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奇恒之病临证经验
董某,女,23岁,长春中医药大学学生。10月29日晚,感觉身体不适,随后出现呕吐、发热等现象。30日早上九点突然昏迷,立即送往中日联谊医院,随后转至吉大一院。11月1日凌晨一点进行抢救,上午十点转至重症监护室治疗。引流术后一周,出现脑颅感染、积水、高热、昏迷等症状,院方下病危通知书两次。入院以来,医药费已高达10万余元。
经核磁共振检查发现脑内有一不明光点,怀疑脑囊虫。经穿刺后,脑脊液送农大化验,将其排除。后将诊断报送北京积水潭医院,经该院专家会诊,尚无法确定是何疾病。此后定期进行穿刺检查,最频繁的时候每天一次。
医大一院采取消炎、抗病毒、抗结核联合用药,患者持续神昏一个月。
这则医案,我的印象比较深,以前从来没公开和大家讲过。这个医案的当事人,我们在座的同学可能听说过,咱们学校的一位学生。
本校学生,病危募捐
2014年,好像是2014年,话说我正在教研室电脑前写材料,当时基本就是周一到周四这边有课,那时候我的课还不算多,主要工作是担任教研室的教学秘书。中午去食堂吃饭的时候,看那边拉着条幅,干嘛呢?募捐。募捐这事咱们看多了,一打听不得了。
咱们学校一位同学,哪个学院的我就不提了,一个女同学。怎么回事呢?晚上据说是先吃了火锅,之后就不舒服,呕吐发热,没当回事啊,早晨九点钟同学们一看,怎么还不起来呢?上床一看,坏了,没意识了,昏过去了,赶快把她送到医大三院。三院安排了急诊,之后告知,转院吧,我们这儿收不了。后来事实证明,当时不转真不行。转到医大之后,直接抢救,十点钟转到了ICU做了引流。她已经是颅脑感染,里头有亮点,不知道是什么,当时怀疑是脑囊虫。马上把化验样本送到我们学校后头的吉林农大,农大在国内寄生虫研究方面水平是比较高的。农大分析之后,确定不是脑囊虫。虽说只是怀疑脑囊虫,但也当做囊虫给予了治疗。又引流,之后还是不行,积水又出来了,出来了之后接着抽。期间高热昏迷,一直都没醒过来,院方就两度下病危通知。住院一个月,药费就10万,你要说有医保卡还好一点,但是这个患者没有,老家在河南,家境不宽裕,那时候父母已经准备卖房了。
师者之心,挺身而出
老师既然能站在讲台上,那么我们就要为人师表。怎么样呢?潜台词,我同时还是个医生,有句话叫守土有责,我们学校的学生病倒了,我作为中医院校的教师,尤其我是讲《伤寒论》的,每天在讲台上给学生讲“经方是一门在临证中擅治疑难重症的学科”,然后自己学生倒了,装没看着,吃完饭写材料去了,说不过去啊。
之后我就要去,委托募捐的同学们转达这个意思,因为我不知道他家属的联系方式,再说人家是怎么想的也不知道。中间过程也有朋友出于好意跟我讲,说现在这事儿吧,你还是慎重为好。原因说起来也让我不得不三思,事情到这时候已经不是一个简单的治病的事了。目前已经惊动了《新文化报》、《守望都市》等媒体,中医院校的学生病倒直接送到医大治疗本无可厚非,但已经有人议论起为什么患者不是在自己学校的附属医院治疗,甚至上升到“中医到底行不行”的问题。一旦插手进来,治好了什么都好说,反之如果没治好,恐怕很难全身而退。打个比方,就像是前两年网上沸沸扬扬的“诊脉验孕”话题,谁也不出手,时间过去也就无所谓了,但是要真有人出手了,到底谁有资格为中医负这个责?
