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骨的不传之秘诀
天下之道相互贯通,自古通才有“一贯道”之称,其多源于对因势利导、顺其自然的体悟。本文详述中医正骨之道亦如是,筋出槽骨错缝,明心见性,理通则大道至简至易,言简意真,发人深思,可堪为正骨不传之心法。
孙膑曰:因势利导之
正骨也然,硬手硬推,虽可复正,但非精妙之道。精妙之道在顺其势也。其妙在动则活,静则死,动则有隙可生,贵在动中求正,顺其势,轻轻一推,则正矣。
理筋也然,动则筋聚,静则筋散,随其情,顺其势而动,顺其走势顺势或挑或理或拔,则筋易平复。
正骨之道全在理通
理通则手中疗效自生。心中理不通,则下手茫茫然。心中理通,则应手凑效。只不过手笨手巧之不同。多练多用则手中巧自生焉。此皆外形。非其关窍。关窍则在理法。同一手法,心中理明一层,则手法疗效增一层。故疗效在心而不在形。
心不通,多揣摩,理不通,访高手。故手中须臾之功,全在平日之日积月累。
王道无近功,正骨亦然。
工欲善其事
必先利其器
正骨之道,虽以理法为先。然手法亦不可缺。手法即利器。利器在手,自能事半而功倍。
而民间传承之手法与方药。经数代乃至数十代心口相传。集数代人之精思秘验。其技之巧,其效之神,实令人叹为观止。虽理则同一而法之精妙神效则非仅通其理者所能望其脊项也。得之则有乐由心生,不知手之所舞足之所蹈之感。叹其法之简,之妙。正所谓大巧若拙。
绝技在民间,能得其技则知此言非虚。
任他说法千万
不外筋出槽骨错缝六字
过去对正骨之理解,甚为浅显。往往偏执于一方。闻得某某理论,亦人云亦云。反啊是穴,宣氏软伤理论,聚焦说,多处卡压说,激发点说,筋缩说,等等不一而足。听之总觉有理,用之也觉有效,然不能融通。心中觉零零散散,茫茫然,不知何求。
而今方悟得,过去所学之理,皆为管窥之见,任他说法千万,不外筋出槽骨错缝六字。此六字乃一本贯万殊之理。真正是千金不换之诀法。
自编口诀一首
筋连骨,骨连筋。
筋出槽,骨错缝。
骨错缝,筋出槽。
摸其筋,求其骨。
摸其骨,求其筋。
上病之病不在上,下病之病不在下。
查其症,寻其根,复其平,求其正。
大道至简至易
正骨道理也同样
正骨太简单了,简单的我都不想说。这句话使我感悟甚深。受益匪浅。
手法一定要轻,原来遇着使人愁的一二三胸椎,等真正遇到高手,原来只是轻轻转一个或几个圈而己。结合自己原来所学,而今才领悟到,手法越轻,才能越精巧。
手随心动,法由心生。如果手上着力,则手己被控死,法无从生焉,复位自然不精巧。
真正的高境界是被正者不觉用力,只觉医者手轻轻一动似无感觉则疾患己除。丝毫不会有响声。追求正骨有响声者,骨是被强行推入而不是顺势带入。绝非精妙之道。
如果能得此中真意,就会觉得正骨太简单了,简单的我都不想去说它。
正骨窍要、全在摸法
常人皆以为正骨诀窍即为秘传之手法,能得其手法即为得正骨真传。此误也,为本末倒置之理解。手法之秘固然重要,且得其秘者皆视为供壁,不轻易传人。而殊不知手法皆以摸法为基。摸得准方能正得准。
所见高手,其所重者皆为摸法,常以他人摸不出而己摸得出为傲,而不以其手法为荣。
手下摸得准,自能正得精,治得准,所以能应手凑效。如摸不准,盲目乱正,手法模糊,即或偶尔碰对,但心中仍茫然。且费时费力,事倍而无功,所谓正骨,非只正骨,亦正筋。筋占大部而骨占小部。
盖人身有病变,则筋骨皆不同于常态。手摸心会,自知病之所在。或陈伤或新伤,究竟为何所伤。病起于上或起于下,皆可摸得清。了然于胸而后因症施治,只在病所理筋正骨。余者不问。此则事半而功倍,省时省力,应手凑效。
