坐骨神经阻滞入路

1. 臀部坐骨神经近端阻滞

(1) 体位:侧卧位,患侧在上,对侧下肢伸直。

(2) 体表标志:从股骨大转子上缘至髂后上棘连线中点作一条与该线垂直(斜向内下方)的线,此线与股骨大转子至骶管裂孔的连线相交,此交点为穿刺点。

2. 骶旁入路

(1) 体位:患者取侧卧位,患侧肢体朝上,髋关节和膝关节屈曲。

(2) 超声扫查:在股骨大转子与髂后上棘连线中点作一垂直线,与股骨大转子‐骶管裂孔连线的交点,是经典后路Labat入路坐骨神经的体表投影点(L点),而该垂线段中点即为骶旁入路坐骨神经的体表投影点(P点)。将超声探头放置到P点上,探头长轴方向与股骨大转子‐骶管裂孔连线平行,此为坐骨神经长轴。轻微平移探头,调节扫描深度和增益以获得最佳的坐骨神经超声图像。图像上臀大肌、梨状肌、坐骨大孔等重要解剖标志均较易识别,最浅层为臀大肌,其深面为梨状肌,穿行于坐骨大孔内,其深面的三角形高亮回声结构即为坐骨神经,内侧常有臀下动脉伴行,为避免穿刺时损伤,可用超声血流模式加以明确。

骶旁入路坐骨神经定位。注:图 6 为Labat入路和骶旁入路坐骨神经体表投影;图6B为超声引导骶旁入路坐骨神经阻滞探头位置;图中GT为股骨大转子;PSIS为髂后上棘;SH为骶管裂孔;L点为经典后路Labat入路坐骨神经体表投影;P点为骶旁入路坐骨神经定位点

您可能还喜欢...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