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对于食道癌病因的分析及治疗机理
食道癌作为中国癌症高发率之一的病症,一直牵动着社会不同人群的敏感神经。它会对患者身心都造成不等的打击,甚至不敢面对自己得了此类疾病这一现实,逃避治疗与社会。如果以此心态进行治疗,恐怕也不能起到应有的效果。疾病并不可怕,可怕的是没有勇气去面对,可怕的是没有治疗已经失去了信心。
在食道癌中医治疗中总结出各类不同的方法与经验,先期能很好的引导患者重获信心,在此基础上合理的运用中医疗法,通过中医药、运用经络学原理整体的调理身体机能,对病灶从肿块源头治疗,控制病情发展,改善恶病质状态,让患者更好的过好每一天。中医治疗食道癌究竟有哪些优势呢?
中医治疗食道癌相比其他方法有许多的不同,它毒副作用极小,不会对患者造成二次伤害,且药效持久作用时间长等不可比拟的优势。当食道癌患者进行手术治疗时,把肿块部位彻底的切除,虽然当时效果明显,但有时会带来术后的并发症或侵犯周围组织等,而出现一些新的症状。
放化疗后的反应在某些患者身上会特别明显,如腹泻、呕吐等出现。化学药物治疗对消化道和造血系统也有明显的影响。因而癌症引起的各类症状,在服用中药后,常可获得一定时间的改善。如癌症本身也因服用中药而好转,则症状常可明显缓解,甚或消失。
当食道癌到了晚期,并出现恶病质严重或有一两个脏腑部位出现转移时,手术疗法已不能进行,中药与放化疗相结合中药是放化疗后一种较佳的治疗方案,坚持长期扶正驱邪中药治疗是提高远期疗效,减少肿瘤复发的关键。
放疗后多以益气养阴扶正为主,辅以清热解毒散结等祛邪治疗,可提高疗效。手术前以中药扶正治疗,可增加手术切除率,减少手术并发症。术前的中药抗癌治疗,目的在于控制癌症的发展提高患者体质及耐受力。手术后可用中药调理,以扶正和驱邪相结合,根据不同病种及脏腑特性,采用辨证与辨病相结合来遣方用药,治疗食道癌有很好的疗效。
中医有着悠久的历史,在历史长河中得到了充分的验证,治疗效果自然毋庸置疑。充分发挥中医药独特的优势,在调节脏腑平衡整体疗法上,针对现有症状通过中医药调理,达到缓解恶病质体质或改变此体质的现状,对食道癌病情得到有力的控制,消除不良反应的发生,从而使患者身体指证更加稳定与好转,减轻病人痛苦。
中医中药对于食道癌各个阶段的治疗效果,很多临床学者已经验证过应有的效果,对于食道癌的研究,古代的中医学家们便已经开始,在中医学中,食道癌被划到了“噎嗝”中,中医学中,将食道癌的发病原因及发病机理,总结为:虚、气、痰、瘀、毒、五种致病原因,中国古代医书中有关于食道癌发病机理的详细记载,文说:情志抑郁,肝失疏泄,肝气郁结,气滞血瘀,阻于谷道或饮酒过频,喜食辛辣香热之物,燥热伤津,咽管干涩,日久瘀热停滞,瘀毒内结,食管狭窄,气机失畅,胃失和降,而成“噎嗝”之证。这就说明了食道癌的发病原因。中医认为,食道癌发病不外乎五个因素:虚,郁,痰,毒,瘀。
因此,中医治疗食道癌的方法也就围绕着这五个病因,分别采取补虚、解郁、祛痰、解毒、逐瘀的方法,根据不同患者不同的病因,采用不同的方法治疗,从而达到改善食道癌症状,延长患者生命的效果。
这是从中医理论对于食道癌机理的分析,中药对于食道癌的作用机理,也是中医疗法的一部分。中医临床研究发现,食道癌发生发展的过程中,食管上皮的增生是食管癌变的必经阶段,而食管上皮的重度增生,则是食管癌病变的先兆。让这种上皮的增生逆向发展,是预防和治疗只食管癌的有效手段。
多年的临床研究表明,中药中的白术,黄芪,仙茅等药物对于食管上皮重度增生有不错的改善作用。当然这只是利用现代药理学研究中药所得的结果,中医大夫只可作为参考药物辨证加减使用,切不可盲目的大剂量使用,中医治疗还是应该遵循中医自己的理论体系四诊合参辩证施治,在药物治疗的同时,结合针灸,穴位贴敷、穴位注射等治疗,副作用小,而且对于食管癌及其并发症的治疗也有很好的治疗作用。
吸取博大精深中医药学精华,加入自己创新的方剂或是疗法,对中医治疗食道癌的定期观察,发现多数患者体质得到提升,未见明显转移病灶发生、疼痛减轻、患者寿命得到有效的延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