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病想断根,5个养胃方法,再懒也要坚持!

胃是人体特别重要的消化器官,人吃五谷杂粮,每天都要吃饭,吃进去的这些食物首先就要进入到胃内进行进一步的消化和吸收。常说胃病三分靠治、七分靠养,就说明养胃在日常生活当中有很大的作用。但是稍微不注意,就又可能出现胃病。

那么,胃病有哪几种呢?胃病怎么调理?下面就为大家介绍常见的几种胃部以及调理方法。

胃病有哪几种?

01胃溃疡

胃溃疡是指发生在胃幽门和贲门之间的慢性溃疡。消化性溃疡是一种全球性的常见病,多发病。全球估计约有 10% 左右的人在其一生中患过此病。胃溃疡可发生在任何年龄段,多见于中老年人,好发于男性。

主要表现为上腹部疼痛,部分患者发作是与进餐相关的节律性上腹痛,特点是进食—疼痛—缓解。表现为在饭后大约 30 分钟至 1 小时发生上腹痛,大约一两个小时就会慢慢缓解。还有一些患者仅表现腹胀、厌食、嗳气、反酸等消化不良症状。

02急性胃炎

急性胃炎是由各种外源性因素(理化因素、细菌感染及毒素)和内源性因素(十二指肠胃反流及应激因素)所致的胃黏膜急性炎症。主要表现为胃黏膜充血、水肿、渗出、糜烂和出血,甚至一过性浅表溃疡。

03慢性胃炎

慢性胃炎最大的特点是消化不良,胃炎患者的胃痛以隐痛和钝痛为主,尤其在进餐时或饱餐后,只有少数严重者才会剧烈绞痛。同时,胃炎患者因为消化能力下降,胃排空速度减慢,也会感觉腹胀、反酸,并造成食欲减退。

胃病怎么调理

01保暖养护

养胃一定要考虑季节气候变化。胃病的季节性、节律性都特别强,特别是秋冬,天气变化大,一定要注意保暖。

02饮食调养

饮食是养胃的第一步,中医认为,胃喜温热、喜湿润、喜软糯的食物,如果本身胃不好,平时要多吃一些热粥、稀饭、面条、小米粥等软糯易消化的食物。

值得注意的是,虽然这些易消化的食物能够减少胃部的负担,但也要注意食物的多样性,在胃部疾病得到改善后,可以添加些粗粮、馒头等食物。

此举是为了保持胃部的正常消化能力,如果只吃易消化的食物,很可能引起正常消化功能的退化,对养胃也是不利的。

另外,适当的吃些蔬菜和水果,增加胃肠道的蠕动,有助于消化吸收,但也要注意食物的清淡,避免过于刺激和油腻的食物,如煎炸食品、辣椒等。

一些药膳对养胃也是很有帮助的,可以改善胃肠道的功能、增强人体的免疫力和抵抗力。

具体的药膳包括:生薏米粥、薏米红枣汤、五谷杂粮粥等。但需要注意的是,药膳调养需要在专业医师的指导下进行。

03情绪调养

“怒伤肝,思伤脾”,脾主思就是说过度忧虑的人的脾胃就会出现问题。经常用脑的同志,他的脾胃功能都比较差,为什么?因为我们大家知道,我们每天都要吃饭,吃完饭的时候,人的气血都往胃上走,帮助你消化去了。如果这时候你的血不往胃上走,长期往脑子上走,那么时间长了,脾胃的功能就要受到影响了。如果思虑过重,会伤及脾气,进而影响食物的消化和吸收,久之气血生化不足,则会精神疲乏,精神衰弱,出现肠胃神经官能症等。


肝喜条达而恶抑郁,情志致病,导致气机紊乱,影响血液运行,情志过度可伤及肝之疏泄功能。既不要过怒,也别郁闷。过怒和郁闷都不符合正常的生理状态,时间长了,就会产生疾病。所以,保持心情舒畅,调整心态,乐观向上是预防脾胃肝病的“妙药”。

04加强体育锻炼

生活中,运动是最能预防疾病,调节病情、增强免疫力的有效方法,胃不好的人也可以通过勤运动养胃,增强消化系统功能,加强胃肠道的蠕动。

 1、运动对增强消化系统功能有很好的作用,加强胃肠道蠕动,促进消化液的分泌,加强胃肠的消化和吸收功能。

 2、体育锻炼还能够增强全身肌肉的力量,包括增强腹肌和消化道平滑肌的力量,这有助于消化器官保持在正常的位置上,所以体育锻炼也是治疗内脏下垂的重要手段。

3、运动还可以增加呼吸的深度与频率,促使隔肌上下移动和腹肌较大幅度地活动,从而对胃肠道起到较好的按摩作用,改善胃肠道的血液循环,加强胃肠道黏膜的防御机制,尤其对于促进消化性溃疡的愈合有积极的作用。

