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要被西医病名禁锢,要用中医思维

近年来,我国改革开放,经济得到飞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大大提高。特别是一些沿海城市,人们工作意识浓厚,步伐加快,致有些疾病如心脑血管疾病、糖尿病等发病年龄有逐渐提前之势;加上人民寿命普遍延长,我国不少城市已进入老龄化社会。

随着医学模式的转变,药源性疾病和难治病有不断增多的趋势,迫切要求医者以清醒的头脑、敏锐的眼光,见微知著,及早进行研索,始能防于机先。在临床过程中,参考现代医学检查数据是必要的。但中西医学形成的历史条件和对疾病认识观察的方法不同,因而产生两种不同的理论体系。西医从微观入手,偏重局部病灶;中医强调人与自然整体观,偏于治人,各有所长,亦可有不足。为此,在辨治时,仍宜根据中医理论、四诊八纲、辨证论治,不宜被西医病名所囿,而束缚自己的思路,影响疗效。

我曾于1974年3月28日会诊一位61岁男性老年患者,半月来高烧38.8℃,胃纳呆滞,右胁下可触及小鸡蛋大之包块,经各方检查,确诊为胆囊管结石,结石混合型。外科医生认为胆囊管已被阻塞,胆汁不能外流,已膨胀到小鸡蛋大小,胆囊已无收缩能力,不可能将结石排出,须手术治之。患者以年老体弱,不愿手术,加上用我所处方中药治愈了半月的高烧,故一再要我诊治。

鉴于患者年高体弱,不宜攻下排石,采用补消兼施法,即以补中益气汤培补中气,佐以金钱草、鸡内金等化湿消积之品,终于将结石排出,通过检验,结石为树皮状结石,这在所治大量结石患者中,实属少见。其次,以益气养阴、调补心肾法治愈“椭圆形红细胞增多症”;宣肺开窍、理脾化湿法治愈“发作性睡病”;益气养阴、化痰软坚法治愈“突眼性甲亢”;清金化痰、滋阴降火法治愈高血压“左眼底视网膜动脉硬化、玻璃体周期性出血”等,不再枚举。

余如中医书籍上没有记载,只要遵照中医理论进行辨证,即可治愈的病例,亦属常见。如养血柔肝法,治10岁女孩“指甲不长”;以中医湿病、外科理论为依据,治愈钢水灼伤、瓦斯爆炸的严重灼伤工人;以山岚瘴气中人理论,治愈“严重一氧化碳中毒后遗症”;以泻南补北、滋阴降火法,治愈“肾上腺嗜铬细胞瘤”等,都是现代医学确诊,治前治后复查证实痊愈之病例,尽管有的仅是一例,不是大样本,这正说明中医注重个体的重要性,为今后进一步研究,坚持中医诊疗特色,提供了科学依据。

您可能还喜欢...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