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灸是这样治疗癌症的

艾灸,作为中医的常用疗法之一,其疗效备受赞誉。它不仅可以帮助我们驱散寒气、提升阳气,还可以防治多种疾病。当然,艾灸的用途并不止于此。让我们一起探讨一下,艾灸在抗癌方面所发挥的作用及其原理。

首先,让我们想象一下癌症的威胁。癌症就像一个阴险狡猾的敌人,悄无声息地潜入我们的身体,破坏我们的健康。而艾灸则像一位勇敢的战士,挺身而出,与癌症展开了一场激烈的战斗。

战斗的号角吹响后,艾灸利用其独特的热力与药性相结合的特性,直接作用于肿瘤组织。这就像一场精准的狙击,针对敌人的弱点,给予致命的打击。同时,艾灸还能调节人体免疫功能,增强抗癌能力,使癌症细胞无法藏身。

此外,艾灸的温暖作用还能舒筋活络、行气活血,使身体的各个部位都能得到充分的滋养与修复。这样,身体的各个器官和组织就能更好地发挥其功能,为抗癌战斗提供有力的支持。

在这场战斗中,艾灸不仅仅是一个战士,还是一个指挥官。它激发了身体自身的免疫反应,调动了身体各部位的力量,形成了一个强大的防线,使癌症无法轻易突破。

总的来说,艾灸在抗癌方面的应用原理可以归纳为以下几点:其热力与药性的双重作用可以直接抑制肿瘤生长;调节免疫功能,增强抗癌能力;舒筋活络、行气活血,改善身体状况,为抗癌提供有力的支持;激发身体自身的免疫反应,形成强大的防线。

当然,对于癌症这种复杂的疾病,艾灸并不能包治百病。它只是一种辅助疗法,需要与其他治疗方法配合使用。但是,通过了解艾灸在抗癌方面的应用原理,我们可以看到它所具有的优势和潜力。

在这个充满挑战的战斗中,艾灸以其独特的力量为我们提供了新的武器和策略。让我们携手合作,借助艾灸的力量,与癌症展开一场持久的战斗!

艾的作用

清代吴仪洛《本草从新》云:“艾叶苦辛,纯阳之性,能回垂绝之阳,通十二经,走三阴,理气血,逐寒湿,暖子宫,以之灸火,能透诸经而治百病。”清代吴亦鼎在《神灸经纶》中记载:“夫灸取于火,以火性热而至速…灸者,温暖经络,宣通气血,使逆者得顺,滞者得行。”艾灸作为我国传统中医治疗方法之一,在防治各种疾病中发挥着极为重要的作用,因此古代有“灸治百病”之说。

癌症在古代又称癥瘕、积聚、伏梁、痞块、痃癖、乳岩、瘿瘤等,主要由气虚、气滞、血瘀、寒凝、痰郁等胶结形成。艾灸壮元阳、理气血、逐寒湿、通经络、散郁结,自古就被用于治疗癥瘕积聚等肿瘤类疾病。

如《针灸资生经》发背篇:“凡发肿至坚有根者,名曰石痈。治法当上灸之百壮,石子当碎出,如不出,益壮乃佳乡里有善治发背痈疽者,皆于疮上灸之,多至三二百壮,无有不愈。”

《针灸逢源》:“凡人饮食无节结成痞块,必在肠胃之外,膈膜之间,故宜用灸以拔其结络之根。上脘、中脘、通谷、期门(灸积块在上者),肾俞、天枢、章门、气海、关元、中极(灸积块在下者),脾俞、梁门(灸诸痞块)。”

《本草品汇精要》:“发背及痈疽恶疮肿核等,若初觉皮肉间有异,知是必作疮者,切大蒜如铜钱浓片安肿处,灸之不计壮数,其人被苦初觉痛者以痛定为准,初不觉痛者灸至极痛而止,若是疣赘亦如此灸之便成痂自脱,其效如神。”

《先哲医话》:“妇人经闭成瘕者,成鼓胀者,灸肾大小肠膀胱诸俞及腰眼,至十万壮以上,则必效。”

人们往往忽视艾烟作用,艾烟不仅能抗细菌、真菌、病毒,还可以镇咳平喘,在肿瘤局部艾灸艾烟可透过皮肤协助艾灸散结消肿、促进溃烂部位愈合。

艾油的作用有舒筋活络、散寒祛湿、止咳化痰等,艾油是艾烟产生的主要成分,提取后的艾油可以在艾灸之前涂在相应穴位减少烫伤,明显促进疗效;而且在烫伤后挤出液体,涂上艾油可促溃破处愈合。

