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瘫十二针临床应用解析

面瘫,多表现在嘴巴歪斜,面颊动作不灵。是由各种原因引起的非进行面神经异常所导致的中枢性运动障碍是以面部表情肌群运动功能障碍为主要特征的一种常见病。一般表现在口眼歪斜。其最常见的原因是由于面部受凉所导致。侵袭面部的手足阳明、太阳、少阳之经络,以致经气阻滞,经筋失养、气血不和筋肉纵缓不收而致。

“面瘫十二针”系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针灸科高立山医师近40年的临床总结。面瘫多因风寒袭络,故选用葱白连根带须一味煮水,以热气熏患部达辛温散寒通络祛邪目的,面瘫日久多瘀,点刺患侧眉弓处、颧髎穴、口腔内咬齿线部位出血。实为治风先治血,血行风自灭之意。

因头面部的经脉循行走向较复杂,手足三阳经及任督二脉,八条经脉都循行过头面部,故临床所见虽然是面瘫一症,但其病变部分涉及到八条经络,这就要求在临床治疗中全面兼顾,不可顾此失彼。“面瘫十二针”的辨证选穴,就是根据这一指导思想确定的,十二穴的四白、地仓、颊车、足三里、属足阳明胃经,翳风、丝竹空属手少阳三焦经,阳白、风池属足少阳胆经,攒竹属足太阳膀胱经,合谷属手阳明大肠经。可见十二针把面部经络(除手太阳小肠经外)几乎全部兼顾,但重点又放在阳明和少阳二条经上,这种主次分明,各经兼顾的辩证用穴思想,有效地指导了临床治疗,尤其是足三里穴在十二针中有重要的治疗作用。其一,因足阳明胃经在面部循行较广,受邪时也较多,又“经满而血者,病在胃及以饮食不节得病者,取之于合”,足三里正合此意。其二,针足三里可以鼓舞胃气以祛邪外出。其三,《慎斋医书》中说“诸病不愈,寻到脾胃而愈者颇多”。针足三里治顽固面瘫也合其理。

医案解析

满某,女,22岁,送货员。9月12日初诊。

主诉:左侧面部肌肉板滞麻木不适,说话时自觉下唇变厚5天。患者曾于7岁时得过面瘫治愈。5天前送货下乡,夜归着凉,晨起刷牙漱口发觉口角漏水,遂来我科要求针灸治疗。查:左额纹消失,眼裂变大,露晴流泪,左鼻唇沟变浅,口角下垂歪向健侧,病侧不能皱眉,蹙额、闭目、露齿、鼓颊。左耳后翳风穴处压痛明显。

取猪牙皂200克,研成细末,取适量以醋调如糊状,涂于患侧颊车、地仓穴之间,一日换药2次,10天为一疗程,同时配合“面瘫十二针”治疗。两个疗程后,诸证悉除。

治疗方法:患者取仰卧位,穴取“面瘫十二针:“二白(阳白、四白),二竹(攒竹、丝竹空),二风(风池、翳风),地仓、颊车,均用患侧,合谷,足三里,均用双侧,一共十二针。局部常规消毒后,选用0.22×30毫米一次性无菌针灸针,行平补平泻手法,每日针一次,先针6次,再隔日针一次,针六次,共12次为一疗程。

联×,女,38岁,德语翻译,95年10月19日初诊。

主诉:左侧口眼歪斜2天。2天前外出受风寒致左侧口眼歪斜,左耳后麻木,左眼睑闭合不全(差4mm),左颊内存食,左口角漏水漏气,大便干结,舌淡苔白,脉沉细。

辨证:风寒外袭,经络失畅。

立法:祛风通络。

处方:①面瘫十二针;②刺络;③葱浴。

治疗经过:从95年10月15日至95年10月25日治疗6次后左侧口歪稍好,眼睑仍闭合不全(差3mm),适逢开隐白穴,配合针刺后眼睑随即闭合。接着按面瘫十二针治疗至12次左面部外观基本正常,能闭眼及左右移动口角,大便不干。休息3天后来诊,唯耸鼻稍差,加颧醪、迎香共治疗18次,时间从95年10月19日至95年11月8日患者面瘫完全恢复,表情自如。

李××,男,38岁,浙江籍,干部,95年11月21日初诊。

主诉:脑瘤术后右侧口眼歪斜8个月。病史:8个月前因脑瘤致左眼失明,右眼视力下降至0.1.95年3月行手术治疗后左眼仍失明,右眼仅存光感,而且出现右侧口眼歪斜,右额纹消失,右眼不能闭合(差5mm),右鼻唇沟变浅,右口角漏水漏气,曾在××医院眼科就诊,建议缝合右侧上、下眼睑保护右眼角膜,家属拒绝,而来本科就诊,纳尚可,大便不干,舌淡苔白,脉沉细涩。

辨证:瘀血阻滞,经脉失畅。

立法:活血通络。

处方:面瘫十二针加尺泽、委中。

治疗经过:按上方针4次后,患者右眼用力能闭合,继续针至18次,时间从95年11月21日至95年12月25日,患者右眼闭合好,且视力有所恢复,能辨别眼前手动。

体会:面瘫为头面部阳明、少阳经脉经气失畅,肌肉纵缓不收所致。面瘫十二针主取阳明、少阳经穴,局远配合,能很好地疏通阳明、少阳经气,而使面瘫恢复。

您可能还喜欢...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