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太阳、少阴讨论荨麻疹的诊治

   荨麻疹又称为瘾疹,是一种以风团疙瘩为主要皮疹表现,具有瘙痒、时隐时现、骤起骤消为特点的皮肤病。中医学认为本病的病因病机在于素体禀赋不足,外感六淫邪气,其中风邪是导致本病的主要致病因素,素体阳气不足,营卫失衡,防御功能不足,外感风寒、风热等邪气侵犯机体,发为本病,《伤寒论》中麻黄附子细辛汤是太阳、少阴两感证的代表方剂,太阳病主要由风寒侵犯足太阳膀胱经而引起,少阴病是由三阴病之一,可由太阳、太阴传变而来,其中太阳病为外感风寒邪气侵犯为主,三阴病由外邪入里对阳气损伤为主,故二者在病因病机方面具有一定的相似性。

  太阳、少阴两感证作为荨麻疹的一个重要证型主要是由于外感风寒邪气后未及时就诊,久病损伤人体阳气,阳气无力抵抗邪气外出,使正邪在皮肤肌表相互抗争而发病。风邪作为荨麻疹的一种重要致病邪气,若不能及时祛除,则会导致病情反复迁延,最终发展为慢性荨麻疹。太阳、少阴两感证为太阳经感受风寒邪气的同时伴有少阴阳虚证,因阳气虚损不甚形成一种特殊的表里同病状态。

1.1 荨麻疹病因病机

   荨麻疹,中医称为瘾疹,是一种皮肤上出现风团,时隐时现的瘙痒性、过敏性皮肤病,由禀赋不足、复感外邪所致。除此之外,亦有医家认为荨麻疹的治疗应从“风血”论治,明代医家李中梓在《医宗必读》阐述行痹的治疗方法中提到“治行痹者,散风为主,御寒利湿仍不可废,大抵参以补血之剂,盖治风先治血,血行风自灭”。由于风血合病,风邪善行数变,致使此病发无定时,发无定处,无迹可寻。所以在治疗时,除了常规的凉血、活血、补血方法外,还应配伍祛风药物调和营卫,达到治疗的目的,在整体辨证的过程中,除了要关注疾病所表现的症状和体征,也要看到其发生发展的本质,正气不足、邪犯机体则会导致疾病的发生,《黄帝内经》述及“正气存内,邪不可干”,固护人体正气,御邪于外。

   老年荨麻疹患者无论是采用发汗驱邪还是凉血祛风的方法,都应考虑到正气的亏损,由于老年人多素体阳虚,祛邪外出时都易损伤正气,量小不易散邪外出,用药量大反而加重正气损耗,得不偿失。因为其特殊性,在治疗时应首先顾护肾阳,在固护肾阳的基础上,祛邪外出,达到表里同治,扶正祛邪之功,肾阳为一身阳气之根本,脾胃为后天之本,先后天常相互滋养,故肾阳虚损会导致脾胃运化失司,营卫失衡,脾胃虚损,水谷精微运化不足亦会导致肾阳损耗,虚实夹杂中应注重以补其不足为主要治疗方法。

  “实人伤寒发其汗,虚人伤寒建其中”。太阳、少阴两感证从根本上而言就属于表里同病,《伤寒论》:“少阴病,始得知,反发热脉沉者,麻黄附子细辛汤主之;少阴病,得之二三日,麻黄附子甘草汤,微发汗,以二三日无里证,故微发汗也。”本少阴病,证属于虚,肾阳不足,正虚无力抗击外邪侵袭,若此时复感太阳实邪,则会造成两经同病,表里证同时存在,虚实夹杂,病因复杂,虽表里同时发病,但应明确病因,抓住少阴证、太阳证的发病特点,以少阴为主,故用麻黄附子细辛汤表里同治。清代医家郑钦安指出麻黄附子细辛汤“乃交阴阳之方,亦温经散寒之方也。仲景取微发汗以散邪,实以交阴阳也。阴阳相交,邪自立解”。

   荨麻疹与《伤寒论》太阳、少阴两感在症状上和病机上存在类似性,中医学有“同病异治,异病同治”的观点,二者具有共通性。从病因病机上看,二者都有内外合邪的特点,内以阳气虚损为主,外以六淫邪气为主,但内、外邪气均无法单独导致疾病的发生,必须满足内在阳气有损,复感外邪侵袭的条件,患有荨麻疹的老年患者大都符合少阴证初发外感邪气而发病的特点,在《伤寒论》理论支持下,刘渡舟教授认为在治疗太阳、少阴两感证时应两经同时兼顾,既要考虑到外感风邪,也要考虑少阴里阳,少阴里阳虚,正气不足,外感邪气乘虚入里,在治疗中应以温经发汗为主要治法,在不伤里阳的基础上小发其汗,给邪出路的同时,又可固护正气。荨麻疹在发病过程中无论哪种证型都以风邪为主要邪气,祛除风邪都是重要的治则治法,慢性荨麻疹虽多表现为血虚风燥证,但太阳、少阴两感证在症状表现上与血虚风燥具有一定的相似型,不可盲目的采用养血润肤的治法。麻黄附子细辛汤既可温少阴里阳,又可祛太阳之邪,从而达到两解的作用,从方剂组成中看,细辛虽然不是整首方子的君药,但细辛在整方中很好地体现出了两经同治作用,细辛既可助麻黄发汗祛邪,治疗外感风寒邪气,又可助附子温少阴之里阳。荨麻疹太阳、少阴两感证采用麻黄附子细辛汤既可针对禀赋不足的情况,又可祛散外感邪气,针对不同年龄段的患者都有较好的疗效,年纪较轻则加用辛散药物,以祛邪外出为主,年纪较大则加用温补药物,注重温补阳气。同时应注意的是,若少阴里阳虚损的症状已经持续时间过长则会导致阳气虚损更为严重,此时就不可再用此方,避免过度损伤里阳正气,应选用麻黄附子甘草汤,将细辛换为甘草,取甘草甘缓之性,防止麻黄辛散之性损伤阳气,以小发其汗的方式达到治病的效果。

      荨麻疹作为过敏性疾病的一种,在临床治疗中除应用抗组胺类药物外,尚未有治愈方法。部分患者对抗组胺类药物不敏感,即便采用多种抗组胺类药物联合应用仍无法控制病情,特别是老年荨麻疹患者,该部分患者常因皮脂分泌减少,皮肤屏障功能失常而导致病情迁延不愈,症状严重,只能以服用药物和外用保湿剂作为主要治疗方案。对于慢性、迁延性、瘙痒性皮肤病,多从外感风邪入里与血相结而论治,即血虚风燥证,采用当归饮子加减治疗,太阳、少阴两感证虽与血虚风燥证存在差别,但二者都存在外感与内伤同时发病的特点。

您可能还喜欢...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