疼痛只有两类
一类是静态时疼痛
一类为动时痛
西医所谓的疼痛,一般都归咎于所谓的无菌性炎症,认为是局部炎症所致。治疗也只在局部施以麻药封闭或局部冰敷,热敷等称其为物理疗法。
且西医将疼痛分门别类,分成很多细项,尤其是教科书,将疼痛归为很多类,而在真正临床中,其实很难碰到教科书所讲的典型病症。
在中医看来,疼痛只有两类,一类是静态时疼痛,一类为动时痛,活动受限,静时不痛。
前类可认为是骨错缝,炎症,肿瘤,神经压迫等原因所致。
第二类则为典型的筋出槽骨错缝。而这种方法不像西医分得那么复杂,只用手去摸,感知,摸到那儿有病然后相应的正筋整骨即可。
按中医的伤科的理论来讲,其实所谓的无菌性炎症其实极少,甚致没有这种病,因为如果是炎症,那么不可能在数秒或数分钟内消除。
而根据中医伤科理论,西医所谓的炎症,大多可在数分钟或十数分钟内消除。可见无菌性炎症是不存在的。
其实,所谓的无菌性炎症,实际为中医所讲的筋出槽骨错缝引起的保护性反应。大脑在告诉你,现在这里筋被扭着或骨头有位置不对。你不能乱动这里,因为正受伤着呢。将出槽之筋推入槽将错缝之骨复位,则疼痛自消。
要想知道倒底是那儿筋出槽,骨错缝了。必须得会摸。局部的疼痛一般病症不是发生在疼痛的局部,而是一条筋从远端就开始翻转出槽,一直拉到患处,致使患处的一段筋紧张到极限,故而发生疼痛。或者上位关节痛其原因是下位关节骨错缝,牵拉到和上位关节相连的筋,把上位关节也拉错缝,筋翻转出槽形成紧张,从而引起疼痛。所以碰到这种情况如果只治上位关节,效果有限。
但要真正学会摸筋摸骨必须得有人带,告你什么样的筋是出槽的筋,怎么样出槽了,向那边出槽,应当向那边归位。这样渐渐手摸心会,渐到巧熟。道家绳疗。
我想没有数年纯功是不行的,我也正在摸索探寻中。
有筋出槽则必有骨错缝
有骨错缝则必有筋出槽
现今所流行的所谓某某氏正骨手法大多受西医影响,以西医理论为依据,其实都为局部疗法。有人以颈椎手法闻名,将人脖子扳得一串响。有人以腰椎闻名,只将腰部某椎复正便认为病即可除。
凡此种种,皆认为病为椎体略小错位所致。将椎体复位疾患即除。其实很多时候椎体才复位,快者三两分钟,慢都数天,再摸时椎体又回到原位。而这种情况又大多归于椎旁肌肉紧张所致。然而即使松懈椎旁肌肉,很多时候也照样出样这种情况。
这些手法只是治其然而不知治其所然。
我们知道,筋骨相连。世间无没有筋的骨头,也无不连骨头的筋。而筋并非只是椎旁肌肉那一小段。而是一直牵连到很远,与上一关节相连,而上一关节,又与上上一关节相连。如些一直连通到极远端。有筋出槽则必有骨错缝,有骨错缝则必有筋出槽。此为定理。
中医所谓的筋与西医所谓的肌肉理解有所不同。西医注重于解剖学上的某一块具体的肌肉。而中医则重整体,注重引起某一症状的所有肌肉。盖人生病不只是一块骨头有问题或某一块肌肉有问题,人身为一整体,一块骨头或一块肌肉有问题,相应的很多块骨头和肌肉也会有问题。
所以我们在治疗腰腿疼痛时,有时候只调引起相关症状的腰椎往往并不见效,然后调某胸椎或颈椎时效果立现。此即为证明。所以中医的治疗有点像现在最新医学所谓的力线。但又有所不同,力线是根据解剖和力学得知,很难确定把握,只有其理论而未有操作性。而中医则谓之筋出槽,可能手摸到感知。
譬如颈椎病,只调局部的颈从或有人提出的兄弟椎腰椎并未见得全见效。其实病根并不在椎体,或许远及脚下。
中医所谓脚后大筋连脑门,意即脚后的筋一直要连到脖颈上。如果这条筋从脚上出槽了,那么最远会影响到颈椎,如果只调颈椎或腰椎并其椎旁肌肉,还是解决不了问题。亦即脚上的某块骨头因为扭脚错位,时之久长,相应的筋便为出槽翻转,一直影响到脖颈,从而引起颈椎生病,如果此时只调颈椎,而脚上的骨头仍在错位,颈椎虽然暂时调后应力减低,但病源未除,过几天应力会再次集中到颈部,病也会从新回到原来的样子。这种情况是临床常见的。
