旋复花与肝病的治疗

“肝着,其人常欲蹈其胸上,先未苦时,但欲饮热,旋覆花汤主之。”

条辨讲的是“所谓的肝着,肝本身如果遇到寒湿气比较盛时,寒湿就会停在这里。肝里面都是血管、血脉,湿盛时阻碍在这个地方的时候会使血脉过不去,血管受到寒的收束和湿的挤压就慢慢的变窄起来,变成一块一块在里边,中医叫做肝着,给西医看可能脂肪肝之类的。

中医注意病人的症状,最初期的症状,在还没有严重的时候,只想喝热的,“但欲饮热”这个症状,因为肝着的发生一定是寒,当中焦寒。

“肾著之病,其人身体重,腰中冷,如坐水中,形如水状,反不渴,小便自利,饮食如故,病属下焦,身劳汗出,衣里冷湿,久久得之,腰以下冷痛,腰重如带五千钱,干姜苓术汤主之。”

病名肾著,言腰部有癌症也。病因为湿气结聚,病症为腰部疼痛身重,腰冷,如坐水中,腰重如携多钱,皆湿气不化之故;形如水状,言患处浮肿;水病多渴,为五苓散症之类,今不渴,故曰反;凡水病其气上冲者,多小便不利,今无冲逆,故小便自利;病不在肠胃,故饮食如故;腰为肾之领域,故病属下焦;身劳二句,言及湿之由,久久得之,言湿滞之久。干姜苓术汤,温甘化湿,故为本症之主方。

旋覆花汤方:旋覆花三两,葱白十四茎,新绛少许三味,水七升,煮取一升,顿服之。

干姜苓术汤:甘草、干姜、茯苓、白术各四两右(上)四味,水五升,煮取三升,分温三服,腰中即温。

“旋覆花明目治头风,而消痰嗽壅”。旋覆花,带些辛味,又偏咸苦。凡花类药,味咸的很少。为什么?咸是往下走的。诸花皆升,诸子皆降。花类药大多味辛,发散为阳;子类药质重,容易补充下焦。

诸花皆升,唯旋复独降;诸子皆降,唯蔓荆、苍耳独升。

旋覆,旋是螺旋,像螺丝钉一样;覆,指覆盖下去。像螺丝钉一样,螺旋往下覆盖。

凡病人有气机上逆的,不管是胸部郁闷,或者肝气郁结,还是胃气上冲,旋覆花善于把郁结的状态旋转散开来,把上冲顶上之势覆盖并拍下去。大有天气旋复于地中之意。这旋覆花行的是天覆之功。

大家听说过“天覆地载”这个成语吧!意思是像天覆盖万物,地承受一切一样,也比喻恩泽深厚。你要从天而降,要富有天覆威力的药;你要从地而生,要选用一些地载的药,即补益脾土,使土壤能承载万物,如:山药,白术,茯苓等。

普通的海产品类,味咸能走下焦。而花类药的味咸,就能走上焦,从天而降。所以旋覆花主降,亦是上中二焦之良药,乃治疗气逆之神品。

即使是发热,也要辨明虚实。实火的几剂清热解毒药酒下来了。但药中病所即可,过则寒凉伤脾胃。脾胃气血不能上供于脑,就容易昏沉疲倦。

去年有个病人,经常喝凉茶,把王老吉当水喝,口中泛清水了还不知道。后来他经常头晕眼花,觉得睡眠质量差,没有体力。于是,我们就让他先把凉茶戒了。他身上冷冰冰的,都没火气了,还不知道远寒凉。然后,我们建议他吃了两瓶补中益气丸,就把他两边太阳穴头晕,以及全身疲乏的症状就解除了。寒凉伤阳。补中益气汤,就可以把损伤的脾阳弥补过来。

若是虚热的话,就不是纯用清热解毒药了。为什么阴虚会发热?人体阴液耗干了也容易上火发烧。所以,熬夜、忘记喝水,以及心里斗争比较厉害,暗耗阴血比较凶的人,是很容易上火的。这类上火不能当成邪火来凉降,而是身体提醒你阴分不足,需要去滋养。

