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人癌症疼痛诊疗规范

疼痛可分为急性疼痛与慢性疼痛。慢性疼痛是一种疾病,长期的疼痛刺激可引起中枢神经系统的病理性重构,导致疼痛进展和愈加难以控制。及早控制疼痛,可以避免或延缓此过程的发展。

癌痛影响

疼痛也是癌症患者最常见的症状之一,严重影响癌症患者的生活质量。初诊癌症患者的疼痛 发生率约为25%,晚期癌症患者的疼痛发生率为 60% ~ 80%,其中1/3的患者为重度疼痛。癌性疼痛(以下简称癌痛)如果得不到缓解,患者将感到极度不适,可能会引起或加重患者的焦虑、抑郁、 乏力、失眠和食欲减退等症状,严重影响患者日常活动、自理能力、社交能力及整体生活质量。

原因

(1)肿瘤相关性疼痛 :指肿瘤压迫或侵犯软组 织、皮肤、黏膜、骨、神经、脊髓、血管、脑膜、 内脏,空腔脏器的穿孔或梗阻和脑转移导致的颅内 压升高等导致的疼痛。 

(2)肿瘤治疗相关性疼痛:指手术治疗、化疗、 放疗、分子靶向治疗、免疫治疗和介入治疗等抗肿 瘤治疗导致的疼痛。如外科手术(开胸术、乳房切 除术、截肢术等)后引起的神经损伤、瘢痕增生、 脏器粘连、残肢痛和幻肢痛等。化疗后引起的黏膜 炎、周围神经变性(痛性多发性神经病)、栓塞性 静脉炎、骨无菌性坏死等。放疗引起的周围神经损 伤、软组织纤维化、口腔炎等。诊疗操作导致的疼 痛也可归入此类,如食管镜、胃镜和结肠镜检查、 伤口护理、皮下或肌内注射、动静脉置管、经皮穿 刺肿瘤活检、骨髓穿刺活检、腰椎穿刺等,需要预 先镇痛和/或镇静处理。

 (3)与上述均无关的疼痛 :肿瘤患者的其他合 并症、并发症以及社会心理因素等非肿瘤因素导致 的疼痛。如肿瘤患者高发的带状疱疹神经痛、压疮、 肌筋膜疼痛综合征,其他疼痛性疾病或伴有疼痛的 其他疾病(原发性三叉神经痛、糖尿病周围神经病 变、痛风)和恐惧、焦虑等精神心理因素诱发或加 重的疼痛等。

癌痛规范化诊疗流程

1 癌痛常规筛查 

2 癌痛评估 

评估过程应在保证患者舒适的前提下 尽可能做到准确、全面并遵循“常规、量化、全面、 动态”的原则。

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选用评估量表 :①对于认知和语言交流能力均良好的患者,癌痛量化评估可使用视觉 模拟评分量表(visual analogue scale,VAS)、数字 评分量表(numeric rating scale,NRS)、语言评分 量表(verbal rating scale,VRS)和面部表情疼痛。

3 动态评估原则 癌痛动态评估是指对患者 的疼痛症状及其变化进行持续、动态的评价,包 括对疼痛的原因、部位、性质、程度、爆发痛、 疼痛缓解和加重因素的评价,以及对镇痛治疗不 良反应的评价。动态评估对镇痛药物的剂量滴定 具有重要意义。

癌痛治疗

1 治疗原则 针对癌痛应采取规范化、个体化 的治疗原则。根据患者的病情和身体状况,采用各 种治疗方法,及早、充分、持续、有效地消除疼痛, 预防和控制药物不良反应,减轻患者可能产生的心 理负担和障碍,达到优化患者生活质量的目的。

2治疗方法 癌痛的治疗方法包括病因治疗和 对症治疗。 

2.1病因治疗 癌痛主要是由肿瘤或肿瘤治疗 引起的,因此需要针对癌痛原因进行治疗,如手术、放疗、化疗、内分泌治疗、免疫治疗、介入治疗和 中医药治疗等,可能减轻或消除癌痛。

2.2对症治疗 即治疗不针对引起癌痛的病 因,仅为缓解症状,包括药物治疗和非药物治疗。

(1)药物治疗:

