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五淋的辨证论治法则

小便淋沥涩痛叫作淋证。中医方书中多分为五淋:气淋、石淋、血淋、膏淋、劳淋。

分别讨论其治疗法则如下:

(一)清利湿热,化石通淋

石淋多因阴虚热盛,湿阻不化,结于下焦而致,症见少腹隐痛,小便艰难或浑浊,尿中夹有砂石,痛不可忍,砂石排出后疼痛即减。

一般采用清利湿热、化石通淋方法。

石韦30克 冬葵子10克 杏仁10克 瞿麦10克 防风6克 琥珀1克(研细末,装胶囊送下)另用金钱草30克煎汤代茶,随时饮之。

加减法:

湿热互阻下焦,除药物治病外,更主要的是在生活上加以节制,以解除产生湿热的原因。

当须注意两个方面:一是控制饮食,一定忌辛辣、酒;二是锻炼身体,以使气血通畅,代谢旺盛,砂石自行排出。

(二)疏理气机,以通水道

气淋因气滞而生者,多见少腹满痛,小便艰涩难下,且溺有余沥,六脉弦实。

用疏理气机方法,以畅其水道。

沉香1克(研冲) 石韦30克 滑石10克 瞿麦8克 冬葵子30克 当归10克 通草12克

加减法:

若肺气不宣,胸闷脘胀者,加苏叶3克、杏仁10克、荷梗15克、郁金6克。

若气分郁滞较重时,可加白檀香3克、紫降香5克。

若有血分瘀滞,可酌加活血通络之品,如蟋蟀两对研细冲入。

(三)培补中气,以畅水道

气淋属虚者,多小溲淋沥,少腹隐隐坠胀,甚则脱肛气坠,一身乏力,大便溏薄,食纳不甘,苔白润滑,脉多沉濡力弱。

用益气补中方法以畅水道。此类淋病,往往有遇劳即发者,称为劳淋,其治仍同此法。

黄芪15克 党参9克 白术10克 陈皮6克 当归9克 升麻6克 防风3克

加减法:

若肺气不足,中阳又虚,可加重方中参、芪之剂量,以补益脾肺之气。

若兼有气郁者,方中可加苏梗6克、杏仁10克、郁金6克、香附10克。

若因升降失和,方中加旋覆花6克(包)、代赭石15克。

若劳淋气虚阳衰,肾气不固者,可于方中加鹿茸粉1克(冲)、海马粉3克(冲),甚则可加附子3克、肉桂3克。

(四)清湿热,凉血分,以止溲红

血淋是由湿热蕴于血分,下迫州都之官而致,症见溺中带血,血色红紫,尿道热痛,舌红苔腻且黄,脉数有力。

法当清湿热,凉血分,仿导赤散意。

细生地15克 杏仁10克 木通3克 竹叶6克 生甘草10克 炒槐花10克 白头翁12克

加减法:

若因外感,荣卫不和,兼头痛恶风,周身酸痛者,可加苏叶6克、荆穗炭10克,以和血调气疏表。

若血热郁结较重,大便色黑或干结时,可加大黄3克,或大黄粉0.5~1克(冲服)。

(五)育阴清热,和血止红

血淋日久,阴分热炽,心烦急躁,夜寐梦多,日晡低热,五心灼热,舌红口干,脉细弦略数。

用育阴清热,和血止红方法,仿小蓟饮子化裁。

小蓟15克 鲜藕30克 生蒲黄12克 侧柏炭10克 阿胶珠10克 茜草根10克 白芍15克 炒槐米12克

加减法:

若血热阴伤重者,可用鲜藕100克打汁、鲜汉三七100克洗净打汁或三七粉3克拌匀、鲜白茅根100克打汁、鲜生地100克打汁,徐徐饮之。

若溲时痛势较重,可加血琥珀末3克、云南白药1克共装胶囊服下。

(六)益气养血,保元止红

血淋已久,气血两虚,脾失统摄,面色萎黄,心悸气短,唇白舌胖质淡,脉象虚弱无力。

可用养血益气保元方法。

肉桂心0.5克(研冲) 炙甘草15克 人参粉3克(研冲) 黄芪20克 白术10克 当归10克 龙眼肉30克 净丝棉3克(焙灰冲)

此属脾虚气不摄血之证,用药多为甘温之品,因此必须详诊细辨,防其内有热郁而错投温补。

(七)分利湿热,化浊通淋

膏淋乃湿热久蕴,膀胱不畅,小溲浑浊,腻如膏脂,溺时茎中涩痛,大便略干,舌红苔白腻,脉象滑数,两尺尤甚。

可用分利湿热,化浊通淋方法,仿萆薢分清饮意。

荠菜30克 萆薢12克 石菖蒲10克 生草梢10克 乌药6克 茯苓皮15克 瞿麦6克 海金砂10克 通草12克

加减法:

若尿液如膏如乳,可将荠菜加量,或单用荠菜汁100克代茶饮之。

若湿郁不解,可加风药而胜之,如防风6克、独活6克。

若三焦不利,肺失宣化,可加苏叶3克、杏仁10克,以开肺气而利三焦。

若属湿滞不化,舌苔黄腻者,加焦麦芽10克、焦神曲10克、焦山楂10克、焦槟榔6克。

若大便干,舌苔老黄者,酌情加大黄1~2克(后下)。

(八)益肾气,化湿邪,以通水道

肾气不足,湿邪不化,水道不通,小便淋沥艰涩,舌淡苔滑,脉濡而弱。

可用益肾气,化湿邪方法,以通其水道。

菟丝子10克 芡实12克 山药30克 莲子肉10克 枸杞子10克 茯苓皮20克 生龙骨20克(先煎)

加减法:

若肾气不足,二便失司,小溲不畅,经常腰痛乏力,四肢不温者,可酌加桂、附以温肾通阳。

若湿热不净,仍须参用清化湿热之品。

(九)滋肾水,温命火,以充下元

劳淋日久,损及先天,下元不足,阴阳两亏,稍有劳累淋病即发者,当以滋肾水温命火为法。

熟地10克 山萸肉10克 山药30克 菟丝子10克 巴戟天10克 仙茅10克 仙灵脾10克 杜仲10克 补骨脂10克

若服药有效时,可令病人服金匮肾气丸之类丸药缓缓调补。

根据体质恢复程度可适当增加体力活动,否则气化不行,三焦不利,疗效难以巩固。

癃闭、五淋之类的疾病,主要是三焦气化失常,与肺、脾、肾三脏有密切关系。

若久治而疗效不甚显著者,当进一步在泌尿科检查,如有结核、肿瘤或早期癌变,宜中西医结合,内外科合作治疗,才能取得较好的效果。

您可能还喜欢...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