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仲景的用药剂量如何影响疗效?
麻黄汤作为仲景第一方,大家再熟悉不过了。而同样的方子,有的医家用就有效,有人用就无效。究其根本,剂量是很重要的影响因素。不同剂量的麻黄,效果完全不同。下面我们一起学习一下如何有效使用麻黄汤。
麻黄汤
麻黄(去节)三两,桂枝(去皮)二两,甘草(炙)一两,杏仁(去皮尖)七十个。
上四味,以水九升,先煮麻黄,减二升,去上沫,内诸药,煮取二升半,去滓,温服八合,覆取微似汗,不须啜粥,余如桂枝法将息。
麻黄主治黄肿,兼治咳喘及恶寒无汗而身痛者。黄肿,是仲景使用麻黄的客观重要指征。黄肿指面色黄黯而水肿者。咳喘,是咳嗽加上呼吸困难,张仲景所谓的“咳逆上气”“肺胀”。黄肿者的咳喘,用麻黄最为适宜。仲景使用大剂量麻黄强调脉象,如大青龙汤证的脉象为浮紧。浮紧即有力,是患者心肺功能较好的一种反应。
麻黄使用剂量
仲景使用麻黄有多个剂量段。
6两:用于浮肿及无汗,但多配石膏,方如大青龙汤、越婢汤。
3~4两:用于咳喘、无汗身痛,方如麻黄杏仁石膏甘草汤、小青龙汤、射干麻黄汤、厚朴麻黄汤、麻黄汤、葛根汤、乌头汤等。
2两:或与附子、细辛配伍,治疗脉沉的无汗、浮肿等,方如麻黄附子细辛汤、麻黄附子汤等;或与连翘、杏仁等同用,治疗发黄,方如麻黄连翘赤小豆汤等。
至于用于湿家的肤痒或身体痛等,则麻黄用量更少,只用半两或1两。由于麻黄的用量与配伍、煎服法、体质、季节等均有关系,所以临床使用应细细斟酌,不要盲目大量使用。
郭某,女,24岁。近3年来,常间歇性低热。1976年3月,感冒发热,曾服用感冒冲剂、四环素等药。其后经常自觉畏寒发热,常患扁桃体炎和关节痛。腋温一般在37.4~38℃,偶尔在38℃以上,曾查血沉25mm/h,其他如白细胞和基础代谢均正常。注射卡那素后,热暂退,但始终呈间歇性发作。自1978年年初以后,每日皆发热两次,体温在37.5℃上下,虽经治疗,未愈。1979年3月1日来诊:今是自觉恶寒发热,体温37.4℃,身热无汗,两膝关节疼痛,面色正常,唇淡红,舌淡红润、微紫暗,苔黄夹白较腻,脉浮紧。
此为太阳伤寒表实证,法宜开腠发汗、安中攘外。
处方:甘草18g,杏仁15g,麻黄10g,桂枝6g。2剂。
3月3日二诊:药后微汗出,恶寒减,舌紫暗渐退,苔白滑,根微黄,脉细微缓。尚有轻微发热,病仍在太阳。服麻黄汤后,发热恶寒皆减,但现身汗出,脉微缓,此营卫失和之象。法宜通阳解表,调和营卫,以桂枝汤加味。生姜60g,白薇12g,桂枝、白芍各10g,炙甘草6g,大枣10枚。3剂。
3月8日三诊:药后热退,两日来未再低热。体温36.7℃,膝关节偶尔有短瞬疼痛,微觉头昏梦多,此外身无不适,舌脉均转正常。再少进调和营卫之剂以巩固,并嘱其注意饮食起居,避免病情反复。
7月17日随访,患者自二诊服药后低热退,至今未再复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