好的艾灰可和艾油混合,涂在艾灸部位以封穴,不仅减少烫伤机会,还可以保持穴位温热刺激,使艾灸作用持久。腧穴作用

腧穴是人体脏腑经络之气输注出入的特殊部位,不仅是疾病的反应点,更重要的是疾病的治疗点。腧穴的作用主要表现在两方面,一是位置,“腧穴所在,主治所及”,腧穴具有近治的作用。腧穴与其深部组织器官有着密切的联系,可沟通内外,通过腧穴调和脏腑、协调阴阳可达到防治疾病的作用;二是经络,“经络所过,主治所及”,腧穴具有远治的作用。腧穴是人体经络循行路线上的气血聚集点,通过刺激特定的腧穴,可以激发所在经脉的经气,达到疏通经络、调和气血的目的。

自古以来艾灸治疗肿瘤非常重视穴位的作用。如《千金翼方》中对癥瘕治法:“小腹坚大如盘盂,胸腹中胀满,饮食不消,妇人癥聚瘦瘠,灸三焦俞百壮,三报之。灸内踝后宛宛中,随年壮,灸气海百壮。久冷及妇人癥癖,肠鸣泄利,绕脐绞痛,灸天枢百壮,三报之。”

又如《针灸逢源》:“凡人饮食无节结成痞块,必在肠胃之外,膈膜之间,故宜用灸以拔其结络之根。上脘、中脘、通谷、期门(灸积块在上者),肾俞、天枢、章门、气海、关元、中极(灸积块在下者),脾俞、梁门(灸诸痞块)。”在这里需要强调的是,治疗肿瘤不仅仅是药艾条作用,还有腧穴作用,治疗肿瘤及其并发症选穴很关键,这是一般艾灸师或者非肿瘤医师所不具备的。经络传导作用

经络是经脉和络脉的总称,由经脉、络脉、十二经筋和十二皮部所组成,在内连属于脏腑,在外连属于筋肉、皮肤,沟通脏腑与体表,将人体脏腑、组织、器官联结为一个有机的整体,并借此行气血、营阴阳,具有沟通表里上下、联系脏腑、通行气血、濡养组织器官、调节脏腑机能等作用。艾灸正是借助补养元气、通行三焦、濡养脏腑,恢复脏腑、组织、筋膜、肌肤功能,使其恢复年轻态,使“正得补、邪方祛”。

“经脉者,所以能决死生,处百病,调虚实,不可不通”,经络是人体通内达外的重要通道。艾灸可以通过刺激某些穴位,借助经络传导作用,以疏通经气,调节人体脏腑气血功能,达到防治疾病的作用。在肿瘤的治疗中,对不同的肿瘤疾病需辨证论治,辨证归经取穴,借助经络传导作用,以达到更好的治疗效果。

我们非常关注任脉、督脉在肿瘤治疗中的重要作用,尤其督脉统领一身之阳气的作用,要充分利用脊髓传导,身柱、命门是常用穴。任脉的中脘、神阙、关元穴是常用穴。膀胱经的腧穴也是必选穴位,如膏肓、肺俞、三焦俞、脾俞、肾俞等。改善免疫功能

肿瘤免疫微环境与骨髓免疫微环境息息相关,肿瘤免疫微环境关乎肿瘤发生、发展、转移,肿瘤内部免疫细胞绝大多数来自骨髓免疫细胞。肿瘤细胞要生长,首先释放趋化因子,进入骨髓,让不成熟骨髓免疫细胞释放出来,汇集到肿瘤周围,促进肿瘤生长转移。可见只有保护好肿瘤患者骨髓才能改善肿瘤免疫微环境。

白细胞内部有粒细胞、淋巴细胞,这些都是抗癌主力军。艾灸升白不仅解决免疫细胞数量问题,而且还很好地解决免疫细胞质量功能问题,可以很好解决肿瘤患者基础免疫问题。

艾灸的作用不止如此,还可将免疫抑制细胞改邪归正变为免疫辅助细胞,让原本帮助肿瘤的免疫抑制细胞改为攻击肿瘤的免疫细胞,如艾灸能促进肿瘤相关巨噬细胞由M2型(坏的)向M1型(好的)极化;调控Treg细胞(抑制性T细胞的一种功能亚群)的免疫抑制作用;削弱肿瘤相关成纤维细胞的促肿瘤功能等。

艾灸改善免疫有三大功能:

①可增加免疫辅助细胞数量和功能;

②可保护骨髓免疫微环境,不被肿瘤细胞诱导变坏;

③可让部分免疫抑制细胞改邪归正,协同抑瘤。

您可能还喜欢...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