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枝汤的中医治病思维
桂枝汤,这个方子我常用,被称为伤寒第一方,可见这个方子的重要程度。话不多说,上条文:
《伤寒论》第12条: 太阳中风,阳浮而阴弱。阳浮者,热自发;阴弱者,汗自出。啬啬恶寒,淅淅恶风,翕翕发热,鼻鸣干呕者,桂枝汤主之
什么叫中风呢,条文中说:阳浮而阴弱,这讲脉之阴阳,浮取轻取为阳,重按取脉为阴,阳浮说明病在表所以发热,阴弱说明津液虚,为汗出所致。汗出、恶风表明人体处于津液虚的状态,当人体处于有表证时,气血会趋于体表攻邪,内里脾胃会虚弱难以接纳食物,此时易有“干呕”表现。我们这里着重说一下“鼻鸣”,当人体表感受风寒外邪时,人体会打喷嚏流鼻涕,或者出现鼻塞症状,这是因为鼻子处于人体的表的层面,人体分为表、半表半里,里三个层面,而鼻子属于在表的层面,鼻子又处于人体头部,头又属于阳位,风邪属于阳邪,易袭阳位,所以人体感受风寒时,人体气血津液会趋于体表排邪,鼻涕就是人体排邪的代谢产物,而这个代谢产物的堆积雍滞,自然就造成鼻塞鼻鸣,此时我们只需要解表以去除表邪,鼻塞流鼻涕自然好转。为什么换季鼻炎那么多,很多都跟人体正气不足同时感受表邪有关,那么治疗这类鼻炎的思路就出来了,就是解表驱邪,辅之通鼻窍。我曾用这个方子加减治疗鼻炎效果很好。有的慢性鼻炎还去手术,有的人得了空鼻综合征,这个病极度痛苦,这种患者自杀的向医院维权的很多。
综上,桂枝汤可以治疗津液虚的表证,适用于感冒发烧,自汗,怕风怕冷,鼻炎等。桂枝汤加减治疗范围就更广了,比方说风湿,心脏病,肢体疼痛麻木,失眠等等,胡希恕老先生还用桂枝汤加黄芪治好过一例肝癌患者。是什么病名不重要,只要方子对上了病机,那么就会有效果。下面我们来说说桂枝汤,五味药的小方:
桂枝,白芍,甘草,生姜,大枣
生姜大枣自不必说,大家也都常吃,以前发烧感冒老人常说用生姜大枣或者煮点生姜红糖水喝,发发汗,感冒发烧也就好了,生姜能温胃散寒,增加胃的运化能力,大枣煮出来的水甜甜的,能够起到滋补气血的作用,甘草也是甜的,能健脾胃,和大枣配合,能够滋补津液气血。白芍和桂枝是干嘛的呢,白芍酸苦微寒,合甘草能起到酸甘化阴的作用,桂枝辛温,合甘草能起到辛甘化阳的作用,二者一收一放,一阴一阳。整个方子分析下来,拿战争做个比喻,外敌(风寒等外邪)入侵我国土(人体)了,我们怎么办呢?是攘外必先安内,还是团结一致对外?这个自不必说了吧,这个时候我们需要团结意志集结兵力,并调遣兵力至边疆作战,后勤保障工作也需要做到位。那么桂枝汤就能反应这样一个格局来:
白芍:集结兵力(津液)
桂枝:将兵力(津液)送至边疆(肌表)作战(攻邪)
甘草、大枣:补充气血津液,后勤部队,保证兵力和给养充足
生姜:既能刺激胃运化产生气血(后勤),又能帮助桂枝以解表散邪(辅助作战)
其实气血津液就是人体的兵力,我们体表津液不足了,同时感受邪气,就会出现发热出汗等症状,那么只需补充体表津液即可,体表津液充足,邪气自除,发热出汗自止。我曾经用桂枝汤加减治好很多自汗患者,传统中医认为桂枝有发汗作用,不能用于出汗,这是错误观点,人体津液(兵力)到达体表,人体自己就会调整,该驱邪发汗还是该止汗,这是人体自己的作为了,我们无需干涉,只需要满足人体的需要,顺势而为,这是大道至简的《伤寒论》的治病思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