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热下寒,就是阳不归位
上热下寒是现代人常见的一种症状,其表现为热证与寒证并存,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很大的困扰。常年上火,总是口腔溃疡、舌疮、慢性咽炎、失眠等,这些热证让人痛苦不堪。同时,又伴有许多体寒症状,如舌体胖大、大鱼际发青、下肢冰凉等,这些寒证让身体感到异常寒冷。
对于这类人群,饮食上也存在很大的问题。吃点儿热性的食物就上火,吃点儿寒凉的食物就伤阳。中医理论中,上热下寒的表述其实更为精确的是“真寒假热”或“阳不归位”。在《黄帝内经》中,有这样一句话:“今夫热病者,皆伤寒之类也……人之伤于寒也,则为病热”。这句话揭示了寒邪是如何导致热病的。寒邪入侵人体,会使阳气受到排斥,从而浮聚于上部,表现为热象。这也就解释了为什么人们会出现上火的症状。简而言之,体寒是上火的根源。
当我们深入探讨这个问题时,不难发现体寒与上火之间的紧密联系。中医认为,人体的健康是阴阳平衡的结果。当体内寒气过重时,阳气无法正常地温煦和固守,就会向上浮散,导致上部出现热象。这种热象其实是一种假象,因为其根源在于寒邪,而不是真正的热。
因此,“真寒假热”或“阳不归位”的表述更为准确地描述了上热下寒的病机。在治疗上,中医强调调理阴阳,使阳气归位,驱散寒邪,从而达到根本上解决上火问题的目的。这需要患者积极配合医生的治疗建议,通过调整饮食、加强锻炼、合理作息等方式,来提高自身免疫力,促进身体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