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焦以及心包是十二经气血的枢纽
二十五难
曰:有十二经,五脏六腑十一耳,其一经者,何等经也?
然:一经者,手少阴与心主别脉也。心主与三焦为表里,俱有名而无形,故言经有十二也。
三十一难
曰;三焦者,何禀何生?何始何终?其治常在何许?可晓以不?
然:三焦者,水谷之道路,气之所终始也。
上焦者,在心下,下膈,在胃上口,主内而不出。其治在膻中,玉堂下一寸六分,直两乳间陷者是。
中焦者,在胃中脘,不上不下,主腐熟水谷。其治在脐傍。
下焦者,当膀胱上口,主分别清浊,主出而不内,以传导也。其治在脐下一寸(关元穴)。故名曰三焦,其府在气街。
三十八难
曰:脏唯有五,腑独有六者,何也?
然:所以腑有六者,谓三焦也。有原气之别焉,主持诸气,有名而无形,其(经)属手少阳。此外腑也,故言腑有六焉。
三十九难
曰:经言腑有五,脏有六者,何也?
然:六腑者,正有五腑也。五脏亦有六脏者,谓肾有两脏也。其左为肾,右为命门。命门者,谓精神之所舍也;男子以藏精,女子以系胞,其气与肾通,故言脏有六也。
腑有五者,何也?
然:五脏各一腑,三焦亦是一腑,然不属于五脏,故言腑有五焉(故为孤腑)。
六十二难
曰:脏井、荥有五,腑独有六者,何谓也?
然:腑者,阳也。三焦行于诸阳,故置一俞,名曰原。腑有六者,亦与三焦共一气也。
六十六难
曰:经言,肺之原,出于太渊;心之原,出于太陵;肝之原,出于太冲,脾之原,出于大白;肾之原,出于太溪;少阴之原,出于兑骨;胆之原,出于丘墟;胃之原,出于冲阳;三焦之原,出于阳池;膀胱之原,出于京骨;大肠之原,出于合谷;小肠之原,出于腕骨。十二经皆以俞为原者,何也?
然:五脏俞者,三焦之所行,气之所留止也。
三焦所行之俞为原者,何也?
然:脐下肾间动气者,人之生命也,十二经之根本也,故名曰原。三焦者,原气之别使也,主通行三气,经历于五脏六腑。原者,三焦之尊号也,故所止辄为原。五脏六腑之有病者,皆取其原也。《难经》八十一难中,言三焦的就有八个难,可见三焦之重要。
可以说,阴阳十二经气血之行都需要三焦心包作为枢纽,从而能由阳入阴、由阴出阳,它是气血十二经的终始之地。
古圣有切腧诊原法,即以十二腧脉气口-原穴位置摸脉,比较而知何经有过,分辨是动气病或是所产血病,分别刺灸俞脉所属五输穴原穴而治之,子午流注刺法、十二原刺法即是代表。
其理看下表即明:
下焦乃原气别使,决渎之官,水道出焉,膀胱所藏津液自下焦水道而出,津液藏元精,随卫气而行,所谓“气舍精”即此。
卫气自上焦上出头面空窍,为悍气。头面象天,卫气如同火箭直射天空,然后天女散花般洒向人体肌肤腠理,津液随之泼洒,好比天之雨露洒向大地,《动腧》云:气之离脏也,如弓弩之发。
大地吸收雨露,点滴汇聚从四肢端出井,经过荣输经合,最终汇聚成腧脉,以输气血。后分别汇入阳腑,阴脏,出喉,合入头面。
在自四末向脏腑受气的过程中,阳气阴血(荣卫)互相配合,阳日气先脉外入腑,后行脉内入脏,血随气行。阴日血先脉内入脏,后行脉外入腑,气随血行。所谓“四末乃诸阳(腑)之本”此也。
如此,则身体肌肤五脏六腑头面,俱得元气,水谷气滋养,乃为平人。
卫气行之规矩衡权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