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灸治疗慢性前列腺炎
慢性前列腺炎是中青年男性泌尿生殖系统的常见病和多发病,属中医学“淋证”“癃闭”等范畴。本病常迁延难愈,且易反复发作。
【取穴】中极、曲骨。
【操作】曲骨穴稍向下斜刺1.5寸左右(视胖瘦而定,以得气为度),待患者有酸、麻、胀感向阴茎或会阴部放射后,小幅度提插2~3次;中极穴直刺1.5~2寸左右,当患者酸、胀感向下腹部放射时捻转2~3次即可。留针30分钟,其间捻针1~2次。每日1次,10次为1个疗程,疗程间休息3~4天。
【体会】针灸对慢性前列腺炎有较好的疗效,可明显地改善尿路刺激症状和下腹部及腰骶部坠胀疼痛等局部症状。对病程长、病情较重者可配合中药治疗。患者年轻力壮、发病时间短者临床效果较好,反之,年老体弱、病程长者效果较差。临床治愈或显效者会因感染或其他原因引起复发,再次接受本法针刺治疗仍然有效。
慢性前列腺炎以膀胱病变为主,多因寒湿瘀阻、气滞血瘀、败精阻滞等所致。根据“经络所过,主治所及”的原则,选用任脉的中极、曲骨穴。任脉起于小腹内,下出会阴部,向上行于阴毛部。
- 中极穴属任脉与足三阴经的交会穴,又是膀胱经的募穴,可培补元气、清利湿热;
- 而曲骨是任脉与足厥阴肝经的交会穴,足厥阴肝经过阴器抵少腹,针之可疏通膀胱气机,调和气血。
二穴合用,共奏疏通经气、调和气血之力,以调节脏腑功能,达到治病的目的。
芒针深刺法以《灵枢·癫狂》所载“内闭不得溲,刺足少阴、太阳与骶上以长针”为治疗依据。取穴:次髎、秩边穴。
深刺腰骶部穴位可刺激到支配前列腺的盆腔神经丛S3及S4神经、腹下丛交感神经,从而改善前列腺的血液循环,消除炎性反应、缩小增大的腺体。
芒针深刺法适合穴位需深刺、病位较深之顽疾,重视气至病所,在疏理气机、通调腑气方面优势明显。针刺时,患者取俯卧位,选用0.35mm×75mm一次性针灸针,采用夹持进针法,用左手拇、示两指持捏消毒干棉球并包裹针身下端,用右手四指持针朝向会阴部缓慢进针50~70mm,然后连续用右手拇、示两指紧握针柄向一个方向搓转3~5次,直至患部出现强烈的酸麻感,留针30min。
升提针灸法是采用针刺、艾灸以升阳益气、提举下陷的治疗方法,适用于慢性前列腺炎有明显会阴部坠胀感、排尿不畅、神疲乏力、脉沉无力等属于中虚下陷、肾气不固者。
常用穴为百会、气海、足三里。
针刺时,患者取仰卧位,选用0.30mm×40mm一次性针灸针,采用单手进针法,足三里穴直刺20~30mm,行慢按紧提补法;气海穴与皮肤呈75°角进针12~15mm,行捻转补法;百会穴针尖向后与皮肤呈30°角进针12~15mm,行平补平泻。采用自下而上的针刺顺序以诱发清阳之气,留针30min。同时,选用1.8cm×20cm的蕲艾条,在上述各穴分别温和灸10min。
三进一退法适用于慢性前列腺炎见阴囊部潮湿症者,常针刺会阳穴。《针灸大成》卷六载会阳穴“主腹寒,热气冷气,泄泻,肠癖下血,阳气虚乏阴汗湿”。在针刺时,患者取俯卧位,选用0.30mm×40mm一次性针灸针快速透皮,分天、人、地三部分层推进,此谓三进;然后将针上提至皮下,此谓一退,体现了徐入疾出的补法原则。每层均应根据患者具体病情行提插、捻转等手法,每次治疗均操作3次,留针30min。
透刺法可通过针刺单一穴位达到同时针刺两穴或多穴的效果,其贯通多条经脉、作用面广、疗效佳。《玉龙歌》云:“偏正头风痛难医,丝竹金针亦可施,沿皮向后透率谷,一针两穴世间稀。”邱教授在治疗慢性前列腺炎中善于使用透刺法,用于邻近经脉或躯体某些穴位浅刺难以得气、深刺又易损及内脏的情况。
对于肾精不足,伴有五心烦热、失眠盗汗、梦遗早泄、腰膝酸软、脉细数无力者,常采用太冲透涌泉。选用0.30mm×40mm一次性针灸针,操作时先针刺太冲,进针约25mm,行紧提慢按泻法,以泻肝阳;然后将针提至皮下,再呈45°角向涌泉穴斜刺进针30~35mm,行紧按慢提补法,先泻后补,标本兼治、肝肾同补。
对于小腹坠胀疼痛明显者,常采用关元透归来。选用0.30mm×50mm一次性针灸针,操作时取关元穴进针,先向中极穴方向平刺,进针深度20~30mm;得气后将针提至浅层,再向两侧归来穴斜刺35~45mm,行重提慢按手法,使患者有强烈的、渐向四周扩散的针感,连续施术2~3min,即可使下腹胀痛迅速减轻或消失。
针刺会阴穴结合按压法可加强会阴穴的近治作用,提高治疗功效。《素问·举痛论》载:“寒气客于肠胃之间,膜原之下,血不得散,小络急引故痛,按之则血气散,故按之痛止”。用指针按压特定经穴,具有刺激末梢神经、促进神经中枢反射、调整脏腑器官功能、改善机体血液循环、增强机体新陈代谢的作用。在操作时,患者取俯卧位,医者将示指搭于中指指背上,先用中指指端点按会阴穴1~2min,以患者自觉酸胀为度;然后采用0.30mm×40mm一次性针灸针直刺12~15mm,轻微捻转,不提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