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龄老人感冒医案四则

(一)宣肺清咽、解表养阴法

治愈高龄外感发热

乔仰先治黄某,88岁。素患有冠心病、心肌损害,这次因高热而住院,诊时患者发热38.6℃,咽红,纳食不振,苔薄黄,脉弦细数。证属外邪犯于肺经,治拟标本同治。乔老师先后开了4张处方。从中可窥乔老师标本同治的诊治方法。

处方1:发热时,重在宣肺清咽解表。金银花15g。连翘9g,薄荷5g,板蓝根15g,甘草6g,蝉衣9g,桑叶9g,生薏苡仁30g,炒谷麦芽各15g,炒黄芩5g,枳实5g,荷叶10g。

处方2:发热尚存,但趋下降,此时需顾护阴液。金银花15g,连翘9g,板蓝根20g。生熟薏苡仁各20g,麦冬15g,川石斛12g。荆芥6g,桔梗5g,大贝母10g,干茅芦根各12g,生甘草6g,枇杷叶9g。

处方3:热退而未净,治拟清热养阴顾及本病。桑叶9g,炒黄芩15g,黄芪15g,党、丹参各15g,麦冬15g,五味子5g,瓜蒌皮15g,生甘草6g,川石斛12g,玉竹15g,天花粉15g,炒谷麦芽各15g。

处方4:热退净,治拟本病为主兼以顾养阴液。党参15g,丹参20g,黄芪20g,麦冬15g,五味子5g,薤白头10g,瓜蒌皮15g,当归15g,生薏苡仁30g,玉竹15g,天花粉15g,炒谷麦芽各15g,红枣15g,枸杞子15g,炒山药15g。

乔师治疗老年病兼有外感患者,如上例患者,身体状况较好而病证急,故暂且祛邪,但待邪势稍降,即标本兼治,但亦有一开始即用标本兼治,古人有“参苏饮”解表固本兼施,乔老师亦从其法化裁也。(《上海市名中医学术经验集》)

(二)和解表里法

治愈高龄少阳证

孙允中治许某某,女,81岁。

初诊:1975年5月9日。

主诉:旅途偶感风寒,头痛,咳嗽。抵沈阳后因洗澡受凉,始见发热,经用抗生素和白虎汤合治,病势不减;寒热往来,咳喘痰稠,胃脘饱胀,口苦咽干,呕逆便溏。

诊查:舌质淡红,苔黄白相间,左脉细数,右脉弦数。

辨证:此为太阳表邪未解,转入少阳。

治法:法当和解表里。

处方:柴胡10g,黄芩10g,半夏10g,白人参10g,生姜3片,大枣5枚,瓜蒌15g,桔梗10g, 枳壳10g,杏仁15g,桑叶10g,桑白皮10g,紫蔻10g,金银花15g,甘草7.5g。3剂,水煎服。

二诊:5月12日。热退神清,纳食亦佳,喘咳渐轻,二便如常。仍宗原方加焦槟榔15g,羚羊角0.5g(单煎另兑),三剂而安。

按语:“有一分恶寒,便有一分表证”,不可妄投清里之剂,实为经验之谈。本案一因年迈体衰,不能鼓邪速出,二因早施白虎,以致邪气留连,转入半表半里,遂用小柴胡汤和解少阳而取效。(《中国现代名中医医案精华(三)》)

(三)表里双解法

治愈高龄感冒发热上腹痛

汤承祖治张老太,80岁。

1983年6月18日晨开始发热畏风有汗,上腹痛。大便4日未行,用“开塞露”后解出大便少许,呈颗粒状。嗣食西瓜少许及生番茄,全部呕出。腹部软,无明显压痛,偶转矢气,不欲纳食。体温39℃,脉浮数,苔白腻。

畏风发热有汗而热不解,是风邪伤于表卫;纳呆不食,乃湿邪困于中;腹部虽压痛不明显,但偶转矢气,是宿滞未清。

取法表里双解,药用防风10g,苏梗12g,以散在表之风;炒苍术18g,制半夏12g,川厚朴12g,制附子12g,高良姜5g,温阳以化湿运中;炒枳壳10g,玄明粉12g,以下行软坚通大便,玄明粉分2次用。

药1剂,煎第一次之药液中加入玄明粉8g,在2小时内已解大便,第二药中不再加玄明粉,若大便不解仍加玄明粉4g。

患者第2煎服后大便下行3次,质溏薄。寒热休止,腹痛定,体温36.8℃,知饥思食。表里之邪均解,脉濡苔薄腻。湿犹未尽化,改投香砂胃苓3剂而愈。(《汤承祖60年行医经验谈》)

(四)补中益气汤加减

治愈高龄气虚发热

秦伯未治某男,85岁。

主诉:因游公园回来,微有身热(37.2℃),诊为感冒。用银翘解毒片治疗,经过4日不愈,邀我会诊。询知4天来除低热外,无形寒头痛、鼻塞流涕等症,但觉肢体懒怠,不愿活动。平日大便偏溏,便时有窘迫感,余均正常。

诊查:舌净,脉象虚细带数。

辨证:为中气不足,由疲劳引起低热,不同于感冒。

论治:补中益气汤加减。

二诊:1剂,身热即退。

按语:因游公园回来,微有身热(37.2℃),询知4天来除低热外,无形寒头痛、鼻塞流涕等症,但觉肢体懒怠,不愿动。平日大便偏溏,便时有窘迫感,余均正常。秦老诊断为中气不足,由疲劳引起低热,不同于感冒。治以甘温除热,补中益气汤加减,1剂身热即退。(《秦伯未医案》)

您可能还喜欢...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