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间特效针法介绍
一字针,利用独特的针形,在松解,筋膜层,脂肪层,肌肉层,和对穴位的更加强调的针感刺激等特点,针对常见的皱纹,疼痛,脂肪堆积,肌肉,韧带粘连,创立出一套行之有效的针法,简单易学,效果显著。
一针治疗偏头痛。
使用0.6×75
利用太阳透率谷一针,将肝胆连接,很好的利用针灸的担法,做到了立竿见影的效果,对于正处于发作期,头痛难忍的患者,针到痛止。
鼻炎
外迎香透向内迎香,两边都扎,印堂穴上一寸往下扎到结节点上。结节点在两眼之间的痛点处。
胸口憋闷
一定要找到压痛点,主要是在膻中穴附近。
从压痛点的下面往压痛点扎,关键是松开这个点。拔一抜针,抜到痛点不痛了针就取出来。
咽喉炎
天突穴扎针,仰头,在穴位前方进针,皮下针,在天突穴扫一扫。不超过皮下4毫米,
九一针法
九一针法是一种疏松结缔组织即浅筋膜针刺的一种方法。
九一针法的特点
1,操作安全,仅在皮下操作,不深入肌肉层。
2,疗效确切,见效快捷,3至5分钟秒杀疼痛,有效率达97.%以上。
3,操作方便,不限场地隨治随走。
4,适应性广,对疼痛,内科,慢性病,疑难杂症具有很好的治疗效果。
5,全程操作无痛感,病人乐于接受,治疗点位固定易学易复制。
九一针法的治疗原则
1,对于急性疼痛或近期疼痛者,采取压痛点附近进针。
2,对于慢性疼痛者,采取三部曲法
一部曲,急则治其标,缓则治其本,先在痛点附近下针。
二部曲,根据牵扯痛理论治其触发点。
三部曲,根据十二经筋理论治其对应的反射点,一般在四肢肘关节或者膝关节以下。
针刺方法
右手持针,左手拇食指固定皮肤,使针体与皮肤呈15至35度角刺入,略达肌层,再退于皮下,放倒针身后沿皮下向前推进,推进时稍稍提起,使针尖勿深入肌层。进针深度为25至35毫米,患者无感觉说明进针层次正确,然后运针三分钟,嘱患者做主动运动和抗阻运动加强效果,然后拔针,操作结束。
找到痛点或者压痛点,进针点距离压痛点或者痛点5至8厘米进针,针尖对准痛点,运针二至三分钟。
飞蛟症三针
一是从合谷穴往手掌划和掌横纹平行线和食指中指缝的交点处直刺
二是外关穴往手半寸处直刺
三是肾关透阴陵泉,先扎肾关贴骨进针,有针感后把针提到皮层透向阴陵泉45度角进针。也叫肾关透天皇穴,阴陵泉下1.5寸为天皇穴,下2..5寸为肾关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