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灸为何能治疗疑难病?

中医理论认为,人体中有一种既不同于脉道,又不同于神经的负责运行气血的经络系统。它像网络一样遍布人体周身,将五脏六腑、四肢百节及官窍等联系起来,共同维持人体正常生理功能。机体任何部位发生病变,在经络上都会有相应的反应。

针刺或艾灸治疗时,就是在经络循行于人体浅表部位的敏感点,即穴位上施加能量刺激,使之“得气”,将阻塞的经络重新畅通,再通过经络传导作用反馈到病变部位。气的调整改善了局部的血供,即所谓“气为血之帅”,进而使人体功能趋于正常,疾病得以治愈。

现代医学研究证明,针灸治病原理与神经系统有关。国医大师程莘农的孙子,程凯博士用左侧滑肉门治疗抑郁症的实例就是说明。“针尖通过腹壁,触及大肠表面,使大肠蠕动,刺激腹交感神经,使其兴奋,从而达到治疗抑郁症的目的。”

同样原理,针刺也能够止泻。研究表明,针灸可以兴奋交感神经,抑制副交感神经。而胃肠功能主要受副交感神经支配,所以当交感神经兴奋时,就有效抑制了胃肠道功能的亢进,从而达到止泻的目的。

针灸治病原理还与细胞免疫有关。针刺足三里穴,就能使体内白细胞数量升高,从而使白细胞吞噬细菌能力增强,提高了人体免疫力,这也正是中医“扶正祛邪”之法的体现。再比如,针灸治疗疼痛的原理,针刺时会明显增加局部软组织的血液循环,加快了炎症因子的代谢,同时提高人体“痛阈”,从而达到治疗目的。

以上对针灸治病原理的解释,或多或少都涉及到部分现代医学概念,比如神经、比如免疫、比如痛阈等等。所以说继承和发展中医,与现代医学并不冲突,可以相互参照,发挥各自优势。

社会上流传着很多“不治之症”,如:癌症、类风湿、乙肝、心脏病、强直性脊椎炎、甲亢、甲减、高血压、糖尿病等等。在西医看来,这些病都不能根治,需要“终生服药”。

我对“终生服药”这件事,始终持否定态度。因为无论什么药都不是维生素,都有一定毒副作用,即便毒性很小,但是长期服用后的毒性积累迟早会在人体内“爆发”,很多时候是不可逆转的戕害。就算维生素这类“公认的营养素”长期服用也不安全,大家仔细阅读一下药盒子里面的说明书,就都会明白。

针灸到底能不能治病?我想谁都不会怀疑。针灸能不能治大病,治疑难病?争论就会出现。在西医认知里一定是否定的,在多数患者看来也一定是怀疑的,而在有丰富临证经验的野生民间中医眼里,答案却是肯定的。为什么会出现如此大的差异?因为眼界不同,思路不同,结论就自然不同。经云:“言不可治者,不得其术也。”这句话我们可以从两个方面来理解:

一、从理论上说,世上没有不能治的病。在中医看来,人体的疾病是由阴阳失调、五行失衡所导致。失调的阴阳必然可以重新调节、失衡的五行也同样可以回归平衡。某种疾病看似不可治,实际上只是没有找到合适的治疗方案罢了。

人类历史的发展也证明了这一点,古代很多被认为不可治愈的疾病,比如天花、霍乱、鼠疫、肺结核等,现在都已经不再是绝对不可治愈的“疑难杂症了”。

身为医生,树立战胜一切疾病的信心至关重要。相信几乎每个医生都面临过治疗上的“瓶颈”或“绝境”,而每一次治疗上的“起死后生”,都是一次凤凰涅槃!技术上的飞跃值得欣慰,心理上的突破更值得感动。每个医生,都是由青涩走向成熟的。

二、从实践上说,我们无法及时掌握每种疾病的治疗方法。在实践中,“不得其术”主要有以下三方面因素:

