牢记少阴病的这些“治疗禁忌”

少阴病,是病位反应在表的一类阴性证候的统称,简称为表阴证。少阴病与太阳病同属表证,但病性阴阳有别。少阴病,是因体质虚衰,或老年气血俱衰等,正气御邪不力,即不能有效驱集大量体液于体表,并进一步借发汗的机转自体表以解除病邪的病理状态。治疗少阴病需发汗,但与太阳病之汗法有何不同?治法上又有何禁忌?

少阴病的治则与一般要求《伤寒论》第302条:“少阴病,得之二三日,麻黄附子甘草汤微发汗,以二三日无(里)证,故微发汗也。”
“得之二三日”,是说时间不长,邪尚在表。“无里证”则更证实邪在表,也是说少阴病主表不主里。用麻黄附子甘草汤“微发汗”,是治疗单纯少阴病的方法和方药。用麻黄发汗解表,这一点与太阳病是相同的,不同的是,太阳病因气血津液俱盛或相对充足,用麻黄、杏仁等发汗解表或辅以健胃生津液解肌即可。而少阴病气血俱衰,虽须发汗解表,但发汗不得太过,而且必须配以附子、细辛等温性亢奋、强壮沉衰之药以助正气驱邪外出。

即少阴病的治则是:温阳强壮发汗。

少阴病的的治忌少阴病与太阳病同为表证,施治均当以“汗法”,但汗之不当如大汗,或当汗而不汗反予吐下等,均为治疗所禁忌。
少阴病,为表阴证,气血津液俱衰,须温阳强壮以发汗,尤为谨慎,惟恐误汗伤津,涉险致变,故大论原文多有警戒,仅举“不可发汗”条文数则以示其例:
《伤寒论》285条:少阴病,脉细沉数,病为在里,不可发汗。本条提示,少阴病的治则为温阳强壮微发汗以解表,但“脉细沉数”病已传里,而不在表,故禁用汗法
《伤寒论》286条:少阴病,脉微,不可发汗,亡阳故也。本条提示,少阴病见“脉微”之象,“脉微”为亡阳,津液将竭,故不可发汗
《伤寒论》294条: 少阴病,但厥,无汗,而强发之,必动其血。未知从何道出,或从口鼻,或从目出者,是名下厥上竭,为难治。本条提示,少阴病,津血不足,无汗,血不充于四末则厥,若强发其汗,必动伤血分而致津血妄行
为了正确使用汗法治疗少阴病,当然也要明确哪种情况不能用汗法,这与太阳病的治疗禁忌是相似的。
《伤寒论》提到“不可发汗”,只见于太阳病篇和少阴病篇。太阳病篇所提出的咽喉干燥、淋家、疮家、衄家、亡血家、汗家及脉尺中迟者等情况不可发汗,其原因都是津液丧失严重,已失去体液聚集体表欲借发汗机转推邪外出的病机,也即病证已不在表。
同理,少阴病篇也多次提出禁汗的条例,这不是说少阴病不能用汗法,而是因邪在表当汗解,但当注意不可发汗的情况,为了正确掌握少阴病的治则治法,有必要详述当汗的证治,同时也有必要强调禁汗的细节。

您可能还喜欢...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