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生怎么做到法于阴阳,和于术数
在《黄帝内经》里面,两句话八个字就把养生的原则都说了,这八个字叫什么呢?叫“法于阴阳,和于数术”。但可惜的是,现在大部分人都没有真正地把这八个字解释清楚。我曾经问过我的一些学生,问为什么用这个“和”字,而不是这个“合”?读过《黄帝内经》的人不会说他看不见,都会看到。那现在通行的解释是什么呢?叫“法于阴阳,符合数术”,如果是符合的时候应该是符合的“合”,但是原文是用这个“和”,这里有藏着东西吗?
先说前面的“法于阴阳”,“法”是什么?我给举个例子,在司马迁《史记》里面谈到上古大医扁鹊的时候,用四个字来评价扁鹊,叫“守数精明”,这个“法”实际上就是司马迁的“守”,“法于阴阳”就是“守于阴阳”。什么叫“守于阴阳”?守于阴阳之间,非阴非阳,有了变化才有契机能转化,这是养生的技巧,就在守阴阳之间。
“和于数术”,数术是老祖宗以天文历法计算出来的各种周期的变化运行,“和于数术”,就是天地规则运行是这样的,它可以算得出来。我今天可以跟大家说,这个是“和于数术”,不是“合于数术”。过去喜欢诗词歌赋的就会有这个概念,某某人写了一首词或是一首诗,另外一个人再写一首和词。数术怎么组合符合天地,那是“和”。用数术计算出来所谓的日月星的各种节律,房中以房星为准,起居以太阳为准,然后在不同节律下去“和”,已经知道规则了,跟随去做,就叫“和于数术”。
这才是“法于阴阳,和于数术”的本意,也可以说这四个字才是古中医养生最基本的法则,其他都是一些具体的历法的运用。所以司马迁说扁鹊是“守数精明”,“法于阴阳”、“和于数术”都很精明、都很通,就是“守数精明”,讲的是这个意思。而现代中医基本上把这两个字都丢掉了,没有“守”也没有“数”。现在靠什么?悟性。你能想到,你能用到,但你说不出来。没有“守”和“数”,所以就出现了什么呢?名代世家都很难传承,有什么东西都传承不下来,别人学不会。如果有了“守”、有了“数”,只要说出来任何人都能学会。
为什么都能学会呢?在古中医里面分成三部,天医、人医和水医。关于天医,现代很多人基本上了解不到了,举个不是太恰当的例子,像以前道门中所谓的传说中的画符、念咒、作法来进行医疗的,大部分是天医部;水医部就是用禁药,所谓用物禁、法禁等所谓的三大法术,那是水医部;现在我们谈的,以《黄帝内经》为代表的就是过去古中医的人医部。为什么叫人医?那是人人可学会的。天医部和水医部不是,必须是有天生资质才学的会。人医部是人人可学,但人人可学为什么不能流传?就是“守”和“数”都丢了,只有感悟。感悟真的没法传,谁也不能把自己的感悟传给另外一个人。所以历史上所谓的中医大家为什么都没有真正地一脉相传多少年,尤其是在世间传承都没有?也是这个原因。当然我们这里一直是属于隐传,很少在世间过多地说这个事情,只是以学术为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