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脉和散脉的脉形及病候

在中医脉学中,动脉的形状是一个值得深入探讨的话题。这里,我们将重点关注《濒湖脉学》中对动脉的描述。书中提到:“动脉摇摇数在关,无头无尾豆形团,其原本是阴阳搏,虚者摇兮胜者安。”这段描述生动形象地描绘了动脉的特性和功能。

首先,我们来解释一下“无头无尾”的含义。在脉象中,动脉的形状像一颗豆子,它的头部和尾部都没有明确的界定。这意味着动脉的搏动主要集中在关部,而在寸和尺部位则相对较弱。这种特性使得关部成为判断动脉状态的关键区域。

进一步地,“其原本是阴阳搏,虚者摇兮胜者安”这句话揭示了动脉的本质。这里的“阴阳”可以理解为气血的平衡与和谐。当气血调和时,动脉搏动有力、稳定;而当气血虚弱或失衡时,动脉则可能出现搏动不规律、甚至摇晃不定的现象。

此外,动脉与滑脉虽然都是阳脉,但它们之间存在明显的差异。滑脉的脉象像珠子在盘子上滑过,流畅而有序;而动脉的脉象则像是按住一颗想要跳动的珠子,似乎有一种难以抑制的力量。这种差异反映了动脉搏动的不稳定性和动态特性。


散脉的形状确实是值得我们深入探讨的话题。当我们触摸这种脉象时,会发现它的跳动有时在这边明显,有时在那边却难以察觉,甚至有时在脉搏的中间部位才有轻微的跳动。这种散脉的体象展现出的是一种无拘无束、散漫的状态,仿佛在诉说着生命的不羁与自由。

当孕妇出现散脉时,往往预示着她可能会以坐姿分娩。而在孕期未满的情况下出现散脉,则常常是流产的前兆。这里有一个关于一位女士的故事,她因肠热症而面临流产的危险,生命垂危。当她的丈夫,一位药材商人,找到我求诊时,他的脸上写满了忧虑。他担心自己的妻子已经病入膏肓,问我她是否还有生还的希望。我告诉他,只要有一线生机,我们就不应放弃。

这位女士的丈夫显然对医术有所了解,他告诉我他的老师曾诊断过他的妻子,认为久病散脉的患者必死无疑。然而,他并不知道,他的妻子今早刚刚经历了一次痛苦的流产。我在上午为她诊病时,也发现了这一情况。流产后的散脉,其实仍有一线生机。

最终,我成功地治愈了她,让她从死亡线上挣脱出来。这个故事告诉我们,散脉并不等同于死亡的判决书,它也有可能蕴含着生命的希望与奇迹。

您可能还喜欢...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