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国问俗,入家问讳,上堂问礼,临病人问所便
《灵枢·岁露》曰:“人与天地相参也,与日月相应也。”说明人与自然界是息息相关的整体。因此,在治疗时,必须重视气候、地理、患者三者之间的相互关系。故《素问·异法方宜论》提出:不同地域,所发生的疾病不同,其治法亦异,而各种治法又各有其适应证。
因而强调一个高明医生,必兼有众长,才能达到治疗各得所宜的境界。随着中医药学逐渐走向国际,三因制宜的治疗思想就更显得重要。《灵枢·师传》提出:“入国问俗,入家问讳,上堂问礼,临病人问所便。”确是至理名言。
1983年我到泰国进行学术交流和医疗工作,求诊者甚众,遍及各阶层,通过与大量患者接触,询其生活起居,形志苦乐,观其形态色泽,问其所苦,因而了解其发病原因,为辨证论治提供了可靠依据,疗效也为之提高。
曼谷地处东南亚,气候炎热,雨量充沛,时虽阳历11月,仍着夏装,早晚降雨,中午晴朗,烈日下逼,地气上蒸,湿度较大,闷热异常。室内温度高达32℃左右,外出汗流夹背,腠理开泄,衣衫尽湿;而汽车、室内有空调设备,居则冷气习习,凉爽宜人,然寒凉骤至,毫毛闭塞。
这种忽冷忽热,室内外温度之悬殊变化,使人之机体卫外功能难以骤然适应,久之则卫外不固,表阳虚衰,免疫功能低下,致患者经常感冒,鼻塞鼽嚏,咳嗽咽痛,肢体关节酸楚,纳谷呆滞,精神倦怠等证交至。有的少年儿童,因此而身体不长,成为现代空调所致的侏儒症。
在衣着、饮食和生活习惯方面,为解除炎热而贪凉饮冷,汽水加冰,久之阴寒内盛,损伤脾胃之阳,致寒邪凝滞,纳化失常,而脾胃病作矣。加之过食肥甘厚腻,耽于酒色,肾精亏虚,心脏病、消渴病等亦随之而至。
男子短衫短裤,妇女赤足短裙,肌体暴露而少防护,卒遭酷热之袭,复受寒气之侵,脾虚湿盛而中阳式微,土壅木郁而失调达,则痹病、带下、月经不调、不孕等病纷至沓来。
同时该国雨水较多,地理潮湿,经常涉水淋雨,从事水中作业,而湿疹、皮肤病屡见不鲜。可见,地土方宜对人体发病有着密切关系,医者岂可忽视,而不深入研究哉。
《史记》中详细记载了古代医家扁鹊的医学成就,他不仅精于中医基础理论,而且兼长针灸、妇科、儿科、老年病、五官科等博学才华,并重视预防医学以及随俗为变,以适应患者客观要求的技能。
如他在虢国,用针灸治愈了太子的“尸厥”证;过邯郸,闻贵妇人,则为带下医;过洛阳,闻周人爱老人,而为耳目痹医;入咸阳,闻秦人爱小儿,即为小儿医。这种根据不同地区所出现的不同疾病,而随着患者客观要求,随俗为变的事例,突出说明了一个医生必须具有扎实的理论基础,通晓各科的业务知识,才是一个高明的全科医生。
我认为不论在学习中医或临床治疗,关键是学好基础理论之后,要根据当地的气候、时令、季节、所居地理条件、患者的体质禀赋、生活习惯、心理情志、症状表现、社会等诸多因素综合分析,进行辨证论治,而不宜死搬硬套,削足适履,才能使中医药真正为世界人民的防病保健事业做出贡献,发扬光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