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星换宿、抽爻换卦比喻养生、治疗

中医养生是移星换宿。什么叫移星换宿呢?北斗七星随时可见于北天空,在以地球为参照点的时候就能看到它不停地旋转,但是旋转的后面有28星宿固定不变,古人认为它是恒定不变的坐标。随着北斗斗勺,也就是天干位置的不同,古人就定下了时间——月份、季节。这是什么意思呢?就是它的斗勺在动的时候,比如现在进入小寒节了,进入小寒节的时候我们应该怎么做?移星换宿。如果我们还保持冬至的样子,冬至和小寒差十五天,如果我们的身心不能随着北斗星移星换宿,我们和天地之间是不康的,没能和它沟通上,这是一个大的不康。所以养生也是这样的,进到小寒了,我们的身心就要调整成小寒的状态,这就是养生。

中医的治病呢?就是说刚才谈到的,你会生病是因为你和天地不同步,是因为不康,本来小寒节的时候你应该把身心调整成小寒状态,如果还在冬至的时候,那就是不康。这时候怎么办?就需要医生来抽爻换卦,把你停留在冬至那种情况抽爻变卦,用针灸、按摩、中药等方法,变化成小寒的样子,就和天地同步了,这就叫中医的治病。

最近美国兴起了一个新疗法,宣传得很热门,就是所谓的基因配对,对于一些恶性癌症等等特别难治的疾病,用基因配对的方法来治疗,据说有效率非常高。从这基因配对,我们回来看看老祖宗过去是怎么说的。了解基因学的人多少都知道一点,所谓的染色体是三十二对,这个数字很有意思,《易经》里面一直谈到八八六十四卦,六十四正好是三十二对,在古中医里面的玄部就是用抽爻换卦的方法,用八八六十四卦三十二对调整人的状态,来恢复健康,这就是基因层。所以说,现在最流行的东西老祖宗不是没有,而是现在的人们不认识它。

当然了,现在古中医的传承应该很少,在我印象中,五六十年代以前偶尔还有学者写的文章透露出这方面的东西,七十年代之后公开的文章基本上就没有了。现在都是所谓的经方派,而且是狭义的经方派,只有张仲景的《伤寒杂病论》才叫经方,除此之外都不是。这里要说一句,张仲景的《伤寒杂病论》属于古中医的一部分,不是全部,而且只是天部的外部,它属于天部的八目部。古中医有天地玄黄四部,天部包括八目部和三纲部,三纲部和八目部现在都有流传,这门学说有一个名词叫玄儒传承。现在的医学界,包括国内民间的部分,基本上是一边倒,就认为《伤寒论》的经方体系是最高的,就是最好的,也是唯一的。实际上不是,它只是过去的传承,是古中医的天部的一部分,而且不是唯一,它只是八目部,而核心的是三纲部。现在三纲部很少人说,没有联系起来,其实这两个是同一个枝上不同的分杈而已。

我们说远了,就是在古中医的全部内容中,它用的一些东西,和现在所谓的高科技的基因配对的理念是一样的,但是它的实际操作的理法比现在医学的基因配对更复杂更有效一点,方法也更全面。

您可能还喜欢...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