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额头痛皆属于阳明吗

头痛是临床常见病,多发病。作为临床中医师都知道,从头痛病因的来源看,头痛有外感头痛和内伤头痛之分,但是作为具有经络思维的中医师,临床一定还会问患者头痛的具体部位,因为十二经脉在头面部循行规律是阳明经行于前、少阳经行于两侧、太阳经行于后,所以根据头痛的部位,一般而言,头痛在前者为阳明头痛、两侧为少阳头痛、后者为太阳头痛,但是临床针对复杂病证,往往需要精细分辨,方可准确到位。

如2016年9月1日门诊,来了一位35岁的年轻女性,观其面色萎黄,眉头紧锁。细问得知,原来其前额反复隐隐作痛已有2年之久,并且头痛连及头后部及颈项部,自觉脖子僵硬不适。伴小腹部及腹股沟区胀痛不适,夜间双膝关节发硬。口干思饮,纳可,寐欠佳,入睡困难,多梦,眠轻易醒,二便调。平素畏寒恶风,视其舌淡、边有齿痕,苔薄白,诊其脉弦细。月经周期正常,量可色红,夹血块,经前腰酸乳房胀痛,肛门部胀痛不适。从患者的状况来看,全身上下从头到脚均有不适,难怪愁眉不展,确实可怜!但以头痛为主症部位在前额部,按常规来说,这属于阳明头痛,从部位看,从阳明经论治应该没错!但是当时处以6剂柴胡桂枝汤,柴胡桂枝汤乃少阳太阳合病主方

此时跟诊的学生问:“奇怪!老师,额部前面不是阳明经吗?为什么这样治疗呢?”“前额头痛皆属于阳明吗?

我说:“按正常思维没错!但是我们要不要更精准一些呢?你们背一背《黄帝内经》对太阳经和阳明经的描述,就很清楚太阳经始于两目内眼角,上行于头,然后沿头后、颈项而分布背腰,而阳明经行于目下,所以这个病人的头痛除前额外,还连及头后部及颈项部,是不是属于太阳头痛呢?”学生又问:“那么为何还与少阳经有关呢?”我说,临床辨证除了抓主症外,还必须兼症合参。你们看看病人主要的伴随症状,如“小腹部及腹股沟区胀痛不适、夜间双膝关节发硬”,说明什么?一是小腹部及腹股沟区乃少阳胆经循行的部位;二是中医有“膝为筋之会”,肝主筋,肝胆互为表里,这难道与少阳经无关吗

1周后,患者准时复诊,观其眉头舒展,面部气色已有光泽。她面带微笑,开心地说:“吃完药后,症状改善太多了,您看我精神状态多好,前额痛、颈脖子酸痛及小腹的胀痛都明显减轻了,入睡更容易了。”诊其脉症后,效不更方,嘱其续服上方1周加以巩固。

通过此案,我常常想,如果能好好将古人的这些东西都烂熟于心,还何愁临床不效呢?读经典、学经典,才能在临床中用经典,经典可以拓展思路,可以打破惯性思维,指导临床诊治疾病,才能取得满意的临床疗效。

您可能还喜欢...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