很多中年妇女在绝经期前后容易发潮热,骨蒸劳热,感到热从骨头里蒸发出来。原来这时精水亏少过后,脏腑失去濡养,阴不涵养,元阳为患,故而发烧不已。

有个绝经的妇人,从绝经后,一直发潮热没有退下来。她在农村听说“热者寒之,寒者热之”,就用草药来降火。她吃了很多个月的草药,吃到不敢吃,身体既怕凉又怕热。后来我们给她用半夏泻心汤,把脾胃寒热调过来后,再用百合知母汤,跟甘麦大枣汤养她的阴分,把脏腑的真阴保养住。所以大家在南方不要看到热就轻易去泻火。见热莫攻热,见痰休治痰,明得此中趣,方为医中杰。

不管是咳嗽痰饮,还是肝区肋胀,或者胃中痞满,用了旋覆花无不随之旋转覆盖下来。痰气不上冲,诸症皆消。我们最长于用旋复代赭汤,治疗胃气上逆,痞满泛酸。

有个病人胃胀泛酸好几年了,严重时边打嗝边胀没法吃,气机上逆上冲得非常快。但大便通畅,并没有滞塞。可见并不是下焦的问题,而是中焦痰浊堵塞,胃气上逆,她自己都觉得胃中好像有块东西堵在那里。我们跟他说,大部分胃病是吃出来的,思虑过多想出来的。于是给他用旋复代赭汤。这汤方非常快,快到让你都感到不可思议。

几年的胃中有东西梗塞,容易打嗝,两剂下去,就气顺嗝消,梗阻没有了。他说,以前好像有块刺在胃中不适的,这药喝了酒像给我胃中拔刺一样。这是为什么呢?原来这病人舌苔偏腻,乃痰湿壅阻,胃中梗塞感,是老痰顽痰瘀结在那里,经久不化,又不能下达。这时用旋复代赭汤,真是对症良方。

旋覆花最善于软化胸胃中痰结,并使之下达。《神农本草经》说,旋覆花主结气,胁下满。《名医别录》上说,旋覆花消胸上结痰,唾如胶漆。

旋覆花可以令痰结软化消散开来,同时把这些痰浊肃降下去。两个力同时作用,故而痰浊凝结不降之象立即为之瓦解。

浊阴上泛,会留结成一个痰包,它有两个弊端,一个使上逆不降,令人嗳气饱胀泛酸。另一个,已经凝结成的包块,令人痞满,胃中有梗阻感。这两方面病机,就决定了我们选择药物时,要选择味道能够辛散开发痰结的,但又不能引浊阴上泛,不能发散得太厉害,所以就要选带些咸味苦味往下肃降的。通过辛散把病变的痰结打散开来,然后通过咸苦使浊阴出下窍,把这些痰浊统统赶到肠子,赶出肛门去。

旋覆花以它旋转之性,具有大气一转的特点,可散结消痰。然后以它肃降覆盖之性,可降气除水。这样痰结化成水气,水气又被降下去。浊阴出下窍,胃胀自然消。浊阴归六腑,泛酸自没了。浊阴下肠道,梗阻随之消。

我们用的旋复代赭汤,出自《伤寒论》,专治伤寒发汗或吐下后,心下痞硬或嗳气不除的。

汤方组成:旋覆花,代赭石,半夏,生姜,人参,大枣,甘草。

旋覆花就像螺丝钉,需要旋转才能向下。人参、大枣、甘草,是专门补虚给力的。病人发汗吐下后,胃虚没力,动力不足,浊阴也压不下去。你若想把体虚胃逆,痞硬嗳气之症消除,还要向下用力。代赭石为石类药,重镇下达之功非凡。生姜、半夏组成小半夏汤。

古人说,诸呕吐,谷不得下,小半夏汤主之。即:各种胃气上逆不降之象,通过半夏、生姜打开胃气下行的通道,使胃中痞硬积滞痰浊能迅速钻进肠子里去。若说半夏生姜是向下钉的铁钉,那代赭石旋覆花就是向下锤的锤子。

