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明原因的一侧肢体抽搐,怎么治疗?

李XX,男,42岁,通渭县毛织厂干部。1971年6月27日初诊。

患者于10日前突然发生右侧上下肢抽搐,经某医院住院检查,未查出抽搐原因。后又经中医按风邪为患投药数剂,亦未取效。故遂转来兰州住某医院。经西医脑电图等检查,仍未查出抽搐原因。

住院期间病情日益加重,曾因抽搐而呼吸停止约3分钟,故邀中医会诊。患者除抽搐外,伴有自汗、恶风,发病前曾在河水中洗砂子3天,舌淡红,苔白腻,脉浮中带滞,辨为风湿。

处方

防己15克 黄芪15克 白术12克 生姜6克 炙草8克 大枣2枚

水煎分2次服。3剂。

二诊:服上药后,患者再未抽搐,自感出汗减少,恶风减轻,切其脉较前略流利。继服上方3剂。

三诊:患者又服上药3剂后,自汗全止,亦不恶风,腻苔已退净,脉转流利。再继用上方3剂。

四诊:患者共服本方9剂,诸证消失,再未用药。又经多种检查,亦未查出阳性结果,而以抽搐原因不明治愈出院。

按语:本案中患者右侧上下肢抽搐,据其发病前曾在水中作业,并见自汗恶风,苔白腻,脉浮中带滞等证,断为风湿为患。因湿性粘腻,阻滞经脉,津液不能输布,故见肢体抽搐,投防己黄芪汤而愈。

傅某,男性,40岁。患风水证,久而不愈,于1973年6月25日来就诊。

患者主诉,下肢沉重,胫部浮肿,累则足跟痛,汗出恶风。

切其脉浮虚而数,视其舌质淡白,有齿痕,认为是“风水”。

尿蛋白(++++),红、白细胞(+),诊断属慢性肾炎。

下肢沉重,是寒湿下注;浮肿,为水湿停滞;汗出恶风,是卫气虚风伤肌腠;脉浮虚数,是患病日久,体虚表虚脉亦虚的现象。选用防己黄芪汤。

处方

汉防己18克,生黄芪24克,生白术9克,炙甘草9克,生姜9克,大枣4枚(擘),水煎服。

嘱长期坚持服用之。

“去风先养血,治湿先健脾”,此为一定之法则。本证乃风与水相乘,不是血虚生风,所以但用治风逐水健脾之品,而不入和血药。

方中防己通行十二经走而不守,领诸药斡旋于周身,使上行下出外宣内达,为治风肿水肿之主药;黄芪生用,能强壮肌理,逐肌表之水,兼治风注皮肤;白术燥湿健脾,与黄芪并用能止汗,合姜、枣调和营卫补脾胜湿。

方中但温运脾阳,而不用温肾之药,因本病乃积湿下注,导致下肢重而浮肿。若肾虚寒重之素体,附子、杜仲,亦可加入。

1974年7月3日复诊:患者坚持服前方10个月,检查尿蛋白(+)。又持续服两个月,蛋白尿基本消失,一切症状痊愈。现惟体力未复,为疏补卫阳,兼利水湿,用黄芪30克,白芍12克,桂枝9克,茯苓24克,以巩固疗效,并恢复健康。

在治疗此病例以后,回忆起从前曾接治东北一患者有3年慢性肾炎史的病人。患周身轻度浮肿,微汗出恶风,检查尿蛋白(++)、红白细胞少许,3年不愈,后投以防己黄芪汤,嘱其常服,坚持月余,汗出恶风基本消失,化验检查,尿蛋白(+),红白细胞少许,管型近日未出现。

又续服原方两月,检查尿蛋白(-),红白细胞只偶见,症状基本消失,浮肿退净,仅精神稍疲惫。即出院,嘱再服原方一个阶段,后2年有事来京,见他精神饱满,云已上班工作半年余。

您可能还喜欢...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