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外科疔、疮、肿、痈的灸疗方法

 (一)疔  

医案1

马氏室忽恶寒作呕,肩臂麻木,手心瘙痒,遂瞀闷不自知其故。但手有一疱,此乃疔毒也。令急灸患处。至五十余壮知痛。投以荆防败毒散而愈。古人谓暴死,多是疔毒。急用灯照遍身,若有小疮,即是此毒。宜急灸其疮,但是胸腹温者可灸 。——《续名医类案》

医案2

一小儿足患疔疮,呕吐腹胀,二日不食。欲用护心散,诊气口脉大,审其大便所出皆酸秽。余曰:“此饮食停滞耳,非疮毒内攻也。若用护心等剂则误矣”。急投保和丸二服,及隔蒜灸而愈。其时同患是症,用护心、败毒之剂者,俱致不救。——《保婴撮要》

医案3

薛某,男,出生2个月。头枕部偏右生一疖肿,面积1.5cm×1.5cm,按之尚硬。病史2天,体温38℃,患儿哭闹不安。西医嘱服无味红霉素或肌内注射青霉素。家长因顾及婴儿太小而未行,要求用艾灸法。趁婴儿熟睡之际,用艾条温和灸2次,疖肿消散。——《上海针灸杂志》图片

中药止痛粉,疼痛患者的首选

中药外敷散是中医药方剂的制剂形式之一。中药止痛粉是根据临床多年经验,以各种中药按一定的比例、配方研磨成极细的中药粉末。止痛粉,为纯中药外敷药粉。根据中医通则不痛,痛则不通的原理,以祛风除温湿、通经活络、活血化瘀、行气止痛为主要原侧,使病人在经络疏通,疼痛减轻的前提下,药物直达病变部位,达到治愈的目的。药粉敷上以后,通过皮肤渗透直达病变部分,能快速改善肿胀、疼痛、麻木等症状。本药粉,分为:肩臂专用,颈椎专用、腰椎专用,膝、踝关节专用,均是专病专治,不同的病情采取不同的配方,以特定的部位帖敷,针对性更强,疗效更好。药粉药效可持续渗透,吸收率高、安全方便、针对性强,有效成分可完全被病灶吸收。标本兼治、治愈率高,中药止痛粉应用多种疼痛类疾病的调理,各种专用止痛粉如下:肩臂专用药粉适用于:肩周炎、肩部肌肉劳损,风湿性关节炎、腱鞘炎,肘关节疼能,腕关节疼痛、手臂疼痛、肩背疼痛、手臂麻木等。颈椎专用药粉适用于:颈椎病、颈椎劳损、颈椎病引发的头晕、恶心、手麻,颈椎突出,膨出,颈肩综合症、活动受限等。腰椎专用药粉适用于:腰突盘突出,腰肌劳损,腰扭伤、腰腿疼,坐骨神经痛,腰椎骨质增生、下肢麻木等。膝关节专用药粉:适用于:滑膜炎、风湿性关节炎、半月板损伤,韧带损伤、拉伤,足跟痛,筋膜炎,扭伤、腰关节骨质增生等。

      跌打损伤专用适用于各种跌打损伤抱括轻度骨折、骨折固定后的外敷、骨伤术后康复外敷使用。此药粉的主要作用是活血止痛,继筋接骨,可加快骨质愈合,缩短病程。

规格:每袋200克。

用法:取5-10克药粉(根据所敷位置决定药量),将药粉用少量温水活成膏状,然后用胶带固定到患处。每次帖2-3天。

联系方式:微信/电话:18946796911

医案4

王某,女,26岁,怀孕4个月余。右腿股内侧渐起一疖肿,红肿热痛已4天。诊时见疖肿头部微软,红肿面积4cm×4cm,患部开始有跳痛感。经艾条灸治1次后,疼痛锐减,肿势缩小。灸2次后,局部肿消,仅剩疖头处一白色小脓疱。又灸1次,脓液吸收干燥成痂皮,脱落而愈。——《上海针灸杂志》唐寒松 施有奇

医案5

许某,女,25岁。患者初起左大腿外侧略有肿痛,继而全身恶寒发热,局部焮肿疼痛,状如覆杯,但尚未成脓。

处方:阿是穴。

治疗经过:取独头大蒜切片,厚约分许,放于肿块之上,上置大艾炷灸之,以内部温热,勿使灼痛为度。翌日复诊,症状减轻大半,再按上法灸治。第3日后热退,肿消,痛止,诸症若失,一如常人。——《当代针灸临证精要》赵尔康

  (二)痘疮  

一人痘靥后,手掐搔痒,遂发血风疮。用苦参、栀、翘、防风、独活、薏苡仁、黄芩,蜜丸服。并灸风池、三里二穴各五七壮。愈。——《续名医类案》

  (三)疮  

医案1

武昌张启明,述其父治江西商人,背左偏中疮起,根红肿,头白点,痒甚。张取蕲艾隔蒜灸三七壮,愈而不发。此上策也。——《名医类案》

医案2

一男子疮溃而瘀肉不腐,以参、芪、归、术,峻补气血,更以桑枝灸之,腐而愈。——《外科发挥》

  (四)肿毒  

一男子胸肿一块,半载不消,令明灸百壮方溃,与大补药不敛,复灸以附子饼而愈。——《续名医类案》

  (五)痈  

医案1

一男子内股患毒,肿硬痛甚,不作脓。隔蒜灸五十余壮,势退七八;以仙方活命饮,四剂而脓成;用十宣散,六剂脓溃而愈。凡疮大痛,或不痛麻木,灸最良。——《外科发挥》

医案2

一男子患囊痈,久不敛,以十全大补汤加五味子、麦门冬,灸以豆豉饼,月余而平。——《外科发挥》

医案3

一男子患悬痈,脓清不敛,内有一核,以十全大补汤加青皮、柴胡、炙甘草,更以豆豉饼灸之,核消而敛。——《外科发挥》

医案4

一男子臂患痈,不作脓。灸以豆豉饼,及饮托里药三十余剂而溃,又月余而愈。——《外科发挥》

医案5

江汝洁治一男子,病小肠痈初起,左小腹近肋下一块如掌大,甚痛。江以蜂蜜调大黄末敷于痛处,再以生姜一大块切片置于大黄之上,以火熨之四五度,痛即止,逾半月而块自消。——《名医类案》

您可能还喜欢...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