脉学绝招尺后脉及其临床运用
所谓“尺后脉”是一种特殊的切脉方法,与其他脉位所载有独特之处。
部位、诊法及脉理
尺后脉是在尺脉后按之应指有神者谓之。其脉诊部位在手太阴肺经尺脉后到孔最穴之间,但部位不拘长短大小,只以尺脉后有明显搏动,三指按之皆应指为标准。临证时通常先诊寸口三部脉息如何,然后再将三指推到尺脉之后察其动静,若浮取有脉,重按无脉或模糊以及按之无力均不能作尺后脉论。
对于进行体力劳动或其它运动后来诊者,应待其静坐休息30分钟方行切脉;对于素体强盛,体形特异,或酒后沉醉之人,或妇人妊娠期间及月经初潮之时,出现尺后脉者皆不足为凭。
根据《医宗金鉴·四诊心法》“诊人之脉,高骨上取”、“至鱼一寸,至泽一尺”,这就是说,诊脉于高骨隆起处为关,以高骨至鱼际长只一寸,故命曰寸;从高骨下至尺泽,长有一尺,故命日尺。陈老认为,既然关后至尺泽皆为尺脉,而尺脉当是一尺不是一指,何以后人竟把一指之间作为尺脉,其余一律删去?这种脉理当有遗漏。
又根据《医学心悟》“三部九候,以沉分为根,而两尺又为根中之根”,“夫人之有脉,如树之有根,枝叶虽枯, 根蒂未坏,则生意不息。”陈老认为尺脉既为根中之根,必有许多根本存在,有元气之根,也有邪气之根,大抵关后一指之间为元气之根,一指之后至孔最穴为邪气之根,是以尺后乃邪气潜伏之根。如有尺后脉,就有邪气存在,治当开泄;如无尺后脉,就无邪气,治当从补。
临床应用
判断有无外感
古法诊断以“大脉为有邪,缓脉为无邪”,这对于体质强盛,受邪深重的人容易应指,临床上遇有个别体虛之人或潜伏日久之病,脉搏反而微小,辨认就困难。陈老认为唯拟诊有尺后脉可断其有邪,按之模糊不清或不见者则为无邪。
如李某某,女,40岁,自述发热恶寒,头痛咳嗽,口渴多汗2周。西医诊断为上呼吸道感染,经抗生素及中药荆防败毒散、桑菊饮等治疗体温不降。自述平素体虚易感,望其面色苍白,形体疲弱,肌肤灼热(体温39℃),脉浮数,尺后脉模糊不清。中医诊断为气虚发热,用甘温除热法,补中益气汤加减。处方:黄芪15g,红参10g,当归10g,升麻10g,柴胡10g,白术10g,桔梗10g,甘草5g。2剂而热减,5剂而热退,唯感疲乏纳呆,予补中益气丸巩固治疗1个月。半年后遇见,诉感冒次数减少,体质增强。
区别虚实真假
《内经》云:“大实有羸状,至虚有盛候”,临床上遇脉症不符者,若用陈老的尺后脉判断较为容易。陈老认为,有尺后脉为实,无尺后脉为虚。
如张某,男70岁,大便秘结5天,腹胀难忍,神疲乏力,气短自汗,口干口渴,舌红苔薄欠津,脉细而沉弦。观其病历,前医方用生脉合增液汤化裁以益气养阴润肠。患者年龄大,且其脉症确实像气阴不足之候,但为何用之无效呢?仔细诊察,尺后脉动明显流利,断其阳明腑实证,用小承气汤加减泻下热结。处方:大黄(后入)10g,厚朴6g,枳实12g,白芍15g,甘草5g。1剂大便通,腹胀除,神清气爽。诊其尺后脉模糊不清,知病邪已退,不再用药。
辨别寒热真假
当病情发展到寒极或热极的状态时, 偶然现出外面症状与内在疾病本质不同,如阴寒内盛,格阳于外的格热现象,即所谓阴盛格阳“寒极似热”脉见浮大或阳盛不能外达,格阴于外的假寒现象,即所谓阳盛格阴“热极似寒” “热深厥深”,脉见沉微欲绝等症状。这时脉象也随着出现假象,若不掌握诊法即贻误偏着便是。此时采用“尺后脉”法按之有脉为实证,无脉为虚寒,为此可诊断辨明其真假寒热之症。