这个汤方标本虚实都照顾得到,所以中焦痞满升降不好的,不管你是嗳气呃逆,还是胃脘胀呕吐,或是中焦又东西堵在那里,你只要摸到病人寸关部郁结或上冲,皆可用之。

《药性赋》上说,旋覆花明目治头风,而消痰嗽壅。因为旋覆花的香味要超过菊花,辛香善走。而且花类药又象征着之物的脸蛋大脑,它质地又轻,善走上焦。除此以外,旋覆花还能下气行水,开通血脉,软化痞结。

头风,一个是外来之风,一个是内在肝风。当内在肝风涌动带痰浊上冲时,因为肝气上逆而不适,就必然会导致你眼睛被痰湿蒙蔽头目。这时你得选一味药既能散肝郁,又能降痰气的,那么就非旋覆花莫属了。一旦你肝气下达,痰水下行,眼目就清晰,头风就消失。

所以《药鉴》上说旋覆花能“开结气,降痰涎,消肿满”。如果浊阴出上窍,痰湿壅堵,眼目昏花,头风攻冲,就可以用旋覆花。若痰浊堵得厉害,还可以配半夏。《妇人良方》里有旋覆花半夏汤,专治疗风痰上攻,头目昏闷。

“消痰嗽壅”,是指对于肺部痰浊留结,咳嗽满胀,旋覆花也能让肺中这天气旋转,乌云化雨,痰浊覆盖肃降下去。所以《本经逢原》上说,肺中伏饮,寒嗽宜之。寒嗽,指寒饮,偏清稀,而热饮偏浑浊。《黄帝内经》上说,诸病水液,澄澈清冷,皆属于寒。相反,诸属水液,浑浊的就属于热。比如春夏阳气足,江河波涛汹涌,一派黄浊,所以黄浊之色属于热。哪些人肺中容易有伏饮呢?

中老年人阳气不够,这些伏饮酒像阴暗潮湿地方的一踏踏水,没有阳光蒸化干不了。所以他们很容易得支气管哮喘。若伏饮留在关节,就容易得风湿痹症。若伏饮留在腰腿,那么腰膝关节退化得就厉害。你若知道这个道理,不单擅长壅小青龙汤配合旋覆花之类,消胸中伏饮,降肺里痰结,而治疗哮喘痰壅咳嗽。同时更善于灵活变化此方,治疗痰饮风湿关节痛腰脚痛。如何辨明病人有寒痰留饮呢?

日咳三焦火,夜咳肺间寒。很多中老年人晚上咳嗽得厉害,一看到生冷瓜果就回避,食物不煮烂点煮热吃就容易拉稀。天气变化风寒过来,若不及时防寒保暖,哮喘咳痰就加重。这些种种迹象,你要抓住两三点,再配合舌脉。若舌头偏白腻,脉象沉迟,那就可以大胆地下诊断,瞄准方向,认定是寒痰留饮。怎么办呢?一方面当以温化。

另一方面,痰饮属于浊阴之物,浊阴应该出下窍,所以要用下气行水地旋覆花或半夏,是痰饮得到温散,而温散后的浊阴又得到收降,被感触六腑去。这样肺中清晰,如云开雾散,得见晴天,就不会担忧痰喘难疗。

然后你事后还要多注意下,回避牛奶鸡蛋水果生冷或油腻之物,就回避了痰喘的发作。糯米鸡蛋油炸鱼肉都不可以吃。所以说,急性的哮喘要赶紧找医生帮你缓解,但慢性痰喘,要靠自己。忌口,且吃到七分饱。

旋覆花能行胸肺之痰水,使之不滞。它的咸味可以软坚散结,同时咸能润下,并把它们降下来。且它味偏辛,还可以疏泄,散开风寒,畅通经脉。

对于外感风寒咳嗽导致痰饮内留,反复缠绵难愈的情况,一方面要把风寒残留贼寇宣散开,一方面要把痰饮留积刷下来。因为肺法象天幕,天空气机不能闭塞,不能有乌云阻挡。所以旋覆花既能宣散肺中天气,也可以把凝聚成形的痰浊通降下来。清升浊降则咳嗽痰饮自消。

