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仲景在伤寒论是怎么运用茯苓的
茯苓,味甘平,胸胁逆气,忧恚,惊邪恐悸,心下结痛,寒热烦满,咳逆,口焦舌干,利小便。(出现次数15次)1胸胁逆气
茯苓,茯者伏藏也,苓者神灵也,使阳气能够归于阴,则为之茯苓。我引用了张隐庵先生的一句话,“茯苓本松木之精华,籍土气以结成,故气味甘平,有土位中央而枢机旋转之妙”。
《伤寒论》第67条,“伤寒,若吐若下后,心下逆满,气上冲胸,起则头眩,脉沉紧,发汗则动经,身为振振摇者,茯苓桂枝白术甘草汤主之”,有没有逆气呢?必然有,“心下逆满,气上冲胸”,既有逆、也有气,位置在胸胁。仲景先师在用桂枝平冲的同时,怎么办呢?平了冲逆之后,是不是得让邪气有去路?那么用茯苓以利水,则逆气自下。
前不久呢,我来了兴头,在中医家APP发了一篇文章《基于“医疗代价”角度对《伤寒论》奔豚二证的思考》,就论两个奔豚证,当然主要讲的是医疗代价问题。其实本人在治奔豚的时候,经常喜欢怎么去认知这个病呢?我认为奔豚有两种,一种为木火之患,《金匮》中有一张奔豚汤,用甘李根白皮降木火之上逆;还有一种为水气之上逆,在《伤寒论》里头有一张桂枝加桂汤,“更加桂二两”,还有一张就是第65条的苓桂甘枣汤,治什么呢?“脐下悸者”,这个没有变为奔豚证,但是它也有冲逆之气机。我们眼下这个苓桂术甘汤,一样具备冲逆之气机。我给学生讲课的时候,通常喜欢举一个例子说明什么叫奔豚,我说你如果坐过海盗船、过山车或者是蹦极,就会明白什么叫奔豚。那么什么时候水气容易上冲呢?心阳不足的时候。当然,这不是奔豚汤的那个风火之证,风火之证另当别论。我们纯从水这个角度来讲,坐过山车的时候,下来这一下,失重了,血往这涌过来,人就有这种感觉。我给我的朋友们出主意,我说你们要坐过山车,先喝桂枝加桂汤,之后就没有问题,心脏不受损伤。所以,胸胁逆气,除了桂枝的平冲,还要茯苓,你要考虑到水的问题,对吧。2主诸热忧恚,惊邪恐悸(寒热烦满)
“忧恚,惊邪恐悸(寒热烦满)”,这个在临床上用的最多,从茯苓四逆汤的“烦燥”,到柴胡加龙骨牡蛎汤的“胸满烦惊,小便不利”都能看出。邪犯三焦,三焦俱伤,水气不得宣化,那么必然要利其小便,用茯苓。包括还有一个加减非常明确的,在理中汤里“悸者,加茯苓二两”,如果心悸的话怎么办?加茯苓。这个加减法是最能说明问题的,为什么呢?茯苓者,伏灵也。盖阴阳兆水火而属心肾,茯苓升清降浊,则心肾安而神志宁。水火是阴阳之征兆。3心下结痛
“心下结痛”,桂枝去桂加茯苓白术汤这个条文有点意思,“服桂枝汤,或下之,仍头项强痛,翕翕发热,无汗,心下满,微痛,小便不利者,桂枝去桂加茯苓白术汤主之”。为什么这么讲?桂枝去桂加茯苓白术汤在我们伤寒教研讲《伤寒论》的时候就是一个难点,为什么呢?很麻烦。大家都知道,我们讲《伤寒论》是一个单元扣着一个单元的,有时候前面刚讲完,回头就自己打自己的脸了。我们在讲71条五苓散的时候强调了一个问题,五苓散中有一味药,一定不能缺席,谁呢?桂枝。而且我们还说得非常明确,是用桂枝气化以利小便。好了,到28条桂枝去桂加茯苓白术汤,怎么回头我们就把桂枝去掉了呢?而且中间还说主小便不利。这个时候我们太难了,所以当老师有时候是真难过啊。
其实一点都不难过,为什么这么讲?大家要看到的一个关键的问题,这里是膀胱之气化不利吗?不是,它是哪儿呢?当你看到《本经》的心下结痛的时候,会恍然大悟,这是水气蓄于心下,这个时候的不利不用桂枝之宣导膀胱气化,反而要加谁呢?加白术以升清降浊,以斡旋太阴阳明,加茯苓以利其在心下之结。这都说明《本经》所说真实不虚,千真万确,经得起考证,经得起临床,经得起争议的。4咳 逆
“咳逆”,猪苓汤“少阴病,下利六七日,咳而呕渴,心烦不得眠者,猪苓汤主之”。这有点意思,好多人看到这之后,直观地想象,猪苓汤主咳逆,治心烦不得眠,可能也治湿热不解小便不利。其实忽视了一个特别重要的细节,“下利六七日”。下利二字非常平淡,仲景先师会说没用的话吗?绝不会。下利之后伤的是谁呢?少阴为水火之宅,在其中一分火一分元阳,同样,一分真阴也是一分命脉。那么在这,久久之下利,下利多少天?六七天,这么多天之后,谁伤到了?阴阳。谁剩下了呢?火邪。什么是邪?无处所用就是邪,正气不得用武之地就变成了邪气。现在经常说进补,敢补吗?不怕补出肿瘤来吗?就像说什么是尿液?有真气的津液是津液,没真气的津液到了膀胱就变成尿液了。一个道理,那么在这儿火邪往上,它找谁呢?找肺,“咳而呕渴”。现在水阴恰恰又不利了,它不与火去相交通,不能相气化。所以怎么办?用茯苓开水火之结,以治其咳逆。在这儿,用谁都替代不了茯苓。5口焦舌干
口焦舌干,在这儿我不多诠释。
五苓散:小便不利,微热消渴(71);烦渴(72);汗出而渴者(73);渴欲饮水,水入则吐者(74)
猪苓汤:渴欲饮水,小便不利者(223);咳而呕渴(319)
评:膀胱者,州都之官,气化则能出
无论是五苓散也好,猪苓汤也罢,说的都非常确切,关于这一点,当代很多医家阐述已经很透彻了,在这儿不多说。6利小便
利小便也不多说了。
桂枝去桂加茯苓白术汤:小便不利
小柴胡汤加减法:若心下悸,小便不利者,去黄芩,加茯苓四两
五苓散:脉浮,小便不利,微热消渴
猪苓汤:脉浮发热,渴欲饮水,小便不利
四逆散加减法:小便不利者,加茯苓五分
小青龙汤加减法:若小便不利,少腹满者,去麻黄,加茯苓四两
评:升清降浊,气化州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