如余某,男,60岁患高血压20余年,近2个月来,眩晕耳鸣加重,头部烘热感,动则心悸,纳差,渴不欲饮,嗜睡神疲,四肢酸困,下肢发凉,血压持续波动在24.0~26.7/13.3~16.0kPa之间,服用复方降压胶囊、尼群地平等多种药物,可使血压下降,但终不能稳定,上下波动较大。望其面红如妆,舌质淡苔薄白,脉沉细,尺后脉按之无力。依据病情,辨证为脾肾阳虚、虚阳上浮之真寒假热证,投以温补脾肾,益气摄阳。处方:制附子(先煎)10g,干姜6g,肉桂3g,炒杜仲15g,牛膝15g,党参15g,白术10g,山药15g。服药3剂,头晕减轻,头部烘热感大减,测血压降到21.3/12.0kPa,下肢发凉也减。继服7剂头晕诸症消失,耳鸣减轻,测血压18.7/10.7kPa,嘱续服桂附理中丸调理善后。
辨明误补变证
临床上碰到湿热内陷的证候,热深不渴,神态昏愦,脉反沉伏,按之模糊,倘候投补药,轻症变重,重症转危,终难挽救。此所谓阳邪入阴之候。若诊得“尺后脉” 明显有力,便可以急投逆流挽舟法(服用人参败毒散)促令出汗能转危为安。
如魏××,男,64岁。因寒热下痢一个月不愈,食欲不振,胸闷呕恶,每日下痢十余次,肛门灼热易痛。诊其寸口脉三部模糊,而尺后按之明显流利,余诊为阳邪入阴所致,拟以人参败毒散,嘱服药后蒙头盖被,令其汗出,翌日下痢顿止,发热亦减,遂按原方加减收功。
辨明妊娠、闭经、预知临产
妇科妊娠与闭经诊“尺后脉” 富有诊断意义,“尺后脉”按之玲珑有力为之有孕,若断续不匀是闭经,妇人妊娠后期偶见尺后无脉,但见寸口脉流利者势将欲产。若尺后寸口俱无脉,中指尖端有搏动,为此离经,定要临盆。至于闭经有虚实两症, 贫血闭经与邪阻闭经不同,贫血闭经“尺后脉” 微清不匀或按之不至者,此为虚症;邪阻闭经“尺后脉”弦滑不匀,连续不定为实证。
病案举例:陈××,女,47岁,印刷工人。主诉结婚廿余年未育,闭经月余,人感头晕目弦,食欲不振。诊其脉寸浮关滑尺按应指,唯“尺后脉”按之不绝,并无外感之状,余诊其为有孕,病者难以信服,转妇科检查无明显特征,余确断为有孕,投以保胎固肾法,嘱三个月后复诊,届期果信正确,最后生育一女,全家喜出望外。
鉴别有无瘀积
瘀积为病, 妇人最多, 如产后、 早产后,人工流产后,以及经后阴道出血不止,多属于瘀积残留,若医不察,妄投补涩之剂,则愈堵愈流,终成坏病,临床上遇到此症,必须诊“尺后脉”按之明显有力,可断为淤积,投以桂枝茯苓汤一、二剂即愈。对于其它瘀积疾患;舌带暗紫,病情夜重,如采用此法均能获得良效。
病案举例:郭x,女,25岁,福安邮电局干部。患者于6月23日住院, 西医诊断为葡萄胎,施刮宫手术,历时十一天阴道仍出血淋沥不止,血色暗红,时多时少,头目弦晕,心悸不眠,四肢疲乏,多梦易惊,小腹坠痛,精神憔悴,诊其寸口脉俱见沉迟,再诊“尺后脉”明显滑利,余断为刮宫后瘀血未深,瘀积残留所致,法当散瘀活血,祛邪止痛,拟以桂尖茯苓汤加茜草、海蛸连服三剂,血止、痛消,精神好转,继服人参养营丸数剂而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