荨麻疹的中医治疗

      荨麻疹是皮肤科一种罕见的过敏性皮肤病,俗称风团。其病因复杂,得了这种病会导致患者出现各种难受的症状,可以由食物,药物,环境因素,物理因素等诱发。

    根据病程的长短,可分为急性和慢性两种。急性者起病比较急,一般短期内可以痊愈;病情严重的可伴有心慌,烦躁,恶心,呕吐甚至血压降低等过敏性休克的症状。皮损反复发作超过六周以上的称为慢性荨麻疹。大概百分之十的急性荨麻疹患者会转变为慢性荨麻疹。慢性者全身症状一般比急性者轻,反复发作,长达数月,经年不断,偶尔会急性发作。此外,尚有由冷,热,日光,摩擦,压力等物理因素性刺激引起的特殊性类型荨麻疹,常见的有人工荨麻疹,寒冷性荨麻疹,胆碱能性荨麻疹,日光性荨麻疹,压力性荨麻疹等等。

荨麻疹

    在中医称为《瘾疹》,因为这个病的病因是多半是由禀赋不耐,腠理失密,外感风热,风寒,风湿之邪或饮食失节,过食辛辣,油腻刺激等食物,导致脾胃失调,湿热困脾。汗出受风或外邪久郁化热伤及阴液或平素体弱,气血不足,加上风邪外侵,郁于皮毛肌腠之间,以致于内不得疏泄外不得透达,正泄相博而导致发疹,或者精神紧张而肝郁不舒,气血失和,风邪内伏而发病。

“风”虽然被中医认为是致病因素,但却只是诱因,属于外部因素。

“引起风邪入侵这场战争的根本原因还是在于自身免疫力下降所致,因为如此才给了邪气趁虚而入的机会。再加上吃辛辣食物、调料等诱因,最终才会导致荨麻疹的发生。”家无内贼,不引外鬼,所以中医在对待荨麻疹这个问题上秉持的态度依然是扶正才能去邪。治以祛风为主,兼以散寒,清热,凉血解毒,益气固表,养血活血以及清利肠胃湿热,多能取的较好的疗效。

临床急性荨麻疹多为实证,慢性者多虚实夹杂。

分清症状 辨证治疗

风热犯表型:风团色红,灼热剧痒,遇热加重,伴发热,咽喉肿痛;苔薄黄,脉浮数。此类患者常常是在吃了各种煎炸烧烤等热性食物后出现加重,而且气温越高荨麻疹就发作越厉害,真是恨不得一天24小时都待在空调底下吹风。

风寒束表型:风团色白,遇风寒加重,得暖则减,伴恶寒;舌淡苔薄白,脉浮紧。典型的“寒性”患者,常常会在吃了寒凉食物或是受风冷之后出现病情的加重,甚至有的患者哪怕吃上一口凉性的西瓜,或是煮汤时忘了放姜,很容易就出现腹泻,荨麻疹也接踵而至。

肠胃实热型:风团色红,成块成片,伴脘腹疼痛、恶心呕吐、便秘或泄泻;苔黄腻,脉滑数。

血虚风燥型:风疹反复发作,迁延日久,午后或夜间加剧,心烦少寐,口干,手足心热;舌红少苔,脉细数无力。

    对于荨麻疹,尤其是慢性荨麻疹的治疗研究,目前采用益气养血,祛风止痒以及祛风固表,调和营卫治疗法最为多见。很多医生认为慢性荨麻疹是由病久气血耗伤,或平素体弱,气血不足所致。因血虚生风,气虚卫外不固,营卫不和,风邪乘虚侵袭,风气相博于肌肤之间而发疹。所以在治疗中除了祛风以外,重视养血,益气,固表会有较好的疗效。

    中医治疗荨麻疹的方法包括有中药口服中药熏洗拔罐疗法自血疗法埋线疗法放血疗法,其中中药口服和中药熏洗在临床应用较为广泛,中药熏洗主要针对风寒性荨麻疹,用艾叶煎煮熏洗,中药口服,而在我们人体中有很多有很多穴位可以起到止痒消疹的作用的,选择穴位的埋线和放血治疗,可以长时间刺激穴位产生长时间的效果,有以下几个病证

    风寒证:主要症状为风团色白,遇冷或风吹则加重,得暖则减;伴恶寒怕冷,冬季多发,口不渴;舌质淡红,苔薄白,脉浮紧。治疗主要是疏风散寒,辛温解表,调和营卫。穴位埋线治疗:曲池、血海、膈腧、肺腧、风门、合谷、复溜。

    风热证:主要症状为风团色红,灼热剧痒,遇热加重,得冷则减;可伴有发热,咽喉肿痛;舌质红,苔薄白或薄黄,脉浮数。治疗主要是清热疏风,辛凉透表。穴位埋线治疗:曲池、血海、膈腧、肺腧、风门、大椎、大肠腧。

    胃肠实热证: 主要症状为风团色泽降红或紫红,风团出现与饮食不节有关,多伴脘腹疼痛,腹痛、腹泻或呕吐胸闷,舌淡红苔厚腻,脉濡。治疗主要是疏风解表,通腑泄热,除湿止痒。穴位埋线治疗:曲池、血海、膈腧、肺腧、风门、脾腧、足三里、中脘。

    气血两虚证:主要症状为风团色泽淡红,或者与肤色相同,反复发作,迁延数月乃至数年不愈,或劳累后加重;伴有头晕心慌,神疲乏力,唇色白,失眠。舌质淡,苔薄白,脉细。治疗主要是养血益气,调补气血,疏风止痒。穴位埋线治疗:曲池、血海、膈腧、肺腧、风门、气海、关元、三阴交。