所以治病要从患处的筋去摸,也即顺着出槽的筋去摸,一直找到根源。这样就有方向性和目的性。手臂上的病可是肩部或颈部引起,腰腿病可能为手臂引起。
这样调筋正骨,便可立马见效。
往往见一些局部肿胀的患者,在局部治疗,用尽办法也不见消肿。此其实为远处筋出槽牵拉所至,病在远端。患处肿其实为远端筋翻后应力集中于此处所致。只在局部消肿或施于手法,但应力仍在,所以肿胀不会消除。如将出槽之筋调正,肿胀当场或隔天即消。
疼痛也然,只在局部正骨松懈肌肉而不顺着筋从远端寻其病源,应力一直存在,即使当时松了,但过几分钟或几天疼痛又开始。最后只得用西医方法封闭。但即使封闭,局部应力仍在,所以有些时候封闭后仍会疼痛。
所以现在流行的手法,都是治其然不治其所以然。
但真正要学会摸骨摸筋,实在太难。得本人有悟性,能下得了苦功,并且得有人教告你什么是筋,筋出槽是怎么回事。凡此种种,不是一言能道尽。
最近有多位网友咨询如何制作与使用水灸,先把介绍水灸的文章附在下面,供有需要的网友参考:
以水为灸,不亦乐乎
看到这个题目,我想会有不少人觉得不可能,水与火相克,何能为灸?
人只有破圈思维,才能发现一个新的洞天。
当思维破圈了,世间万物有不少的东西都可作为 “ 灸疗 ”的载体,例如蜡、灯草、酒、矿泥、木棍、绳子、黄土等等。
这就好比音乐,如果你懂得一些原理及技巧,不一定只有笛子、葫芦丝、箫,用树叶、花生壳等物品同样也能吹出美妙动听的音乐。
像农民歌手刘大成就可用树叶、花生壳、吸管、梳子等非乐器的东西吹出了动听的曲子。
音乐尚能如此,医学又何尝不可!
在我们绝大部分人的眼里,认为水属于阴,其实水刚柔并济,可阴可阳,取决于用。
因此把它用好了既可滋阴,又能扶阳!
例如:我们平常饮用的开水,就体现了阴阳融合之道,“水火者,阴阳之征兆也”,开水,其实就是水与火的交融,使它兼有水火之性。
在我们的生活中,除了人体,水也是最接近人体频率的物质,能够与人同气相求、同频共振。从医学的角度讲我们的身体没有热量就不能生存,而水所发出的热,与身体所需求的热波是一致的。
水的本身也具有较高的热导性和比热,可作为“载热体”在体内和皮肤表面间传递热量。
以水为灸,有哪些好处?
1、有导引的功能;例如水灸后溪穴,只要灸上一个周期,经络正常的人大约半小时左右,就可感觉督脉热气滚滚(经络不敏感的人,一般感受不到,但感受不到,不等于没有效果),后溪穴为何有这样的功效呢?因为后溪穴乃八脉交会之一,是主管督脉的。不过后溪穴不能常用,容易伤心脏,这一点一定要记住。一般一个星期做2次为宜。
2、使用方便;像脚上的太白穴、涌泉穴、大都穴,公孙穴,我们用手去按摩、指灸或导引,有点不方便,也有点不卫生,而通过水灸就可省去手的操作。
3、水灸有一个好处,对疏通小腿很方便;相信很多人都看过有关《小腿不通,必有疑难杂症》的文章,如果我们用手去按摩、艾灸小腿也是有一些费力的,但用水灸就省力多了,而且小腿上的承山穴、三阴交、地机穴、阴陵泉等等所有穴位都可水灸。
4、水灸松解脚上的地筋也是很奇妙的;关于地筋的重要性,就不用笔者多说了,目前松解地筋都是通过拨,从古中医的角度讲地筋是不宜拨的,因为筋喜柔不喜刚,地筋拨错了,会越拨越硬,而水灸就没有这个弊端,而且很省力,不需用手操作。