1、医生自身的局限。并不是每个医生都是神医,医生都有着个体差异,都有自己不熟悉的领域,也都有可能存在误诊。所以,都有可能因为医生的局限而让疾病“不可治”。

2、科技水平的局限。人类科技发展并不是一蹴而就的,因此,对很多疾病的形成机理、临床表现、治疗方案,都需要经过一个漫长时间才能逐渐摸索出规律。比如埃博拉病毒、癌症、艾滋病等等,这些疾病已经发现了很长时间,但直到今日,人类仍然没有找到有效的治疗手段。

3、环境的变化。随着人类生存环境的不断变化,很多新疾病、新病毒也会随之出现,攻击人类机体。而这些新产生的疾病,都很难在短时期内找到最佳治疗方案。

就如同两年前曾肆虐全球的新冠肺炎一样,很可能随着病毒的变异,需要花费更多时间才能研发出有效疫苗产品,而短期内我们仍处于“不得其术”的困境。

曾有过针灸数次,就使骨质增生患者的X光片出现明显改善的案例;也曾有过只针刺一次,就使吞咽困难的食道癌患者,当面快速吃下两碗饭的案例。可见,用针灸方法治疗一些现代疑难病,并非天方夜谭。如果选穴合理,手法得当,就一切皆有可能,甚至出现超出预期的临证效果。

归根到底,不是世界上存在“疑难病”,实在是医生们尚未掌握“疑难病”的治疗方法和手段。从哲学的视野看:其实很多时候,越是复杂问题,解决的办法往往越简单。

长期以来,中医针灸治疗收费的标准(以市场约定俗成的价格做参照)不能反映其客观价值。特别是与主流医疗体系的价格相比,针灸价格与价值之间是一种扭曲。人们一边享受针灸治疗带来的经济、速效与便利,一边却无视针灸医生从容操作下,所蕴藏的技术含量与相应风险,好像一次针灸下来,就是几根银针的成本问题那样简单。

殊不知,对那些疑难病治疗的针灸医生来说,是疗效险中求。患者心里都清楚,疑难病大多数医生扎不好。能扎出效果的都是临证多年,经验丰富的高手。还是那几根针,还是那个病人,为什么高手能治疑难病?盖因施治者人不同,刺法思路也不同。

思路包括:据症组方选穴、主次穴的搭配;选穴又包括近取、远取;方位包括前、后、左、右、上、中、下取;经络也有搭配,比如萎证多取阳经之穴,痉证多取阴经之穴。即使同侧肢体的不同经络,也有阴阳搭配的问题,你如何做到不盲目且有的放矢?

至于刺法,更是针灸医生存在的意义所在。选什么样针?以毫针为例,多长的针是你的治疗所需?我曾见过一位从医30年的针灸医生,不管什么病都只用一寸针。他还经常叮嘱着徒弟:安全第一,什么时候都要慎重!

老先生的话没有错,医生治病,安全第一,无可厚非。但是看一看老祖宗给我们留下的“九针”,都是超过一寸的,我想这绝不是留给后人们看的吧?!针灸医生讲究的是“是其症,用其针,”方能取得最佳疗效。老先生用针尽管很安全,但是疗效上必然要打大大的折扣。

问题来了,作为针灸医生如何才能做到安全与疗效兼顾,又风险可控?我想,针灸的含金量正在于此。国内国外几乎每年都有针灸临证事故的发生,甚至死亡。

除了针的选取,还有刺法。如:针刺的方向,运针的手法,是一穴单针还是多针一穴?以及留针时间的长短等等诸多种元素,篇幅所限,不一 一列举。

综上所述,针灸治疗看似平淡,但是绝不像你想象的那么简单。好的中医,都是游走于疗效与风险之间,疗效越好,风险越大。治疗上,只有那些最边缘化最有风险的技术,才是极致!

眼下,针灸价格与价值的严重背离,已经不仅是对中医针灸的扭曲和不公,而是极大伤害了中医人的心理自尊,也严重阻碍到中医的发展与传承。希望国家主管部门能够引起重视,早做调整,早出良策,早发安民告示。

您可能还喜欢...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