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面解读妇科发病特点及用药经验
妇女病人其外感内伤,治法与男子是没有什么区别的。惟妇女经、带、胎、产,则为男子所没有。所以诊治妇女病人:
- 月经
第一,要注意调经,月经时要禁吃生冷饮食,因吃生冷饮食易使经血凝滞而发生瘀血。
在月经期间还要忌服发汗药,温燥药,恐亡血伤津;忌凉血药以免阻滞气血运行。
妇女病人在月经将潮之时,有的小腹疼痛剧烈,不能忍受,待经行一、二日后,经血已畅,小腹疼痛渐缓渐解。若小便不利者宜当归芍药汤加味。此水血两结之证,故用活血利水之药方。
处方
当归12克,川芎12克,白芍15克,茯苓12克,泽泻12克,茅术9克(舌苔薄白者改用白术9克),炒小茴9克,广木香9克,陈艾叶6克。
若月经量多、时间较长者加茜草12克,乌贼骨12克。水煎温服,每次月经期服3~5剂,连续服用3~5个月经期,以痛经转好为度。
月经病,经水来时,断断续续,似通非通,欲止不止,拖延七、八天或十多天才净,或月经一月之中来两次,少腹胀满疼痛,唇口干燥,手心发热,此因瘀血而引起的月经失调证。
经来之初,少腹胀满疼痛,唇口干燥,小便不利,过一、二天后,经行较畅,则少腹胀满疼痛减轻或消失,此为水血俱结之证。
痛经当有蓄水蓄血的区别,若少腹满痛而小便自利,口干不渴者为蓄血证,若少腹满痛而小便不利,口渴者为蓄水证。
妇女病人身体非常瘦弱,肌如鱼鳞,月经闭塞不行,多属瘀血所引起的月经不调证。除水血俱结的痛经证用上方治疗外,瘀血所致的月经失调,断断续续,久不止者,宜用胶艾四物汤加减。
处方
当归12克,川芎9克,白芍12克,阿胶9克(烊化兑服),陈艾叶9克,茜草12克,乌贼骨12克。
若少腹疼痛者加炒小茴9克,经血过多者加姜炭6克,大便秘结者去乌贼骨,小便不利者加通草6克。
若经一月再现者,可参照《金匮》土瓜根散方外裁。处方:茜草12克,乌贼骨12克,土瓜根12克,泽兰15克,制香附12克,桂枝9克,白芍9克,通草6克。注:土瓜根产河南,现市上缺货,可以不用。
若妇女肌如鱼鳞,经闭不通者可服大黄䗪虫丸,早晚各服3克,连服1~2月。
若妇人年已五旬,七七之期已过,天癸当竭而反不竭,月经时有时无,时多时少,有时崩漏或带下不止者,恐血室生恶物,应请妇科医生进行检查,不能疏忽大意。
若正常者宜服金匮温经汤。若妇人更年期,有脏躁证,容易悲伤,情绪异常者可用《金匮》甘麦大枣汤。
- 带下
第二,妇女病人带下如浓涕,色黄味腥,脉弦濡,舌红苔腻,此为湿热带下,治宜清利湿热、活血调经。
处方
知母12克,黄芩10克,川芎12克,当归10克,苡仁30克,芡实20克,乌贼骨12克。腰痛者加桑螵蛸12克,月经量多者加茜草12克,少腹满痛者加泽兰叶15克,制香附12克,水煎3~5剂。
妇女病人寒湿带下白物如清涕,腰下重坠,自觉阴中冷,有瘙痒的感觉,脉弦缓,舌淡苔滑,治宜温通祛湿。
处方
石菖蒲12克,苡仁30克,茅术9克,川芎10克,蛇床子6克,制香附12克,通草6克,乌贼骨12克,水煎,服3~5剂。外用,蛇床子30克煎汤冲洗阴中。
白带发病原因不一,如属宫颈糜烂或滴虫所引起的,可用苦参蛇床子煎汤冲洗阴中。处方:苦参60克,蛇床子60克,煎汤连续冲洗,每天1~2次,以愈为度。
此外,还有白带如清涕,无臭气,脉细弱,短气,疲乏者,此气血两虚也,宜用八珍汤加黄芪主治。
- 妊娠
第三,妇女妊娠不宜服药,但妊娠初期有恶阻现象,呕吐不能饮食者,可服党参12克,白术(炒)12克,干姜6克,茯苓12克,法半夏12克,黄连3克,甘草3克,2~3剂,往往获效。
呕吐止后,不再服药,宜饮食调养。妊娠至三四个月,就不会再发生恶阻了。妊娠中期以后,下肢浮肿者,可服活血利水药数剂,药方可用《金匮》妇人妊娠篇当归芍药散方。
处方
当归12克,川芎12克,白芍15克,茯苓15克,白术(炒)9克,泽泻12克。
妊娠中期后,忌甜食及甜味药物,过食甘甜能使脾湿过盛,阻滞气血流通不畅,甜味补脾;脾主肌肉,能使胎儿肥胖,将不利于生产。
- 产后
第四,妇人新产,气血津液均感空虚,最易发生郁冒、汗多、大便难等症状。
治疗以和解为第一要诀。但体壮实之人,汗、吐、下三法亦在所不忌。
新产妇人有外感,恶寒发热,头昏痛,汗出,食欲不振,恶露未尽,少腹疼痛,脉弦细或芤或革,舌苔白腻,治宜和解,用小柴胡汤加味。
处方
柴胡12克,黄芩9克,南沙参15克,法半夏9克,炙甘草6克,红枣12克,生姜10克,当归9克,川芎12克,桃仁12克,陈艾叶6克,益母草15克,水煎服2~3剂,有效再服2~3剂。
第五,妇人小产,其调理与正产同,应根据不同情况辨证施治。
比如小产后易外感,治宜和解;如少腹疼痛,恶露不尽,治疗除用和解,还须加祛瘀活血药;用祛瘀活血药恶露仍不止者,必须考虑子宫是否留有异物,异物不去,恶露难止,应请妇产科诊治。
- 情志
第六,妇女病人情志方面的疾病较男子为多。
即喜怒哀乐爱恶欲等七情失调,内伤脏腑,使营卫气血受到一定影响,出现脘胁胀痛,嗳气矢气,饮食、睡眠欠佳等症。
治疗一般以舒肝郁、调脾胃、理气活血为主,常用逍遥散、小柴胡汤、越鞠丸、柴胡龙牡汤、甘麦大枣汤等方酌情加减,可以收到一定的疗效。但七情所伤,必须作思想工作,使病人心情愉快,才能收到应有的疗效,不能只靠药物单方面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