    在上面有提及过放血治疗,那么现在我们来了解一下:首先从科学的角度来说,任何疾病的治疗都需要根据患者的自身的一些情况来进行选择。采用放血疗法治疗时,出血量主要应根据荨麻疹病情而定,对新病较重,风寒、血热、风热等实证的患者,出血量要多一些;反之脾虚、血虚的患者则少一些。针刺放血出针后,使其自然出血、止血;也可以自肘静脉或静脉用注射器抽血。针刺和抽血的出血量不可过多,所取几个穴位的总出血量不要超过200毫升,以免发生危险。其次,放血疗法是祖国医学中针刺的一种,在临床上,根据传统医学”气行则血行,血行风自灭”的理论,采用放血疗法治疗荨麻疹,疗效明显。

    再来详细的了解一下放血疗法的具体的操作:放血疗法一般采用在双耳轮、双中指尖、双足趾尖,经消毒后用三棱针刺之放血,3天1次,5次为1疗程。针刺放血治疗后一般患者立即感到风团减退,灼热刺痒感消失,无其他不适;有的患者伴有全身无力,头晕等现象,可适当给予高营养食品,休息睡眠好,三四天后即可恢复。

以妄为常 此病难祛

很多荨麻疹患者往往是得病后心急火燎,治好后又好了伤疤忘了疼,致使此病迁延日久,难以痊愈。所以在其看来,要想治好此病,除了遵从医嘱治疗外,还应该靠自己改变不良习惯。

门诊中遇到太多荨麻疹患者,有的年纪还很轻,但却以妄为常、以酒为浆,按现在的话来说就是没有良好的生活和作息,熬夜、喝酒成了家常便饭,按时休息和良好饮食反而成了奢求,如果这样的习惯不加以改正,想要单凭医生开几味中药就战胜荨麻疹,将会非常困难。

衣食住行需注意

患者应该避免穿着尼龙材质的衣服,日常穿着尽可能是柔软棉质类型的衣服,避免过多的摩擦和静电诱发病情加重。

选择适合自身体质的食材尤为重要,如果体质偏寒性,可以适当多食用温性食材,如果属于热性体质,应该多食用凉性食材。此外,海鲜、菠萝、芒果、笋等也要少吃。

荨麻疹患者应避免长期居于阴暗潮湿环境,特别是原本属于脾虚夹湿的患者,内湿和外湿叠加,会导致病情加重。通风透气、日照时间充分的居住环境更适宜荨麻疹患者。

讲究运动的量和时间。剧烈运动后出汗过多容易损伤正气,因此需要把握好运动的量。如今大多数人白天忙碌,运动只能集中在晚上进行,就一般情况而言,晚上并不适合进行剧烈的运动,相比跑步,户外散步或许更适宜。

治疗荨麻疹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即便是病情得到缓解后,也应该遵照医嘱来决定何时停药,不能自己擅自停药,很可能引起荨麻疹的再一次发作。在荨麻疹治疗中,中西医结合方式是更加有效的方法,但是服用任何药物都应该在医生指导下进行,不要自行寻找所谓的偏方、秘方。

对于荨麻疹患者而言,应该做到平日避免接触可诱发瘾疹的常见因素,比如花粉、屋尘、动物皮屑、汽油、油漆、杀虫喷雾剂、农药、煤气等。忌食某些易引起过敏的食物,比如鱼、虾、蟹、贝类、羊肉、牛奶、蘑菇、竹笋、酒类等。同时应该避免精神刺激和过度劳累,加强体质锻炼,养成良好作息习惯。建议大家在十一点前睡觉,切莫熬夜。不论是接受中医还是西医治疗,荨麻疹患者自身的注意才是战胜这种疾病的关键因素。

推荐对症食疗方

1、风热犯表型

冬瓜芥菜汤

材料:冬瓜200g,芥菜30g,白菜根30g,香菜2根,红糖适量。

做法:将上述材料一起水煎,熟时加适量红糖调均,即可饮汤服用。

2、风寒束表型

暖身姜茶

材料:生姜5-6片(不去皮),红枣2个(掰开),红糖适量。

做法:生姜与红枣一起放入小砂锅或是养生壶中,加清水约400ml,煮开后再煮10分钟,即可饮用。不太喜欢辛辣味道的可以加少许红糖调和,吃红枣容易上火的可以将枣替换为枸杞。如果是体质虚寒特别明显的,还可以将生姜替换为干姜3g。

3、肠胃实热型

莲藕酿绿豆

材料:莲藕2节,绿豆500克,五花肉半斤,陈皮5克。

做法:绿豆提前浸泡一夜备用。莲藕用加了白醋的凉水浸泡半小时后取出,把绿豆塞进莲藕里,压紧。陈皮和酿好的莲藕置汤锅里,加水6-8碗(浸过莲藕),煮沸后,加入处理好的五花肉,慢火熬一小时左右,调味即可食用。

4、血虚风燥型

归芪肉汤

材料:猪瘦肉50g,当归20g,黄芪20g,防风10g。

做法:将上3味中药用干净纱布包裹,与猪瘦肉一起炖熟,饮汤食猪瘦肉。

    以上就是有关荨麻疹治疗方法的简单介绍,希望对你的治疗有所帮助。希望大家能够认真的做一个了解,也真心的祝愿患者能够在以上的介绍之中受益,并且早日健康。

您可能还喜欢...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