当时我压力也挺大,但是一想不行,我必须得去。之后跟家属说了这事儿,说能不能允许我试试啊?为什么?因为我是这个学校的老师,本人是教《伤寒论》的,这部书呢,是一千八百多年前有一位老先生写的,一千八百年来该书活人无数,很荣幸我是他的传人。
首诊11月28日,患者时抽搐,脉弱。断其病在太少二阳与少阴,处方:桂枝12、白芍24、炙甘草12、柴胡18、半夏12、党参18、黄芩9、附子9、干姜12、当归18、大枣36。五剂水煎。
五天后复诊,患者神识逐渐恢复,用药第三天有短暂声音低微、神识清醒的语言沟通。抽搐明显减少,能用手持拿橘子。
脉体偏软,处方:柴胡18、桂枝12、白芍12、半夏15、炙甘草12、党参30、当归24、干姜15、大枣90、木通6、细辛6、黄芩6、吴茱萸6。五剂水煎。
但抓药时因半夏细辛超量,家属签字,导致服汤药中断两日,病情明显恶化。遂继续服药,症状继而好转。于12月7日可以进食鸡蛋糕,抽搐症状基本消失。
12月8日三诊,脉渐有力。处方:桂枝18、党参30、炒白术18、干姜18、炙甘草15、吴茱萸15、大枣36、黄芩12、白芍15。
初战告捷,效果喜人
去 了之后,看了看治疗的经历,怎么回事呢? 几个事,第一,脑内部不明光点,怀疑脑囊虫,脑脊液送农大检验,排除了。 之后报告送到了积水潭,经专家会诊,最后不确定啥病,但是给了一个建议,定期还要接着穿刺,最频繁的时候每天一次,这很要命了。 最后医大用什么办法呢? 联合用药。 不知道什么原因,没准哪下能碰上,消炎、抗病毒、抗结核,连着用。 用了多久呢,一个月持续的神昏,一个月之内滴水不进,没法跟人交流。
因为她一直在昏迷,而且脑内随时有颅脑的感染和积水,看见人的时候,我写一下病案的特点,就记了这俩事,抽搐、脉弱,最后用了我们六经断病的方法,断其病在太少二阳与少阴。方子我也给大家解释一下,我认为这就是三经的并病,哪三经?太阳,所以桂枝汤看见了吧;少阳,小柴胡;我们说脑部,同样还回到这个概念,它也是一个奇恒之腑,那么这个时候要考虑少阴少阳的枢机,那么以及谁呢?少阴,四逆汤;同时血气不足,当归18克。我们这儿灵活一点吧,我的用量并不大,很轻。行不行呢?走着看。
复诊,患者醒了,医大的主治医生激动坏了:“我们一个月的治疗终于见到动静了!”特别开心。用药第三天,开始出现了短暂的交流,跟她姐姐、父母说话,父母乐坏了,而且还能干嘛呢?抽搐少了,居然还能用手拿桔子,家属就特高兴。
之后又去了,脉变了,有句话说“效不更方”,不对的,那有效之后,病机变了,一定要更方。同样是少阳和太阳,这个还是保留,加上谁了?吴茱萸、当归、通草、细辛,这什么方啊?当归四逆汤。结果我当时自作聪明,他抓药不在附属医院,在医大对吧?抓药一定得去药房,我知道药房一般细辛到6克是给抓的。我是按照这个药房开的,要是按照我的意见,这个细辛得加量,细辛一加量,通草必须要加。但是我失算了,药房没给,就这两天没给抓药,空了两天的药,患者的症状急剧的恶化。医大就很迷茫,怎么刚见好转,又不行了呢?之后家属跟我通话,说老师,那这个怎么办?我说,你签字不就完了嘛。之后接着喝药,喝药之后就好转了。
学校支持,坚强后盾
好转之后出现一个插曲,当时李士懋老师来长春,我参加了一个国医大师论坛,当时我们校长在座。轮到我发言的时候,我使了一个心眼,特意把这个病案说了一下,我说现在我们有一个学生,就怎么怎么样,校长是真不知道这事,果然下课了过来找我,问:这个病你在治呢?我说,对呀。他说,有没有把握?其实我没有把握,我说,有把握。几成?不高,十成吧。校长说行,干!给校长鼓鼓掌吧。如果真是一个明哲保身的校长,他就装没听着呗。说句心里话,这些年我觉得校长是我们的骄傲,你们也能感受,有的时候从学校点点滴滴的变化上,包括对我们这些青年中医的支持上不遗余力,这个很不简单。
那么有了学校力量的支持,就鸟枪换炮了,下一诊之后,入住了我们的附属医院。那么这一诊就开始有了变化,这诊方子就小多了,之前方子还比较大的,这一诊我查查,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九味药,那么到这儿的时候,患者的状态持续地在好转,甚至在这一诊的时候患者下地走路了。
