶阳医学这棵参天大树,这把火种,使得生生不息,根深叶茂,生机盎然,红红火火!
中医两个核心“修为”和“气场”,作为医生,得能用我们医者的正气,压得住病人的病气,之后才可以诊治,才能够真正的帮到他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