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经络理论中督脉的运行路径
按照当今经脉教材,一般认为督脉起于小腹,沿腰背正中上行至头顶,循前额正中线到鼻柱下方,止于龈交穴。但是这种循行规律对照自《内经》以及《难经》的论述来看,却疑问重重,督脉运行真是这样只是一条脉线吗?杨上善注《太素》有云:旧来相传督脉当脊中,唯为一脉者,不可为正也。为何杨上善要如此说?我们来探讨一番。
《灵枢·营气》“(营)气从太阴出,注阳明,至肝,从肝上注肺。A)上循喉咙,入颃颡之窍,究于畜门。B)其支别者,上额循巅下项中,循脊入骶,是督脉也”,营气要行28脉,从寅时手太阴肺出到从肝上注肺,完成十二支循环,但是其后又接着行AB两线。其A线是足厥阴肝脉路线,《经脉》云“肝足厥阴之脉……上贯膈,布胁肋,循喉咙之后,上入颃颡,连目系,上出额、与督脉会于巅”。肝脉支别上出额,与督脉会于巅即B段,然后“下项中,循脊入骶”是督脉。
那么此段路线具体怎么走?我们看《素问·骨空论》督脉论述中有一段后人认为比较突兀的文字,“与足太阳之脉,起于目内眦,上额,交巅,从巅入络脑,还出别下项,循肩膊内,挟脊,抵腰中,入循膂,络肾,属膀胱”。这段文字有些学者认为与足太阳膀胱脉重复是衍文,当删去,但是结合“营气”所论路线,可知是即B段线路的具体版,熟悉经脉路径的,当可看出是足太阳膀胱脉内侧线路,可知督脉有部分路线是属于足太阳膀胱脉路的。因此我说《内经》论述没有矛盾之处,也非是衍文,看不懂《内经》就说删去的人,永远别想学好中医。
那么现在问题来了,督脉往往被认作是自会阴沿后背脊柱上行前下与任脉衔接的,《难经》二十八难“督脉者,起于下极之腧,并于脊里……上至风府,入属于脑,上巅循额,至鼻柱”,但是《骨空》为何是“从头至足”的运行方向呢?其实这种误解来自读经文的不仔细,《营气》篇论述的是营气运行,任督在循环走向上,既存在任升督降(正)的营气循环模式,也存在着督升任降的元气循环模式。《针灸甲乙经》在解释这两种不同的循行方向时曰:“《九卷》言营气之行于督脉,故从上下;《难经》言其脉之所起,故从下上,所以互相发也。”因此B段线路“上额循巅下项中,循脊入骶”是营气所行方向,其路径是足太阳脉的一部分,沿脊柱两侧有两路,但是这部分脉路还有专名为“督脉”,但不要想当然认为说督脉之气也就是从头而下的,很多后世学者就是这么误以为的,所以认为内难矛盾。
督脉之气真正的运行路径是《素问·骨空论》中论述的: 督脉者,起于少腹以下骨中央,女子入系廷孔,其孔,溺孔之端也。其络循阴器合篡间,绕篡后,别绕臀,至少阴与巨阳中络者合,少阴上股内后廉,贯脊属肾,与太阳起于目内眥,上额交巅,上入络脑,还出别下项,循肩髆,内侠脊抵腰中,入循膂络肾。其男子循茎下至篡,与女子等。其少腹直上者,贯齐中央,上贯心入喉,上颐环唇,上系两目之下中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