足太阳足少阴经脉的正确运行路径

仔细阅读《内经》中关于经脉运行的描述,对照当今经络人体模型以及标准经脉图,你会发现无法一一符合。

你有考虑过为什么吗?你从来没怀疑过标准教材关于经脉论述的问题吗?你有没有想过为何当今十二经脉路线都是只有起点和终点,但却不是闭合的路线?

以上种种问题,正是因为后人根本不明了自宋代针灸铜人所示的“体表穴位归经”和《内经》所论经脉循行两者是不同的概念,才导致了大家学习《内经》经脉篇难以理解,搞出了很多对于古人来讲根本不存在的“问题”,什么“向心性”“离心性”,什么经别等等。

《内经》阴阳离合篇:“天覆地载,万物方生,……阳予之正,阴为之主,故生因春,长因夏,收因秋,藏因冬,失常则天地四塞”。在经别篇中,阴经都合于阳经之正。下面我们以足太阳与足少阴为例,来看看它们的经脉和正别脉对比运行。

天干备注
三阴三阳足太阳足少阴
正别别入于腘中至腘中,别走太阳而合一云“别入……”一云“别走……合与阳”对仗而言,以明阴阳相合。经文后面即言具体如何相合
经脉其支者,从腰中下挟脊以贯臀,入腘中而止循内踝之后,别入跟中,以上踹内,出腘内廉《外经微言》云“膀胱为肾之表,故系连于肾,通肾中命门之气,取其气以归膀胱之中,始能气化而出小便也。虽气出于肾经,而其系要不可不属之膀胱也。其支入腘中而止,亦借肾气下达之也。” 
正别其一道下尻五寸,别入于肛,属于膀胱,散之肾,循膂当心入散上至肾,当十四椎,出属带脉 足少阴脉自足底向心运行,足少阴之正亦自腘中向心运行。如果你能明白其各有道路,有条不紊,何来后世向心离心之矛盾?
成都老官山经穴髹漆人像足太阳经脉循行中腘中至肛门画有一分支:分支1( 左右均从第一侧线分出) : 腘中-大腿后内侧-肛。即此足太阳之正也。
木人环腰白线即足少阴之正“当十四椎,出属带脉”也。自腘中以上乃太阳少阴正别共同运行路径,入膀胱络肾。
经脉
循肩膊内,挟脊,抵腰中,入循膂,络肾,属膀胱
出腘内廉,上股内后廉,贯脊,属肾,络膀胱人体肾脏外面那层发白、发青的薄膜叫“膂“,武术中力发于此,古之武人练至两腰筋肉凸起才能力大无穷,所谓”膀粗腰圆“此也,非现在西方健美之死肉也

您可能还喜欢...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