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灸就上火,还能继续灸吗?
艾灸引起的上火,停掉艾灸后,上火症状也会随之消失。但是往往艾灸上火了,也提示着艾灸已经起了作用了,这个时候如果停掉艾灸很可惜。那灸上火了还能继续艾灸下去吗?
很多人都不需要怀疑:“都上火了,还能灸吗?”其实,对艾灸了解不够的人一般想当然地认为上火后就不宜灸了,如果知道了艾灸上火的原因和应对的方法,灸上火了是可以继续艾灸的。
客观地说,艾灸上火是一种普遍现象,但并不是所有人都会上火,因为上火属于艾灸的一种瞑眩反应,即好转反应,也被称为排病反应,而艾灸后瞑眩反应有很多,比如说腹泻、症状加重等。
更进一步讲,上火是一种正常的好现象,大部分人都会出现。因为体质和病状不同,刚开始进行艾灸的时候,非常容易出现口干、发热等症状,一般可以不用太过于顾虑,只要继续艾灸症状就可随之消失的。
灸后易上火的人群
上热下寒中气虚
- 上热:有上火的表现;
- 下寒:畏寒,手脚冰凉,特别是脚;
- 中气虚:脾胃差,消化吸收差。
气血两虚
气血严重不足,稍微运动就累。
艾灸上火后如何应对?
控制灸温
降低艾灸温度,使用艾灸仪的话可以将温度调低,采用悬灸的话可以离皮肤更远点;减少艾灸的时间,比如原来每穴灸20分钟,那么现在就灸15分钟。
大椎刮痧
大椎处刮痧,可以起到降火的作用!操作方法很简单,在大椎涂上精油,用力快速刮几下,出痧后,等10分钟痧退之后可继续刮。除了降火气,刮痧还有利尿排毒、发汗排毒、清除毒素、舒筋活络作用!
控制灸量
上半身部位的穴位少灸,然后八髎、足三里、涌泉从上到下艾灸,打通中间的障碍并引火下行,尤其是多灸腿部。
灸后适量喝点热水
灸后1小时可以喝杯热水,还可以取麦冬、熟地适量各约15g煮水,灸前喝100毫升。不过,原则上不渴不喝。
注意饮食
平时要注意劳逸结合,少吃辛辣煎炸等热性食品。
艾灸上火了怎么办?
火有“虚”、“实”之分,一般来讲,实火的人体质较好,属于阳盛,可以用刺血、拔罐等方法直接将余火泻掉,或者引火下行,用艾火也可以将余火引出。
艾灸导致的上火多属于虚火,这个怎么理解呢?我们知道,艾火属于纯阳之火,艾灸后,人体阳气会得到补充,如果阴血不足,则阳气就会出现相对过盛,就是上面我们所说的阳气向外浮散,所以此时解决的办法有两种,第一是要滋阴,第二要引火归元。可以滋阴,先吃点六味地黄丸,每天早晚吃一颗,然后再配合艾灸,同时晚上用艾叶进行泡脚,加大引火下行的力度。另外,还可以用刮痧、拔罐、刺血的方法直接将余热泄出,或艾灸涌泉、太溪、足三里等下焦穴位达到引火归元的目的。
另外,还有一部分人他们的上火症状因自身体质的不同表现各异,下面分情况介绍处理方法。
嗓子干、咽喉肿痛
有这种情况的只要记住一个重要穴位就可以了,这个穴位就是太溪穴。在临床中我用了很多次,可以说是屡试不爽。另外,对于上火走眼的患者,这类人一般都存在着肝肾阴虚的症状。而且以更年期女性为见。我也会告诉她们每天可以吃10g左右枸杞,既可以滋补肝肾,配合艾灸,当气血充足之后,余火自然得以归位,外邪得以排出,症状就会消失了。
眼睛干涩
早晨起来发现眼屎多,看东西比艾灸前模糊,或者伴有干痒。一般以肝阴虚为多见,中医讲肝开窍于目。哪个脏腑有问题,当病到一定程度的时候,其相关病邪被驱赶到哪里,就会以上火的方式表现出来。所以,遇到此种情况一定要好好调理肝了,这类人平时多有肝气瘀滞,比如有爱生气等情志方面的问题,当艾灸之后,被瘀滞的气血就会被阳气化开,病邪被驱赶出去。所以平时要注重情绪的调理,要保持放松、避免生气、紧张,同时一定要保证充足的睡眠,有利于肝胆功能的恢复。想要缓解眼睛干涩,一方面可以艾灸太冲、太溪穴引火下行,同时用刮痧板刮痧肝俞、胆俞,配合刮痧板疏通腿部肝胆经络,每天从上到下刮拭3~5遍。
口干舌燥、口腔溃疡
艾灸之后,阴阳相互抗争,阴液消耗的比较大,所以容易出现口干的症状,所以要补充津液,在艾灸之前后都要饮用适量白开水。同时也可以艾灸太溪、涌泉穴引火下行。这个见效比较快。
耳内疼痛
凡脏腑有病邪,所开窍之处,都会出现好转反应。而肾开窍于耳,一般艾灸之后耳内疼痛,说明肾虚或者上焦经络不通,可以吃一点枸杞、黑色入肾的食物,同时在大椎穴进行刮痧,将余热散出去,艾灸肾俞、太溪穴培补元阳。当阴阳达到平衡之后,痛症自然就会消失了。
面部发红发热,还会伴有浑身燥热
这种症状的患者就不是单纯艾灸的问题了,一定从整体上进行调理。一般阴虚比较严重的患者比较容易出现,典型特点是皮肤一般比较干燥、粗糙,较为瘦弱,气血不足。所以在艾灸的过程中尽量先以下焦穴位为主,如果艾灸身体上部分的穴位,一定要配合艾灸足三里、三阴交补益脾胃的穴,同时吃一些山药、小米等健脾的食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