12月12日四诊,用药四天状态良好,今做腰穿抽取脑脊液。下午抽搐加重,汗出如珠。睡时安静,下颌时动,上眼睑色暗,心率55次/分左右。醒时,左臂右腿抽搐明显,心率100次/分以上,最高超过200次/分。体温36.8—37.7摄氏度,持续低热。大便3—4日一次。脑脊液检查:。排除脑囊虫、结核、脑膜炎。神经系统检查:瞳孔等大,角膜反射正常,存在对光反射,有目光跟随,意识活动弱,巴宾斯基征阴性。
脉右寸虚,右关虚浮,右尺弦细,左寸浮滑,左关洪滑,沉取无力,左尺弦细微紧,沉取有力。断病在少阳、太阴。中药处方:柴胡18、黄芩15、旱半夏15、党参24、炙甘草15、白术18、干姜12、大枣36、生姜15、桂枝12、猪苓15、神曲15、山茱萸48、杜仲18、菟丝子18、白芍18。
针刺治疗:列缺(右),阳陵泉(左),照海,复溜,足三里,合谷(左),通里(左)。刮针5min。针刺后,心率下降明显,从180降至106次/分。
12月15日诊,出汗明显减少,偶尔抽搐,大便日行2次,稍稀。脉左寸大,左关浮滑,左尺沉弦,重按无力,右寸浮弦,重按无力,右关滑,重按无力,右尺弦细,重按无力。睡时心率65次/分,醒时80—90次/分,体温36.9℃。昨夜用吸管自主进水半碗。
针刺治疗:合谷(左),太溪(左),太冲(右),留针30分钟。
突逢惊险,针灸救危
但是福祸相依,下地走路之后就坏了,她姐认为她需要康复训练,领着她一圈一圈走,又累着了。这把我愁坏了,本来应该让她休息。而且用药这四天状态都很良好,都能跟家里人聊天,能吃饭,那么到这一诊之后,到我们医院入住做腰穿抽取脑脊液,情况又继续恶化。这一点不能怪医院,因为什么呢?你到任何医院,都需要所有的例行检查,要不然中间出现问题说不清,不得已而为之。其实我当时也想到了,但是我就不愿意相信这一次脑髓液的抽取对她有这么大的伤害,直接打回解放前。之前抽那么多回,太冤了,在医大抽那么多回了都没事,一到我们医院抽一回就撂倒了。之后出现了危证。体现在哪儿?看过《内经》吗?《内经》说人可以出汗,但是不能如珠,可以如珠,但是不能什么样?如珠往下滚吧?那是危证、脱证。这时候患者睡的时候安静,下颌经常会跳动,眼睛没有神,眼睑颜色暗。这一次是我当时最惊险的一诊,刚给弄过来就发生这事儿。
得说我们校长真的是特别给力,我当时都长见识了,给我们附属医院最好的病房、最好的设备,住在病房就上ICU设备,一个仪器接在身上,随时量体温、呼吸、心率,我都看不懂。我有学生告诉我,老师这是心率,吓人呢,200多心率,当时血压“唰”就降下来了,你知道吧?之后咋办?当时我看门诊医生马上跑过来照瞳孔,瞳孔等大,角膜反应正常,有对光反射,眼睛能睁着,意识活动比较弱,巴彬斯基征阴性。那么咋办呢?当时用针灸,一共扎了几针呢?一、二、三、四、五、六、七,七针,右侧的列缺,左阳陵,左侧的照海、复溜、三里和合谷、通里。这里我解释一下,我用的是马丹阳天星十二穴,它有这么一句话,“治病如神灵,浑如汤泼雪,北斗降真机,金锁教开彻”,真的是“治病如神灵”,扎上针五分钟,心率就开始下降,最高的时候是200多,当时我下针的时候是180,眼瞅着就往下降,五分钟降到106了。那么之前呢,我们一些当时的同道对这个病人也还是抱有一些争议吧,就认为这个行不行?但就那一次,这几针下去之后,当时我们的同道们内心受到鼓舞,说中医在关键时刻真的给力。到我走的时候,科里负责的王老师还给我提这事儿。我说自己治得不好,说大家见笑了。王老师说,你什么都不用讲了,这个过程中我们大家都看的见。谁说中医不好用?这个时候能够有力地反驳。
针药结合,转危为安
这个时候的脉象,右寸一个虚象,右关虚浮,右尺弦细,脉是有根的,左脉呢?左寸浮,左关洪滑,沉取无力,左尺弦细微紧,沉取有力。其实她这个时候两关呈现浮象,看的很清楚,尺脉弦紧,但是有力,所以我认为她这时候没问题,虽然有惊但是无险。根据脉象,我断在了少阳太阴。你看这几诊,一直围绕着少阴和少阳在走,那么也佐证了我们说,脑、髓、骨、脉、胆、女子胞、六腑既能藏精,同样还需要一个枢机的问题吧?在脑中枢机,那么我们就开方,这个方子是比较大的一张方子了,有一个小柴胡汤的底方,中间加上一个理中,那么与此同时,中间加了桂枝、猪苓,给她利水嘛。