05忌嘴调养

一忌刺激性食物:如辛辣、生冷、浓茶、酒类等,这类食物容易刺激胃黏膜,导致胃痉挛疼痛。辛辣、酒类易加重湿热,生冷会加重胃寒而使疼痛加剧。

二忌不易消化食物:如韭菜、死面(烙饼、水饺等,这类食物未经过发酵,不易消化)、地瓜、豆类、甜食等,这类食物容易增加脾胃负担,导致饮食停滞,出现胃胀、嗳气等症状。地瓜、甜食容易导致胃酸过多,加重烧心、反酸等症状。

人们常说“胃是大喇叭,稍微有点儿风吹草动就告状”。没一个脏腑可以像胃这样敏感,再加上当下快节奏的生活,胃病可谓是屡见不鲜。很多人家里最常备的恐怕就是胃药了。然而当胃真的出问题的时候,在一堆药品中似乎又无从选择,或者吃了也不管用,最后还得去看医生。

治病就像打仗一样,上阵杀敌有排兵布阵。理法捋顺了,病好起来就像离弦的箭一样快。

《良方集腋》里有个极简的小方子,非常适合现代人,叫良附丸,就两味药,高良姜和香附。

从这个方子里,我们就可以看出,胃病的两大因素,一个是寒,一个是郁,寒者温之,郁者达之。

高良姜和香附,一个散寒,一个行气,两味药加一起既能够将胃里的寒散掉,也能把胃里的气排掉。二法合一法,就把困扰胃病的两大杀器通通解决了。这也是良附丸的立方宗旨。

受寒感冒了或是着凉恶心呕吐,首先想到的就是煮一碗热气腾腾、微辛浓郁的姜汤,一喝下去就把侵入身体的寒气给打出去了。

高良姜是姜氏家族的一员,和生姜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算得上是近亲。高良姜因产于古高凉郡而得名,医书上是这样记载的:“出高良郡,人腹痛不止,但嚼食亦效”。历史上,又因被用于治疗霍乱疗效显著,一度成为宋代的朝廷贡品。

生姜长于发散外寒,又能止呕。这是人尽皆知的生活小妙招。但生姜性子温和,入药难免有力不从心的时候,生姜攻不下的,高良姜完全可以,《本草纲目》上说它大辛大热,更善于驱散久寒之积气。

高良姜入胃经,它就像驰骋沙场的将军,雷厉风行,过关斩将,一入到肚里去就可以暖胃寒,无论虚寒实寒,只要有寒,就可以用。

胃寒是什么概念?胃部发凉,怕吃凉的东西,有一个最直观的感受,就是用手触摸胃脘部分,手上会发凉。

胃寒容易引起胃胀,中医里讲,“脏寒生胀满,适寒凉者胀”。如果把胃比作一个房间,这个房间可以容纳的东西是有限的,受凉导致体积收缩,若再多吃一点自然就胃胀难受了。

说了寒,再来说说郁,五脏当中最能欺负到胃的是肝,肝受邪气,通常会传给胃。中医里有个证型叫“肝气犯胃”。过去国与国之间发生战争,一个国家被打垮之后,就顺势把这个国家周边的小国也吞并了。

你看有些人一生气,怎么样,气的胃疼,气的不思饮食,吃不下饭。

李时珍对香附的赞誉是相当高的,说它是气病之总司,就是说它专门治气的。很多方子里都有它的身影,柴胡疏肝散有它,木香顺气丸有它,解诸郁的越鞠丸还有它。

过去那些个游医走江湖,随身必带的一味药就是香附,打成面儿,号称包治妇科百病,其实无非就是疏达体内郁结之气。从古到今,虽然时代发生着翻天覆地的变化,但女性的性子却是如出一辙——爱生气嘛,大部分女性都爱生气,所以香附又叫女科主帅。女科疾病必用这味药,就像兵队出征,首先要挂帅,没有主帅,这仗就没法打。

香附,药如其名,确实很香,香附行气靠的就是它的辛香走窜,所以它既是沁人心脾的香,又是治病救人的香。

寒凝用高良姜,气滞用香附,两味药代表两种理法,因寒而痛的,就重用高良姜,高良姜12克,香附6克;因气而痛的,就重用香附,香附12克,高良姜6克;寒与气兼而有之的,高良姜、香附各9克。

煎汤服用或者打粉后用蜜调和成丸子,水冲服。

良附丸现在也被制成了中成药,药店就可以买到。

世人多胃病,在于不善养,最好的治胃手册存乎于平时的一点一滴之中,千万不要因为有药可依就肆无忌惮。

您可能还喜欢...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