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郁汤与除烦汤调理现代人的通病

一、八味解郁汤
组成:【柴胡10克、白芍10克、枳壳10克、甘草3克、半夏10克、茯苓10克、厚朴10克、苏梗10克、生姜3片、红枣10】。

解郁汤人的诊断要素:
1看体形:体瘦长,肌肉紧。
2看精神:表情愁苦 或表情默然 或神情消索 或神情默默 或眉头紧锁,少言寡语,郁郁寡欢,偏于沉静。持续处于紧张 抑郁状态。
3看脸色:暗黄无泽 或苍黄无泽。
4看脸型:棱角脸,轮廓硬,粗线条,脸上肉紧而少。
5看眉宇:浓眉大眼,炯炯有神(横眉冷对)。
6看症状:气滞 气逆症状及各种以自身体验 感觉为主的杂乱症状。
7摸手足:四肢冰凉 或手足冰凉,手心易出冷汗,紧张时更甚。
8摸肌肉:肌肉坚紧,常观察面肌 舌肌 腹肌 腓肠肌。
9看舌像:舌体瘦长 紧致 有力 不嫩,舌边色红。
10看脉象:脉弦长 紧张 充实 有力(脉管平滑肌亦持续处于紧张 痉挛状态,才有可能出现此种脉象)。

探讨:味解郁汤由四逆散合半夏厚朴汤组成。
主治疾病谱:胃神经官能症、心脏神经官能症、神经性呕吐、神经性尿频、神经性皮炎、肠易激综合症、心因性勃起功能障碍、神经性头痛、妇人痛经、慢性尿路感染、咽喉炎、扁桃体炎、食管炎、喉源性咳嗽,急慢性支气管炎、急慢性胆囊炎、胆结石,急慢性胃肠炎、胃下垂、功能性消化不良,肋间神经痛、肋软骨炎,泌尿系结石等。

临床案例:
1.储某女42岁,体型匀称,皮肤白。2004年9月18日初诊时,由于父亲刚去世状态不佳,抑郁,情绪低落。有慢性咽炎,慢性胃窦炎伴黄色瘤。心下堵塞感半余年。胃痛有水感,易犯清水,咽喉有异物感。口易吐涎沫,大便偏稀。易醒。有痛经,月经量少。舌淡暗红,苔薄。

处方:柴胡10白芍12枳壳12生甘草3制半夏12川朴12茯苓12苏梗12川芎10生姜3红枣12。服药一周后即感胃痛堵塞好转,以后原方服用,感觉甚好。近来由于天气寒冷,又感不适,2005年1月13日复诊。证见剑突部按压疼痛,大便干结,梦多,易烦躁,舌红。冬天多热证。改方为栀子厚朴汤合半夏厚朴汤:山栀10川朴10枳实10制半夏15茯苓20苏梗12连翘20生姜3红枣6。

2、江某女35岁,体型匀称。2004年11月13日初诊时,感觉胃不适,胀气感,同时有恶心。腰酸背疼,睡眠时好时坏。舌淡红苔黄。处方:制半夏12川朴10苏梗12茯苓12柴胡6白芍10枳壳10生甘草3干姜6红枣10。半个月后直接来抄方,自觉药后心情舒畅多了。见其面色由黄转红润。

“有是证用是药,有是证用是方”是永远不变的灵魂!

二、八味除烦汤
组成:【栀子10克、厚朴12克、枳实15克、黄芩10克、连翘15克、半夏15克、茯苓15克、苏梗12克、苏叶10克、干姜6】。

除烦汤人的诊断要素:
面色滋润,唇舌多红,主诉以失眠、胸闷、腹胀为多。易急躁、焦虑、多疑多虑、易惊恐,易哄热汗出,常有夜汗,易恶心呕吐,易心慌心悸,易头胀痛,易咽喉肿痛,易小便涩痛,或有鼻钮,脉多滑数。

主治疾病谱:更年期综合症、焦虑症、血管神经性头痛、妇人痛经,座疮、咽喉炎、扁桃体炎、食管炎、急慢性胃肠炎、喉源性咳嗽,急慢性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小儿厌食,小儿过敏性紫癜,色痛症等。

三、八味活血汤:(八味逐瘀汤)
组成:【 柴胡10克、白芍10克、枳壳10-15克、生甘草3克、当归6克、川芎6克、桃仁6克、红花6克】。

活血汤人的诊断要素:
面色发青或发暗,肌肉坚紧,常胸闷不适,容易顽固性痉挛性疼痛,特别是胸痛,或头痛,或腹胀痛,或腰痛等,女性患者常有经前乳房胀痛,两胁下按压有疼痛感,痛经,黄褐斑等,患者常睡眠障碍,常失眠、容易激动,情绪不稳定,大便多干结,皮肤干燥或起鳞屑,唇色暗红、舌质暗紫等。

患者大多病程较长,使用常规方法无效而无憔悴萎靡之态。辅助检查有心电图ST段改变,血脂、血粘度增高,甲皱微循环障碍,肝掌,视网膜静脉阻塞,呈紫暗色等异常改变。

主治疾病谱:血管神经性头痛、高血压、脑动脉硬化性头痛、外伤性头痛、脑震荡后遗症头痛、偏头痛、癫痫等,冠心病心绞痛、肺心病、胸膜炎、肋软骨炎、肋间神经痛、胸部外伤等,胃神经症、胃溃疡、肠痉挛、粘连性肠梗阻等,顽固性呃逆、磨牙,神经性呕吐等,顽固性失眠,神经症,慢性肝炎、肝硬化、脾肿大、脑梗塞、皮肤病、动脉炎、静脉炎、眼里出血、视网膜静脉周围炎、视网膜静脉血栓形成等。

您可能还喜欢...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