说到这儿,有个很好玩的事,因为她脑中有积液,那么我们在这儿不想再让人反复地引流抽积液,但是我们还要利水,怎么办呢?我们在讲这个中药的时候,当时曾经有一种观点认为茯苓和猪苓都能利水吧,但是有一个伤阴,一个不伤阴,一般教材上的说法,茯苓不伤阴,猪苓伤阴,但是实际上我认为这是一个理想。首先猪苓属水,猪在十二地支里头为亥水,猪苓长什么样呢?轻,跟泡沫似的,外部的颜色是黑色的,黑为玄,玄主水。还有,猪苓有一个特征,特别有意思,为啥叫猪苓?古人起名特别的朴素,就像百合病,为啥叫百合病?因为用百合治,所以就叫百合病,你不用想那么多。但是说到这儿,其实百合病是很有意思的,神通广大,不止是治一个简简单单的百合病的那几个症状,不止那么简单。我前一段时间治危证,用百合类方,效果非常非常好,这个是非常好用的。那么猪苓,它朴素的名字来源于什么呢?过去的农民牵这个公猪往山上跑,你看着那个猪突然之间发疯似的,一般是往枫树根上跑,那么发财的机会来了,赶快去把它拽住,然后找一个人在那儿挖,就能挖出来猪苓。相传,它里头能散发出一种母猪发情期的那种味道。你想,天癸啊,是精吧?是不是这个道理?所以猪苓我认为它在利湿的时候,相反是不伤阴的。
君不见,《伤寒论》里头,水热互结,它要利水,还要怕这个热伤阴,用什么汤?猪苓汤。阳明少阴两关津液,你看无论是阳明和少阴,都有三承气汤的三急下证,是不是?阳明,“目中不了了,睛不和”、“发热汗多”、“腹满痛”,要用大承气吧,“急下之”。少阴也是啊,下利清水,色纯青,心下必痛,那么也要用大承气。同样,那么阳明少阴两个都用猪苓汤。所以用猪苓去利水,是不伤阴的。
与此同时,利水之后,我们是不是得补进去?山茱萸48克,山茱萸味酸,能畅肝风之发动,启左脉之生机,这是一个救危之法,那么对它阐述的比较好的,是民国的张锡纯先生。你看这方子其实不大,里头打包似的,有好多东西在里面,像菟丝子、杜仲。在里头,桂枝呼应白芍,这又是一个桂枝汤。
再诊之后,出汗明显减少了,她那个汗珠就回去了,偶尔会抽搐,大便一天两次。他姐姐挺兴奋,告诉我晚上患者自己用吸管还喝了半碗水,之前是一直引流,鼻饲。又扎了针,合谷、太溪和太冲。
神志昏迷,持久治疗
到19号的时候,神昏基本上到这儿开始了,进入了旷日持久的治疗期,很痛苦。那个时候有时我一天去一次,少的时候一次也要隔三天到五天。那个汗减少了,神昏改善不大。稳定了之后,我考虑一个问题,少阴的这个郁结,时间长了肯定会消耗,所以要去少阴之邪。用谁?麻辛附子汤。我们讲“少阴病,始得之,反发热脉沉者,麻黄附子细辛汤主之”,“得之二三日,麻黄附子甘草汤微发汗。以二三日无证,故微发汗也”。那么在这儿呢,还有吴茱萸、神曲、麦芽,是我借的一个温脾丸的方法,以开通其阳明之去路。
那么这里用麻黄辛附子汤以固其命脉,但是你注意一个事儿,她汗出的还是挺多,我用麻黄3克,微微开其表以祛其邪,给邪气留门,你别去邪的时候不给开门,邪气很尴尬,又回去了。附子在这个时候固她的命脉,一定要记住,这时候附子的量相对于麻黄来说是比较大的。我们用细辛5克,也是一个道理。那么在这儿要养气血,黄柏知母以坚其精气,黄连祛肠胃中之湿,以厚其肠胃。还有用苏子5克以降气。这是一个比较大的方。
不离不弃,苏醒新生
再往后就是漫长的治疗,到同年的5月26号,患者生命体征已经稳定,虽昏迷状态但有意识。之后因为看不到脉,我就远程给她一些治疗。家里人也不能一直耗在长春,没有这么住院的,一住住几个月,她的父母也让我很感动,说就是卖房卖地,也坚持给孩子治病。我也鼓励他们,说反正咱一起努力吧,之后就定期地那边远程告诉我有啥症状,我这儿调方。
直到今年,4月19号苏醒,彻底苏醒,能打电话,能聊天,说想回来,想要学位证。我说好好再调调,等身体彻底健康。
中医薪传,爱满人间
经过这一个病案,我觉得不敢说咱们治得好,好谈不上。治疗这么久才醒过来,证明我个人的能力是非常有限的。但是作为一名中医教师,仅在这件事上来说,我对自己无愧了。心里很欣慰的同时,也希望大家都努力学,当有那么一天,我们的社会、我们的亲人、我们的朋友,你的病人、你的学生需要你的时候,你能站出来,用中医帮助大家度过难关,这样的话,我们中医就能够薪火相传,护祐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