寿命长的人都知道理气很重要
肚子胀,恶心,大便也不顺畅,吃点东西就有不消化的感觉。现在这类问题的比较多,归根结底是身体运行的“气机”出现了问题。
脾胃位于身体中部,是气机升降枢纽,若脾胃气机不顺,就会出现以上问题。
身体的气顺了,痰、瘀、湿、食积也就少了,中药如果运用得当的话,能够起到很大的作用,今天就跟大家一起学习这个方剂。
木香顺气散
木香顺气散在明代《证治准绳·类方》《景岳全书》和清代《沈氏尊生》均有记载。
可参考用量:木香12g,砂仁9g,枳壳(炒)9g,苍术(炒)9g,槟榔9g,甘草9g,青皮(炒)9g,陈皮9,厚朴(制)9g,香附(醋制)9g,水煎服,日服两次。
此处剂量仅供参考,具体加减应用需在中医辨证指导下使用!
功效及应用:行气化湿,健脾和胃。用于湿浊阻滞气机、脾胃不和所致的胸膈痞闷,脘腹胀痛,呕吐恶心,嗳气纳呆,大便不爽,舌淡红,苔白腻等。
▋配伍解析
饮食、情绪、寒湿等原因,使身体气机运行不顺,也就是气的升降出入失常,临床症状主要以闷胀、疼痛为主,好比吹气球,气只进不出就会越来越大,只有让气有进有出,畅通无阻,症状才会改善。
从此方方名中即可知木香是一味关键药物,它是非常有名的行气药,它具有行气止痛,健脾消食的作用,常用于治疗胸脘胀痛,泻痢,食积不消,不思饮食。
它一直是临床医生喜欢用的行气药,比如在木香槟榔丸、木香调气散、木香丸中均起主要作用,木香还有独特的香气,发散力量比较强,它的归经较广泛,应用范围也广,对全身的气都能起到调理作用。
而且木香偏温,如果身体脾胃受寒引起胸腹胀痛、腹泻,就可以用它来行气止痛,温中止泻。
一般气滞都会跟肝气不舒有关,肝主疏泄功能,胀满的位置主要是两胁肋部,时间久了,也会影响邻居脾胃的功能,常言道“近朱者赤,近墨者黑”,所以大家一定要有这个认识,脾胃气滞是否存在肝气不舒的情况。
于是加了香附,香附归肝、脾、三焦经,具有行气解郁,调经止痛的作用,它入肝经的作用更明显,帮助肝恢复生发之气,对胸胁脘腹胀满,乳房胀痛,月经不调有好处,一般疏肝解郁的方剂常有它的身影,比如柴胡疏肝散。
青皮是未成熟橘的果皮,颜色偏绿色,而陈皮是成熟橘的果皮,颜色偏黄色,它俩很像青年与长者,行气力度一个峻烈,一个柔和。
青皮具有疏肝破气,消积化滞的作用,这里用到一个“破”字,古人在用词方面很有智慧,与“行”相比,无论气滞多久,都能使气机恢复通畅。
当气滞日久形成痰、瘀,致使身体某部位出现结块、肿块,与肝经相关的结块,就可以用青皮了。
陈皮具有理气健脾,燥湿化痰的作用,不仅能调畅气机,还能祛湿化痰,对胃脘胀满,咳嗽咳痰、食欲不佳等症状的人有较好的治疗效果。
因为气滞则水停,逐渐的机体水液代谢出现异常,这种关系也有可能反过来,体内痰湿重,也能影响气的运行,所以要兼顾着把痰湿清理干净,气的运行也就顺畅了。
苍术、厚朴、陈皮、甘草,是平胃散的配伍,此方是祛湿剂,主治湿滞脾胃证。
苍术与白术均能健脾燥湿,二者区别在于,前者燥湿突出,适用于湿浊内阻者,而后者健脾突出,适用于脾虚湿困者。
厚朴具有燥湿消痰,下气除满的作用,它可以一边理气,一边化痰湿,能够往下排,对于脘腹胀满、咳嗽咳痰有很好的疗效。
熟悉槟榔的人都知道,它在消食积,下气方面有很强的作用,严重的食积、气滞时,往往喜欢加一些它,比如木香槟榔丸,由于它有攻破的力量,所以气虚下陷者禁用。
还有一味枳壳,也是能够理气消胀,化掉痰湿,和青皮、槟榔、厚朴峻烈药一起使用,身体里的气、湿、痰、食都能给泄出去。
砂仁不像前面这几味药,它比较和缓一些,能够芳香醒脾,让原本懒惰的脾胃振作起来,唤醒脾胃运化功能,可以把湿气运化掉,它也是一味很好的理气药,经常与木香成双成对使用。
总之,这些药的最终目的是让气顺,身体顺,胃气原本应该往下走,现在停滞不前,甚至往上走,主要是中间胀的厉害,大便也不太通畅,要想破此局可以用它,由于此方是治疗寒湿引起的气机不畅,如果是实热的话,不建议使用。
气滞怎么办?
人活一口气,“气”看不见摸不着,它是自由的,大体上可以用“升、降、出、入”四字形容它在我们体内的运动,如果任意一项运动存在异常,都会导致气运不畅而停滞,临床表现为闷胀、疼痛。
气滞在不同部位,其临床表现不一样,治疗方法也不一样。
▋胃肠气滞
主要表现为腹部胀痛,大便不爽,兼有食积者,可加神曲、麦芽、山楂、鸡内金等消食导滞;
兼有脾胃虚弱者,可加党参、白术、山药、茯苓、炙甘草等健脾益气;
兼有湿热者,可加黄芩、黄连、大黄清热燥湿;兼有虚寒者,可加干姜、炮姜、乌药、党参等温中健脾。
▋肝郁气滞
主要表现为精神抑郁,情绪不佳,胸胁胀痛,嗳气,小腹胀痛,兼有气滞血瘀者,可加郁金、玫瑰花、佛手、香橼、川芎、桃仁、红花等疏肝理气;兼有寒凝者,可加小茴香、吴茱萸温中;兼有湿热者,可加栀子、龙胆、黄芩、茵陈、车前子清热祛湿。
▋胸中气滞
主要表现为胸闷,胸胀痛,嗳气,咳嗽气喘,兼有痰湿者,可加薤白、半夏、化橘红、茯苓祛痰开胸;兼有痰热者,可加浙贝母、黄芩、桑白皮、瓜蒌、杏仁清热化痰;兼有气滞血瘀者,可加当归、川芎、赤芍、桃仁、红花、丹参、郁金行气活血。
这个方剂在临床上加减得当,可以取得令人满意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