造成抑郁症的真正原因是什么?

人类有天生的心理需求,就像我们有生理需求一样。我们需要归属感,需要有生存的意义和目的,需要被珍视感和自主权。但现实是,我们并不生活在一个完全符合自己内心需求的社会之中。

面对这种不满足,大多数人只是会偶尔感到一点不快乐,产生一点生活不尽如人意的感觉。但对于另外一小部分人来说,如果一些深层次的需求反复无法得到满足,就可能产生绝望、抑郁的心理。

书中,作者总结了9大可能导致人们产生抑郁的因素:

1.工作的意义

2.与他人的联系

3.正确的价值观

4.美好童年

5.地位尊严

6.对未来的期待

7.大自然

8.基因

9.大脑

以工作联系为例,大多数人一生中大部分时间都从事有偿工作。

投票机构盖洛普(Gallup)进行了一项非常有趣的研究,研究了人们对工作的看法:其中,13%的人表示喜欢并期待他们的工作;63%的人不喜欢也不讨厌,他们的一整天被定义为“梦游”;剩下24%的人讨厌并恐惧自己的工作。总结来看就是,十分之一的人喜欢工作,而讨厌工作的人是热爱工作的人的两倍。

人们常常会反驳说,讨厌工作又如何?他们拥有快乐所需要的一切,比如良好报酬带来的昂贵的消费品等等。但如果你接下去追问他们的社交关系、工作成就感、压力指数等更深层次的心理需求,你会发现这部分是明显缺失的。

所谓抑郁症,很多时候是人们内心对周边环境因素做出的一种应激反应。因此,人们在应对抑郁症这样复杂的心理状况时,化学抗抑郁药物不该成为唯一的选择。

心理医生德里克·萨默菲尔德(Derek Summerfield)曾于21世纪初前往柬埔寨,希望将抗抑郁药物引入柬埔寨。可当他开始与柬埔寨医生交谈时,对方无所谓地表示:“我们不需要它们,因为我们早就有抗抑郁药了。”并讲述了这样一个故事:

一位农夫在稻田里工作,不小心踩到地雷,腿被炸断了。医生们给他装上了一条假肢,迫于生机,农夫在短暂修养之后又回到了野外工作。但即使有了假肢,对这位农夫来说,重复之前的工作依旧是项不可能完成的任务。他因而感到十分痛苦,时常大声哭泣,不想起床,渐渐抑郁。

当地的医生们意识到问题的重点在于生活的困境。于是他们决定,要给这位农夫买一头奶牛,饲养奶牛要比在田野里耕种轻松的多,只要生活重燃希望,那么抑郁问题也就迎刃而解。

医生告诉德里克,在这种情况下,牛就是抗抑郁药,因为它有效地填补了病人的内心需求。这个故事虽然简单,但它说明了一个大家一直以来普遍忽视的真理,那就是当患者表现出极度痛苦的迹象时,最需要的是坐在一起倾听他们的声音,以解决实际上造成他们痛苦的原因。

在上述的9种原因里,有7种是社会相关的,仅有2种为生理原因。而根据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的调查显示,抑郁症患者只有少部分是遗传的。

这意味着,人们可以通过一系列方式调节自己内心需求,从根源上避免和摆脱抑郁症。

第一,寻找一份对自己而言有意义的工作,它能带给你一定的成就感、人生尊严,以及对未来的期待。

第二,改变自己的生活方式,强化自己和他人、社会的联系,合理增加社交,减少孤独感和被排斥感,找到生活的意义。

第三,调节心态和价值观,正视童年遭受的心理创伤,积极寻求心理疏导,反思“消费主义至上”的价值观念,降低焦虑感。

约翰·哈里在书中陈述的观点无疑是大胆而惊人的。他认为,虽然化学抗抑郁药具有一定的治疗价值,但医生需要从根本上扩展为治疗抑郁症患者的选择菜单,以便他们能够真正应对这种深层次的内在心理矛盾。

而对于那些正遭受抑郁症困扰的人们来说,这本书传递了一份寻求理解的信号,那就是:“我们的痛苦是有道理的。”它鼓励患者探寻诱因、找回自己、建立信心,更告诉人们,想要战胜抑郁症仍需要更多的尝试和探索,重点是不要放弃!

正如哈里所说的那样,倾听内心发出的信号,去做那些能真正满足你需求的事情。我们每个人都有潜力以更加健康、更为明智的方式生活,只要你愿意。

您可能还喜欢...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