薏苡仁临床使用经验17条

薏苡仁,味甘,性微寒,主治筋拘挛急紧,不能弯屈和伸直之风。湿痹证,能使气下而行降逆。长期服用能使身体轻巧,增加气力,薏苡根祛除三虫。《神农本草经》:甘,微寒。主筋急,拘挛不可屈伸,风湿痹,下气。久服,轻身、益气。其根,下三虫。

药性

薏苡仁具有利水渗湿,健脾止泻,除痹,排脓,解毒散结的功效。用于水肿,脚气,小便不利,脾虚泄泻,湿痹包括癌肿等水湿内停所致的疾病。薏苡仁健脾利湿效果很好,对脾虚湿滞的患者尤为适用。薏苡仁又称薏米、六谷米等,是禾本科多年生草本植物薏苡的成熟果实,本品可以药食两用,广泛应用在中医临床中。

薏苡仁形圆下行—善达下焦;色白带青—入肺、肝经;味甘—补虚健脾;味淡-渗湿利水;力薄-量大易功 兼补-利水不损真气;微寒-清热

功能主治

1、利水渗湿—利水不伤气,直达足部,治疗脚气肿痛

2、健脾止泻—脾虚湿盛泄泻(炒用)

3、伸筋利痹—湿痹筋脉拘挛,胸痹 

4、清热排脓—肺痈、肠痈

药理作用

1、提高免疫功能

2、镇痛抗炎作用

3、抗血栓形成作用

4、降血糖作用

5、抗肿瘤作用(抑制癌细胞转移,诱导癌细胞凋亡,抑制癌细胞的分裂增殖,抑制肿瘤血管的形成,增强放射敏感性) 

6、抗病毒作用

古代临床应用

1、治脾湿腰痛:腰痛,人皆以为肾之病也,不知非肾乃脾湿之故,腰间如系重物,法当去腰脐之湿,则腰痛自除。白术二两,薏苡仁一两五钱 ,水三碗, 煎汤一碗,一气饮之,一服病即如失 ,多以二剂为止。此方不治肾而正所以治肾也。 

2、治疝重坠、囊大如斗:薏苡仁四两,陈壁土炒,水煮为膏,数服即消。

3、治疝古方:薏苡仁一两,用东方壁土炒黄色,入水煮烂,放砂盆内研成膏,每用无灰酒调服二钱,即消。 

4、治肺损咯血:以熟猪肺切,蘸薏苡仁末,空心食之。薏苡仁补肺,猪肺引经也。 

5、治疟疾:薏苡仁一两(约30g),酒半壶,同煮,露一宿,次晨热透,去薏仁,饮酒。

现代临床应用实例

治关节痛 

男, 42岁。 劳累着凉后, 肩关节酸痛3 天,继之出现四肢关节游走性痛, 寒冷及阴天加剧,痛处屈伸不利, 活动困难。 舌质淡、苔薄白, 脉弦滑。 诊断为风寒侵袭筋脉, 气血痹阻而痛,治以祛风除湿、通络止痛。 用药: 防风、川芎各12g,用清水1000ml 烧开后, 文火煮10 分钟, 倒渣留汁, 将薏苡仁60g 放入锅内, 文火煮烂后食用, 早晚分服。 3天后症状缓解, 第8天疼痛消失, 1个月未复发。

治寻常疣

男, 48岁。左手中指背面生一黄豆大小寻常疣, 已20余年, 近年来手指活动时有疼痛感, 活动受限。以适量薏苡仁研细末, 取少量用温开水调敷患处,用敷料固定,每日2~ 3 次, 用药20余天后疣体脱落, 未复发。

治扁平疣

患者男,额、面部出现米粒大小的扁平疣, 高出皮肤、无痛痒, 用适量薏苡仁研细末, 取适量用温开水调成糊状, 临睡前将药糊涂在患处, 早上清洗干净, 每晚1次, 治疗1周后扁平疣明显减少, 2周后几乎全部消失。

治足跟痛

男, 65岁, 足跟疼痛4年,严重时, 行动不便, 生活不能自理,服用中西药、外敷等效果甚微。处方: 薏苡仁150g,黄芪50g,怀牛膝20g,猪蹄1只(500g)。制法: 将猪蹄洗净,用布将黄芪、怀牛膝包好, 一起放在砂锅里炖烂, 吃薏苡仁、猪蹄及喝汤。服用几剂后痛减, 坚持一段时期后大为好转。 

治多发性脂肪瘤

男, 56 岁。患脂肪瘤2 年, 查体见其四肢、腰、腹部大小不等的脂肪瘤11 个, 大者如核桃, 小如蚕豆。除瘤体受压时有酸痛感外无不适。处方:生薏苡仁60g,水煎连渣早晚分服。10天后复诊,瘤体无变化。遂将药量增至120g,20天后, 小的脂肪瘤基本消失, 大的明显减小。继服1 个月后, 大的脂肪瘤也基本消失。在服药2个月的时间里未发现明显副作用。  

