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谨熟阴阳,无与众谋”,应该怎么理解阴阳?

“阴阳”是贯穿于整个中医理论的最重要的概念,中外学者对“阴阳”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却毫无结果,也不可能有什么结果,其原因就是人们不去追究经典中“阴阳”的本义,而是“研究”教材中那个被玄虚化了的“阴阳”概念,说它是“朴素的对立统一论”,“基本内容是相互交感、对立制约,互根互用,消长平衡、相互转化”。既然是朴素的,当然就是原始、落后的,不然为什么任何现代科学理论及哲学都不冠以“朴素”之称?这样的“定性”,首先就否定了它的科学价值,为“消灭中医”提供最有力的理论根据。至于“对立统一、交感、互用”等,也没给出什么有用的信息,反正在这个世界上到处都是相拮抗的事物,成对的概念,随便拿来一个就可以认定是“阴阳”,如果是舶来品就显得渊博了。“阴阳”这个词,在《内经》中实际上是两个完全不同的概念所共用的,应当区分开来。即按照道教的作法,分为“先天阴阳”与“后天阴阳”。区分的方法是看在论述中阴与阳二者的关系。如果是以阳为主导,阴处于从属配合地位,二者关系不是因对比而决定,而是绝对的,这里讲的就是“先天阴阳”;如果在论述中,阴与阳二者是对等的,事物的阴阳属性是由对比而决定的,是相对而言的,这里所讲的就是“后天阴阳”。本着先易后难的原则,这里先讲“后天阴阳”。后天阴阳就是所谓的“对立统一”,也就是正负号。“对立统一”与“质量互变”、“否定之否定”并称为“辨证法”的三原则。所谓“辩证法”是以发展变化眼光考察事物的方法,是一种“方法”,而不是“规律”,更谈不上“根本规律”。人们对宇宙的认识还很肤浅,关于宇宙学的几种理论还都是假说,怎么能说掌握了“根本规律”这一终极真理呢?强调“辨证法”,只是因为用这种方法,比起用静止的方法考察事物更深刻、更容易发现其中的深层次规律。“对立统一”本身不是什么“规律”。那么,为什么到处都存在阴阳呢?不是“存在”而是“应用”。“比较”,这是认识事物的根本方法,连动物都是如此,是一种本能。要认识,首先要对比,舍此没有第二种方法。这样,在有了语言的人类就产生了各种成对的概念,如高低、寒热、上下、大小、明暗等。这些概念本来就是成对的,失去一个就不成其为概念,就无意义。这本是一种语言现象,被大师们当作“阴阳相互依存”的证据,说“没有上就没有下,没有寒就没有热”。这些成对的概念被总结为“阴阳”。因此,“没有阴就没有阳”,是愚?还是诬?口称辨证法的人却用机械的思维方法,在人体中苦苦寻找抽象概念,岂非水底捞月。后天阴阳在四部中都是用来标定形体部位,脏腑器官等属性的差别,以明确其功能特征。具体对象不同,其应用方法也不同。在形器论中,把形体的内外、上下、前后分阴阳,再把脏与腑分为阴与阳。在四象脏象论中把五脏分为太阳、少阳、太阴、少阴、至阴。在经络论中把六经分为太阳、阳明、少阳、太阴、少阴、厥阴。这是把阴阳再分等级。在《内经》中经常出现“阴气”“阳气”这样的概念,使人们误认为人体存在两种相反的“气”(虚拟的)。多数情况下,所指的是阴分(部分)之气和阳分之气,这个“气”一般是“气化论”中的“真气”(元气)。有时阴气、阳气之“气”,只是一个语气词,并不是人体存在两种相反的“气”(虚拟)。(与天地的阴阳气不同)在四部五论框架中,也没有阴阳两种相反的“气”这样概念的位置。

对包括虚拟的脏腑器官、经络等事物阴阳属性的标定,尽管是相对的,是通过对比再对比的方法,但是它们总有一个终极的根据,这就是“先天阴阳”,这是个绝对的概念。打个比方,高低的对比,终极是地球的中心,寒热的对比,终极是绝对零度。

 先天阴阳与后天阴阳不同,它不是抽象的概念,而是具体的事物。或者从词性上说,后天阴阳是形容词,而先天阴阳是名词。先天阴阳是生命的根本,而后天阴阳是描述生命的状态。

生命的根本标志不是“新陈代谢”,也不是“繁殖”(自我复制),而是“进化”,对于新陈代谢和自我复制现象,人类应用现代技术都能制造出非生命模型,而对于“进化”却不能,起码现在还不能。

所谓“进化”,不是达尔文所说的“对环境的适应程度”,更确切地说,他那是“变化”。而真正的“进化”,是指物质在运动方式上逐层次产生更高级的控制系统,更加秩序化(负熵的积累)。

按照热力学第二定律(即熵定律,这是物理学中一条极重要的定律)所说,宇宙间的秩序(物质有了秩序才产生事物)不断地耗散、瓦解而不可逆转,最终一切事物将化为乌有,达到宇宙“热寂”。也就是说,“退化”才是宇宙的根本趋势。

可是在地球上明明存在着生命——这个无可置疑的进化现象。对此,学者们的解释是:“生命是开放系统,它能够吸收(吃进)周围环境的负熵(秩序)”,这等于什么也没说,因为它的前提是先有生命的存在,才能够吸收(吃进),还是没有回答生命为什么能够出现。

其实在宇宙中熵(混乱、耗散)不断增加的总趋势中,在某个局部,在特定的条件下,熵会减少,或者说负熵在增加(秩序积累)。打个比方说,虽然水流趋下,但在某个地方会偶然出现喷泉。

生命在宇宙时空的某个局部的出现是偶然的,但是在无限的宇宙时空中出现又是必然的。至于为什么会是必然的,这与为什么宇宙中会有这么一条热力学第二定律的问题一样,没有答案。(人类对宇宙的知识实在少得可怜,不要忙着去给宇宙规定什么根本规律,还是“摸着石头过河”吧!)

回头来我们再谈先天阴阳,为了与后天阴阳区别,我把先天阴阳称为“阴势”、“阳势”,因为它本来就是两种势力。(后天阴阳只称为“阴”、“阳”)。

阳势就是负熵,是秩序;阴势就是熵,是负秩序。只要生命存在,阳势就必然为主导方面。一旦阴势成为主导,就是死亡。阳势的作用具体体现在对阴势的克服上。阴阳之势缺少一方,事物就不存在。生命只能在永无休止的进化中存在,非生命的事物只能无条件地走向消亡。

在人体,尽管阴阳二势一主一从,但二者必须相适应,否则就是疾病。先天阴阳主管生长、发育,所以说“独阴不生,孤阳不长”,“阳独治不能生长也,独胜而止耳”。

在《内经》中有:“自古通天者,生之本,本于阴阳”,“阳气者,若天与日,失其所,则折寿而不彰”。“阴者藏精而起亟者也”,“阳者卫外而为固也,阴不胜其阳,则脉流薄疾,并乃狂;阳不胜其阴,则五脏气争,九窍不通”,“故阳强不能密,阴气乃绝。阴平阳秘,精神乃治。阴阳离决,精气乃绝”,这里所说的都是先天阴阳。

您可能还喜欢...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