4、水灸对疏通人的会阴穴也特别方便,并可以产生深层脉动;李时珍说:“ 此脉才动,百脉俱通 ,海底一开,百穴皆开;中脉一通,百脉俱通 ”。海底指的就是会阴穴。可能有人说用艾灸也可以呀,我们曾做过将近一个月的实验对比,艾灸能够产生热感,但不能产生强烈的深层脉动感。其实人的会阴穴有内会阴穴、外会阴穴、下会阴穴。不过很多人只知道外会阴穴,至于内会阴穴、下会阴穴在哪里?知道的人甚少,由于一些客观原因,中医的许多好东西,传着传着就失传了。
4、水灸可以让人体的大部分脏腑、穴位、及病灶产生脉动感;不易脉动感的人,通过水灸一段时间,也可逐渐的诱导出脉动。
5、全身80%的地方都可水灸。
6、人体哪里的热气不足,变寒了,哪里就有垃圾堆积,从而生病;其实人生老病死的过程,就是能量递减的过程,其重要的体现就是温度的变化,所以保持热量,趋温避寒,就是养生健康的大原则,所以有人说温度决定生死,而水灸就是一种能为人体充热的便利工具。
在这里,小编插一下自己使用水灸的2个小收获:
1、去年,受朋友之约一起去采耳,不小心被感染上中耳炎,小编就是通过自我水灸不到5天就治好了。
2、小编常年吃素,因需要应酬,免不了碰荤,但一碰荤,过后小腹部就会痛,到医院检查,腹部也没有任何问题,奇怪的时一碰荤,小腹部就会痛,以前小腹痛,就用脏腑点穴给自己调理,但效果低微,当然这里没有贬低脏腑点穴的意思,可能是小编做的不到位,后来采用水灸治疗,不要3分钟就能立即止痛,到现在很少再犯。
水灸制作很简单,虽然它名字听起来有一点洋气,但看上去很土,土的掉渣,不过用好了,好处多多。
方法是:找不同的容量的矿泉饮料瓶,加入热水装满即可,热水的温度,因人而异,刚开始要反复做实验,找到最适合自己的温度,热水里面可加适量的盐,目的是保持温度。(找到最适合自己的温度很重要,只要找到适合自己的温度,才有好的导引功效)。
下面的图片,就是小编常用的水灸用具,看上去是不是很土!不过在小编的眼中是个宝!
水灸操作时间,没有固定的要求,随机随心,小编通常喜欢选择在午睡及临睡前操作,这样可以在睡觉中养生,在养生中睡觉。
使用过程中,基本上不需要换水,使用时用被单盖住水灸瓶以保护温度,一瓶水灸的温度时间大约可维持在20——40分钟左右,维持这个时间基本上就可达到水灸的目的了,如果你时间充足,也可换水进行第二次施术。
可能会有人说,这不是热敷吗?
不过,我们不叫它热敷,而喜欢称它为水灸!
一是为了尊重,世间万物,皆有不同维度的灵性,你越尊重它,它就越懂得与你正向同频。而且灸是一个有能量的词。
二是在使用时,笔者认为它具有一定的灸疗效果,当然,一定要慢慢体会,用心去做,用好了是灸,用不好是热敷,其实艾灸也是如此,用不好,就是在烤肉,用对了,才是真正的艾灸。
总之,这个水灸:
用好了,是宝!
用不好,是草!
水灸能够治疗哪些病?凡是艾灸、热敷能够治疗的,水灸都能调。
水灸的禁忌症:凡是艾灸、热敷的禁忌症,都是水灸的禁忌症!
可能会有人说:如果能够把水灸拍一段视频就好了,之所以不拍视频,目的就是让人用心去体会琢磨,如果不用心,即使面对面的教,你也未必能够学到精髓。
小编有一个朋友用筷子按摩是一绝,前些年,附近有一个同行装成顾客去偷学筷子按摩,回去后照猫画虎,结果不但效果不好,而且操作起来还让顾客感觉不舒服,这说明,他没有动脑子,只知道模仿,而没有学到心法。
心法对的时候,很多东西都能玩成绝招!
好了,不多说了!
水是人类最亲密的朋友
我们煮饭离不了水
熬中药离不了水
刷牙离不了水
洗脸离不了水
洗衣服离不了水………..
有心人,去好好的用吧,不需多久你会发现——以水为灸,不亦乐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