治疗脂溢性皮炎

患者男, 57岁, 临床表现:头部油腻,脱屑, 脱发, 瘙痒。患者同时患有糖尿病、高脂血症、高血压病。曾内服过抗真菌药物, 外用丁酸氢化可的松软膏和酮康唑洗剂, 疗效不明显。经检查辨证为: 脾胃运化失常,内湿蕴积肌肤。用薏苡仁100g,每日煮粥食用代早餐。用药3个月左右, 自觉头皮脱屑、瘙痒症状减轻, 脱发现象有所减少。坚持1年后,头皮皮损现象明显改善。 

治肿瘤

在治疗中晚期肝癌患者肝动脉化疗栓塞术中发现薏苡仁与化疗药物的疗效近似并且毒副反应较轻,且能增加化疗药物的抗癌作用,在临床症状的改善及生活质量方面,可明显减轻患者肝区疼痛症状,还能减轻肿瘤药物对机体一般状况的损害。 

另有相关数据显示,用薏苡仁治疗晚期肺癌也取得过较好的效果:用薏苡仁治疗晚期肺癌的病例中,在未加其它化疗方案下,1个疗程后发现原发病灶未进行手术摘除,肺内均未新生病灶,且原病灶缩小25%以上,以上临床实例仅供参考。

薏苡仁寒而不泄,温而不燥,补而不滞,利而不克,至和至美之品也。

或问薏苡仁功用甚薄,何不用猪苓、泽泻,可以少用见功,而必多用何为乎?不知利水之药,必多耗气,薏苡仁妙在利水而又不耗真气,故又可重用之耳。

薏苡仁,《神农本草经》云微寒,主筋急拘挛。

拘挛有两等:《素问》注中,大筋受热,则缩而短,缩短故挛急不伸,此是因热而拘挛也,可用薏苡仁;若《素问》言因寒即筋急者,不可更用此。

薏苡仁最善利水,不至损耗其真阴之气,凡湿盛在下身者,最宜用之。视病之轻重,准用药之多寡,则阴阳不伤,而湿病易去。

益气、除湿、和中、健脾,薏苡与术略相似,而不知其有毫厘之差,千里之谬。

曰气,则术温而薏苡微寒;曰味,则术甘辛而薏苡甘淡。且术气味俱厚,薏苡气味俱薄,为迥然不同。

术与薏苡非相反相恶,既用此即不用彼者,无他,术性急,薏苡性缓,合而用之,恐其应速则嫌其缓,应迟则又伤于躁也。

薏苡仁,除湿不如二术助燥,清热不如芩、连损阴,益气不如参、术犹滋湿热,诚为益中气要药。然其味淡,其力缓,须合群以济,厚集以投,始能奏的然之效。

凡遇水湿之症,用薏苡仁一二两为君,而佐之健脾去湿之味,未有不速于奏效者也。倘薄其气味之平和而轻用之,无益也。

虚劳咳嗽,肺痿肺痈,虚火上乘,皆宜加薏苡仁为下引药。

薏苡仁得麻黄、杏仁治风湿周痹,得郁李仁治水肿喘急。

一说本品配附子治周痹,佐败酱化脓为水。

薏苡仁同天麻以治肺,同苓、术以治脾,同苍、朴以治胃,同牛膝以治肾,同木瓜以治足,同人参以治心;

同二陈以治痰,同平胃以治湿,同苍、柏以治痿,同归、芍以治痈肿,同槟榔以治脚气,同五苓以治水湿蕴蓄之不利。

在疑难病中,凡具有痰、湿、热证之一,舌苔白腻或黄腻,脉滑或滑数,均可重用生薏苡仁(时可用至120克)。

如治疗大动脉炎、冠状动脉硬化供血不足、血栓闭塞性脉管炎、栓塞性静脉炎、海绵状血管瘤等,均能收到满意疗效。

薏苡仁具有化痰软坚作用,也可治疗多发性息肉、多发性脂肪瘤及癌瘤。

薏苡仁又具有抗病毒作用,能提高机体抗病毒功能,故可用于病毒性皮肤疣、病毒性心肌炎及免疫功能低下之疾患。

苡仁药性平和,无毒副作用,故可长期服用。

十一

薏苡仁配黄芩,治湿热中阻之胃痛;配苍术,治湿阻中焦之胃痞;配白蒺藜,治面部雀斑。

十二

薏苡仁,脾虚证患者可以应用,有消化道出血必定应用。

又薏苡仁30克,配山慈菇10克,治肠息肉。

十三

肺热痰浊重者,常可单用或加用苡仁治之,效果多佳,单用苡仁,量要大一点,每次20~30克,较为适宜。

一般用生苡仁,但个别患者服生苡仁会导致腹泻,则宜炒用。

十四

薏苡仁常治疗小便不利及水肿,因它并非单纯利尿,而是在利小便中兼有营养滋补功能,所以常用多用并无副作用。

十五

治大筋拘挛症,在辨证方中重用薏苡仁(150克),无不获效,益信《神农本草经》谓本品“主筋急拘挛,不可屈伸,风湿痹”的记载,非后世臆测所可及。

十六

治湿痹,须用大剂量薏苡仁。

便调脾和用生苡仁;便溏脾虚用熟苡仁;肿胀甚而便溏,则生、熟苡仁合用。此一物三用,各得其所,方取良效。

十七

凡用薏苡仁,须倍于他药。此物力势和缓,须倍加用,即见效。

您可能还喜欢...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