注意:旋覆花虽然在寒性药赋里,但它却是偏温的。所以对于风热燥咳,或阴虚火旺而咳,若痰咳偏于黄热,你就要慎用了。对于脾肾阳气不够,痰浊化散不开,这时你用旋覆花去降,那只是治标,还得健脾助肾,助阳气化,那么痰浊就在身体留不住了。

旋覆花生命力比较强。一般生命力较强的植被中药,祛邪的功力就比较强。比如,仙人掌可退热火上攻;芦荟能通肝热便秘;水蛭、地龙可打通瘀血管道;各种山里的藤类药,如:鸡屎藤、海风藤、络石藤这些长得满山都是,你砍也砍不绝,不久它又爬满了山,生命力相当强悍,洒哪长哪,都是善于疏通经络,祛除风湿的。而像人参这些补益力远远胜于攻逐邪气能力的,就没那么好繁殖。

旋覆花明目治头风,除了消肺胃之痰壅痞满,它还能消肝部的堵塞瘀滞。因为肝开窍于目,肝主风。风阳上亢,把痰浊吹到头面上来。就像喝酒的人或生气的人,他们咽喉隐隐有痰,眼目昏黄,头部痛,这些都是借着酒性和怒性,把身上的痰浊带上头面部。晚上如果这些痰浊不降,就会打呼噜,这就叫痰阻息道,浊阴不出下窍。所以用旋覆花的目的就是降肝肺痰浊出下窍,下气行湿,开水道。

古方中有一个香附旋覆花汤,专门治疗气血不和,肝区胸肋部位痰浊所阻引起的疼痛。利用香附、旋覆花配伍,辛开苦降,调和气血,使痰饮因为气机下顺而疏散消失。所以你若碰到病人郁怒,双关脉弦硬,明显是肝气不条达,肺胃之气不降的,香附、旋覆花这组对药就可以用上去,既顺左脉弦硬之肝气,又降右脉亢逆的痰饮。这样左升右降,气机就像一个太极八卦一样,来回周流,相互盘旋转动,局部郁闷痰阻之感顿消。

《金匱要略》上有个肝着汤,就是肝脏被邪浊黏上了,表现为其人常欲蹈其胸上,即这人经常要吹吹胸肋周围。这个地方气若堵住,血瘀了,痰阻了,你就必须用药令气行血活,痰饮消。所以若碰到肝气郁结很严重的,老用疏肝理气治不好的病人,要是他还咳吐顽痰,你就知道有一点没有考虑到,就是没有用一味可以软坚散结,肃降痰浊的药物,比如:旋覆花。当然,你知道这个道理,也可以用半夏配合降气的枇杷叶,或竹茹,也能起到化痰降浊的效果。

若是肺寒咳嗽,那么用温药就立杆见效。甚至懂点中医按摩手法的,帮孩子推拿推拿脊背,或者用掌捂孩子的背心,一般的咳嗽也会好。

中医认为,气为有形血水的统帅,气升则痰浊瘀血升。生一场气,就把下面的本来要归六腑的浊阴带到肝,带到肺,甚至带到咽喉,带到大脑。何以证明?生一场气,就是脸红耳赤脖子粗。

有些妇人,特别是爱生小气的,咽喉老有一团东西在那里,吞不下,吐不出,也检查不出是什么东西。在中医看来,这正是梅核气,是痰气交阻的产物。只要几付下气汤,顺气汤,把痰浊带下去,咽喉这种感觉就消失了。即是消失了,你也别高兴得太早,因为你爱发脾气的个性还没得到调整,这些痰浊发到鼻子就得鼻炎,呼吸粗重右鼻息音。

更有一些中老年人把痰浊发到大脑,浊阴上逆,阻塞清阳之道,于是,一场激动过后就中风偏瘫了。所以生气是导火线!你若身体有很多浊阴,痰饮瘀血,绝对要少生气!

人得病都是综合的。不是说这顿吃伤脾胃,就马上得病。也不是说今天生一次气,就立马报废。而是量变引起质变,诸多原因综合在一起的。

您可能还喜欢...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