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间治疗烧烫伤方,效果神奇
烧伤十号
药物:大黄、黄连、黄柏、黄芩、紫草、苍术、蒲黄、乳香各五钱、土茯苓、蒲公英、夏枯草、白芷、地榆、白芨各一两、煅炉甘石粉,煅石膏粉各三两。麻油或菜油各二斤。
制法:1.将大黄等前十四味药切片,浸入油中一至七天。2.将药油加热(180-20000C)1.5-2小时至药物呈黄色,过滤去渣,药油继以文火(160-1800C)熬1.5-2小时至油滴水成珠即成烧伤十号药油。3.继续将药油中加入煅炉甘石粉,煅石膏粉,加大火力,不断搅拌,至药油面冒出白烟,加热1-2小时,至再次滴水成珠,制成品冷却后为红棕色细腻软膏。
用法:1.烧伤药油用棉签沾涂在,1、2、3度创面均适用,日涂数次,视病情而定。2.烧伤软膏涂于纱布或油纸上敷于创面,脱痂前每日换药一次,脱痂后创面清洁,上皮开始生长,间日换药或每周换药二次均可。外加包扎。
疗效:两年多来,应用本方治疗烧伤100余例,取60例作效果分析,其中江2度小面积10%以下31名,疗程七至十天,一般不必用搞菌素;,深度较深,而积较大者(深2度面积在25%以内22名,一般均有不同程度的感染与发烧,用本方外敷,并配合搞菌素,未补液,植皮,用药二十天后长出皮岛,癒后近期观察无瘢痕挛缩,大面积者7例,为深2度至3度,面积30-94% ,有感染高烧,用本方外敷后,配合抗菌素,补液,其中成功抢救了4名大面积烧伤病人,疗程20-25天,上皮岛生长迅速,新生皮肤无瘢痕,排汗功能恢复。
病例:田**,煤矿工人,因火药爆炸烧伤,面积86%,其中1度1%,浅2度41%,深2度44%,3度1%。受伤后前四天用0.5硝酸银湿敷包扎,后用本方外敷,体温持续38-40度,约15天。伤后给予输血,补液,抗休克,内服中药清热解毒剂配合抗菌素,十五天恢复正常,局部用药疼痛过二次,每次半小时至6小时,后无疼痛。用药第四天大片胶痂,第十二天迅速出现上皮岛,深2度创面第十六至二十天痊癒,3度第二十五天痊癒,无瘢痕挛缩,第四十五天全部恢复排汗功能。 (涪陵祖国医学探索队)
药物:黄连、黄柏、黄芩、地榆、大黄、寒水石各一两,冰片一分。
制法:上药共研细末,过筛,以40%药末配60%香油调和成清糊状即可。
用法:先1%冰片溶液洗涤和浸渍伤吕红3-10分钟,(不管皮肤破否,较大之水泡需刺破放出积液)即将上药用棉签或鸭毛蘸涂伤面,不管表皮破裂出血与否,一律涂搽,涂药处有干燥现象可再涂布,不必去掉原涂布药物,一直涂至治癒为止。敷药期间可暴露伤面。
疗效:三年共治60余例,均获痊癒。轻者三至五日,重者七至十日。
病例:敬**,臀,胸、腹、四肢补稀饭烫伤,面积35%,治疗七天后大部分治癒,自愿要求出院,带药回家自用,很快痊癒,降前五天配用青霉素外,以后未用它药。 (綦江县中医院)
药物:地柏枝一两,散血草一两,水黄连一两。
用法:将药物混合研细末,调麻油或桐油敷患处,敷药前用盐开水洗净创面,一日敷二次,暴露。
疗效:经治600例,效果良好。
病例:陈**,开水烫伤头面,上肢、胸部、面积达30%,为2度烫伤,用此药七天面癒。(大足县)
桃花散
药物:石灰一斤,大黄四两。
制法:将石灰研细,大黄切成薄片,放锅内微火炒至红色,待冷后研极细末,密封备用。
用法:将此粉调菜油成糊状搽患处,如伤面有液体渗出,用药末直接撒上,外贴油纱,每日一次,换药时用冷茶水洗去残药末。
疗效:共治4例,均收到良好效果。
病例:李**,全身烧伤面积达75%,头部和两肘特别严重,开始用活蚯蚓数条放入适量白糖内,糖化成水后搽患处一次,后改用此方治疗,轻伤处10天左右治癒,重伤部份20天左右痊癒。 (阆中县)
药物:斑鸠毛(土荆芥)适量
制法:取茎叶晒干,研成细末,临用时以青油调成糊状。
用法:伤面用盐开水或浓茶水洗净,若有水泡,可用消毒空针吸尽,再用鸡毛蘸药搽涂伤面,每天换药2-3次,洗伤面一次,暴露。
疗效:民间使用,反映较好。 (沐川县医院)
药物:鸡蛋黄适量。
用法:将鸡蛋煮熟,取蛋黄熬油外搽患处。
疗效:深2度感染化脓,不仅可以控制感染,而且伤面愈合迅速,不留瘢痕。
病例:***,烧伤面积达60%,深2度,化脓感染,经专区,重庆几个大医院治疗无效,用此法治癒。(江津地区第一人民医院)
药物:冰片1克,熊胆1克,麝香二分,清鱼肝油100毫升。
制法:前三味药研为细末,调入清鱼肝油内瓶装备用,用时摇匀.
用法:露出伤面,用棉签蘸药涂伤面,每天数次,初期灼痛可多搽几次,如果天冷可盖纱布块,被盖保温,勿使凉,1、2度烧伤有水泡时,待涂药后,伤面无灼痛时,可用针放出水,切勿损伤皮肤及痂壳。
疗效:经数十例观察,多系铁水烫伤,一般是3度以上,治疗中未见感染,此药早期能减少灼痛,中期能抗绿脓杆菌感染,晚期能使伤口皮肤软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