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中医界的两种倾向
徐灵胎曾言:“一病必有一主方,一方必有一主药。”此言道出了徐氏临床心得,为医家不传之秘。然而,如今有些医者动辄沉迷于辨证论治,似乎在寻求无边无际的治病方法,以致难以抓住疾病的核心。这或许是因为他们并未真正领悟中医典籍的深意,仅停留在一知半解之中。
在治病过程中,他们无法确立明确的治疗方案,处方用药反复更改,寒热药物混杂使用,这不仅无法发挥中医的特色和优势,更影响了疗效。这种状况实在令人惋惜。
中医的魅力在于其整体观念和辨证论治,但这一切的基础是对于疾病的精准把握。因此,真正优秀的医生应该具备扎实的中医理论基础,深入理解疾病的本质,制定明确的治疗方案,并坚持执行。
在处方用药方面,医生应该根据疾病的本质选用主药,同时兼顾其他症状,全面考虑疾病的各个方面。此外,医生还应该根据患者的体质、年龄、性别等因素来选择合适的药物和剂量。
总之,徐灵胎的这句话告诉我们,医生在治病过程中应该具备坚定的治疗理念和精准的用药方案。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发挥中医的优势和特色,为患者带来更好的治疗效果。
目前中医学界存在两种倾向。一种是不辨证论治,只强调专方、单药;另一种是只强调辨证论治,随证下药。这两种倾向都存在一定的偏颇,未能达到中医治疗的最佳效果。
我认为,中医治病必须将辨证论治与专方专药相结合,同时高度重视具有确切疗效的专方专药。虽然宋代局方收录的方药繁多且由官药局统一方药剂量,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医学的发展,但是它对于提倡专方专药起到了重要的作用。我们今天常用的至宝丹、逍遥散、苏合香丸、藿香正气散等都来源于局方。此外,民间采风也是发掘整理专方专药的重要途径,这项工作若不被重视,将会导致祖国医学的宝贵经验丢失。
专方专药能治愈沉疴大病,古人就有“气死名医海上方”之说。因此,学习医学的人也不可不关注专方专药。专方专药的好处在于:一、收效快;二、药材少,价格低廉;三、一般用法都比较简便。即具有高效、低成本、便捷的优点,具有很高的价值。
下面举几个例子来说明专方的重要性:
小儿伤食,是临床中非常常见的病例。高聘卿先生曾传授过一个有效的方子,专门治疗小儿伤食的问题。这个方子的主要症状是:小儿鼻下人中两傍发炎,垂下两条如韭叶之红线,时有发热,不喜欢吃东西,甚至有口臭。
这个方子主要是使用黑、白牵牛子各等分,炒熟后,碾筛取头末。每次给一小撮这个混合物,再配合一些红糖,服用下去。服用后,小儿的大便会有些微的溏稀,但那两条红线会立刻消失,然后他们就会恢复食欲,疾病也就痊愈了。
我自己也尝试过这个方子,屡次投治,效果都非常显著。对于这种疾病的治疗,其验如鼓应桴,让人深感欣慰。这个方子的疗效确切,安全可靠,值得推广。
小儿慢性肾炎是一种需要长期治疗的疾病。经过一段时间的治疗,病情可以得到控制,但往往会出现一些症状,如面部苍白无血色、精神萎靡不振等。此时,我们可以采用一些中草药来辅助治疗,以帮助孩子更快地康复。其中,玉米须是一种非常好的选择。
玉米须是一种非常普遍的中草药,具有清热解毒、利尿消肿的作用。对于小儿慢性肾炎患者来说,它可以减轻水肿、改善肾功能,同时还可以调节免疫功能,提高孩子的抵抗力。而且,玉米须还可以促进新陈代谢,增加食欲,改善孩子的营养状况。
具体来说,我们可以将玉米须洗净后晒干,然后每日煎汤代茶饮用。每次饮用时,可以加入适量的蜂蜜或者红枣,以增加口感和营养价值。同时,我们还可以根据孩子的具体情况,适当调整剂量和时间。一般连服6个月,可以看到明显效果。
再比如鹤膝风,这种膝关节红肿疼痛、步履维艰的疾病,投以《验方新编》中的四神煎恒效。这个方子中的生黄芪240克,远志肉90克,川牛膝90克,石斛120克,都是主药。先煎这四味药,用水10碗,煎至2碗。然后再加入金银花30克,或者用石膏或独活代替,效果更佳。继续煎至一碗,顿服。
多年来我和我的同行使用这个方子治疗鹤膝风,每随治随效,难以枚举。这个方子的效果非常好,因为它的配方合理,药物功效相互配合,可以有效地缓解鹤膝风的症状。生黄芪能够补气养血,促进血液循环,有助于缓解疼痛和红肿。远志肉则可以安神定志,对于疼痛和焦虑有很好的缓解作用。川牛膝和石斛则能够滋阴清热,舒筋活络,对于治疗鹤膝风非常有效。而加入的金银花或石膏或独活则可以清热解毒,消肿止痛,有助于缓解疼痛和红肿。
这个方子的使用也非常简单,只需要按照上面的步骤煎药,然后顿服即可。但是需要注意的是,这个方子对于不同的患者可能会有不同的反应,所以如果在使用过程中出现不适或者过敏反应,应该立即停止使用并寻求医生的帮助。此外,鹤膝风的发病原因有很多种,如果在使用这个方子后症状没有明显改善或者反复发作,应该及时就医并接受专业的治疗。
这些例子充分说明了专方专药在临床实践中的重要性和价值。因此,我们应该在临床实践中合理应用专方专药,以达到更好的治疗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