督脉灸的操作步骤及注意事项

督脉灸

中医名称:督脉灸,别称:长蛇灸、龙骨灸、火龙灸。属于中医艾灸的一种,以在背部督脉的循行部位进行艾灸而得名。因形似长蛇,又名:长蛇灸、龙骨灸、火龙灸。督脉,有总督,督导的意思,主一身之阳气,为“阳脉之海”。

督脉灸具有扶正固本、温阳散寒的功效,即全身阳气充盛与否,与督脉的气血有着较为密切的联系,通过刺激督脉可以达到刺激人体阳气,促进人体阳气滋生的效果。

近年来,中医治疗妇科病逐渐得到临床的关注和重视,中医外治-“督脉灸”便是其中一种。《黄帝内经》曰“病在骨者取督脉”“病虚寒者药灸之”。督脉灸疗法通过调理督脉气血、补气活血、温通经络、散寒祛瘀、强壮补虚以治疗虚劳顽痹之证。

督脉灸过程

嘱咐患者充分暴露背部,反躺在温灸床上,操作者正对患者背部督脉部位铺上无菌纱布4块,倒上医院制剂红花活络酒20ML,然后撒上一层通络祛湿散(有温经通络  散寒止痛的功效),接着铺上棉巾,再将已加热的生姜块按宽9CM高3CM堆成姜垒,最后燃烧铺在姜垒上宽5CM高1CM的艾绒开始督脉灸。并保持体感温度在 43~45℃,第一壮完成后加烧艾绒一次。一般一星期1次,每次1.5小时,一疗程5次。

督脉灸疗法是将中医理论作为重要指导,运用药艾燃烧产生热量和生姜烫敷相互结合,通过燃烧进而产生大量药蒸汽,给予人体督脉熏烫,经皮肤给药,使得药物透皮渗入督脉诸穴,进而实现治疗月经不调,不孕证等妇科疾病,达到临床“中医外治”的目的。

切姜图片

图片

铺纱布  淋药酒  撒灸粉(医院制剂通络祛湿散)图片

图片

铺棉巾图片

图片

堆姜垒图片

图片

铺药艾绒  点火图片

图片

第一壮完成图片

图片

操作督脉灸图片

图片

督脉灸适应病症

督脉灸适合于一切虚寒性及慢性疾病,具体如下:

1.脊柱筋骨相关疾病

强直性脊柱炎、增生性脊柱炎、类风湿性关节炎、风湿性关节炎、慢性腰肌劳损、颈椎病、腰椎病等。

2. 虚寒性内科相关疾病

慢性支气管炎、慢性阻塞性肺炎、慢性鼻炎、支气管哮喘、慢性肝炎、慢性胃炎、慢性肠炎、腹泻、眩晕、免疫低下等。

3. 妇科相关疾病

月经不调、痛经、慢性盆腔炎、宫寒不孕、试管婴儿助孕前辅助等。

(想要着重调理这方面的问题,灸完督脉灸,还可以加灸任脉灸,以增加疗效)

督脉灸注意事项

1. 姜末最好加热后使用。

2.施灸时艾绒的量、时间、次数,因人而异,具体需医生指导。一般一周1次,5次一疗程。

3.急性病发作期、急性发热性疾病、阴虚体质的患者、心脏病、糖尿病、甲亢、肿瘤患者、肺结核、有严重肺功能不足者、有严重出血倾向者不适宜。

4.孕妇及妇女月经期不适宜。

5.过饱、空腹、醉酒等不适宜。

6.严重皮肤过敏者不适宜。

您可能还喜欢...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