轻度疼痛(1分≤ NRS ≤ 3分):

可选用非甾体 抗炎药(nonsteroidal anti-inflammatory drug,NSAID) 和对乙酰氨基酚 ; 

中度疼痛(4分≤ NRS ≤ 6分):

可选用弱阿 片类药物或低剂量的强阿片类药物,可联合应用 NSAID或对乙酰氨基酚以及辅助镇痛药物(抗惊 厥类药物、抗抑郁类药物、糖皮质激素、局部麻醉 药物和双膦酸盐类药物等);

 重度疼痛(7分≤ NRS ≤ 10分):

首选强阿片 类药物,并可合用NSAID或对乙酰氨基酚以及辅 助镇痛药物(抗惊厥类药物、抗抑郁类药物、糖皮 质激素、局部麻醉药物和双膦酸盐类药物等)。

(2)非药物治疗 

用于癌痛治疗的非药物治疗 方法主要有介入治疗(包括阻断神经传导通路的神 经阻滞/毁损术、神经电刺激疗法、脑室内/椎管内 药物输注通道植入术等)、放疗、物理方法(按摩、 冷/热敷、经皮神经电刺激、针灸等)、认知训练(想 象、催眠、放松、积极应对训练、行为激活等)、 社会心理支持治疗等。适当应用非药物疗法,可作 为药物镇痛治疗的有益补充。

癌痛患者及其家属教育

1 教育原则 

(1)疼痛教育由接受过疼痛相关专业知识培训 的护士和临床药师实施。 

(2)疼痛教育应从接触患者时立即开始,并贯 穿于整个治疗过程。 

(3)疼痛教育对象除患者本人还应包括其家 属。家属在患者的疼痛管理中发挥至关重要的作用, 应为癌痛患者及其家属提供全面的健康教育。 

(4)评估患者及其家属的文化水平、理解能 力、语言习惯等,制订个性化教育计划,确保教育 有效。 

(5)疼痛教育内容的重点应根据患者所处疼痛 治疗阶段来确定,教育的重点也应随着患者的改变 及时调整。 

(6)疼痛健康教育后应评价教育效果。

2 教育方式 

(1)团体教育(2)个体教育 (3)同伴教育  (4)疼痛教育宣传栏 :每季度更新疼痛教育宣 传栏相关内容。(5)多媒体疼痛健康教育 等。

3 教育内容 

(1)鼓励患者主动汇报疼痛。 

(2)教会患者使用疼痛评估工具进行评估和填 写疼痛日记。 

(3)消除患者常见疼痛相关误区。

①癌痛不是 肿瘤晚期的标志,而长期存在或严重的癌痛会影响 患者的生活质量和免疫力,甚至会导致焦虑、抑郁等。对于癌痛应该“止”,不能“忍”。

②镇痛药物 及时、按时使用才能安全有效,而且所需要的镇痛 药物剂量也最低,切勿仅在疼痛剧烈时才使用镇痛 药物。按时用药能保证体内维持有效的血药浓度, 有效控制疼痛。

③疼痛患者规范化使用阿片类药物 成瘾风险极低,患者不必因担忧成瘾风险而惧怕使 用阿片类药物。

④患者担心一旦使用阿片类药物则 需终身用药,事实上,疼痛若得到控制,可以随时 安全停用阿片类药物或换用非阿片类药物。 

(4)教会患者缓解疼痛的方法,如转移注意力、 呼吸放松疗法、冷/热敷等。 

(5)指导患者用药相关注意事项。①按时规律 服药,不得随意增减剂量 ;②告知患者镇痛治疗过 程中常见的不良反应和应对方法,不良反应包括便秘、恶心、呕吐、嗜睡、头晕、尿潴留、皮肤瘙痒等;③根据患者使用的药物,给予针对性的用药知识宣教 ;④患者居家用药过程中若出现以下情况,需及时就医 :出现新的疼痛、药物不能缓解的疼痛或疼 痛有变化 ;出现不可缓解的恶心、呕吐、头晕、嗜睡、尿潴留、便秘、谵妄等不良反应。 

(6)建议患者居家期间监测并记录疼痛情况, 提供出院后疼痛就医信息,发放信息卡,提供24 h 紧急联系电话。

您可能还喜欢...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