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伤寒,首先要区分阴阳

在《伤寒论》的学习过程中,我们首先会遇到一个难题,那就是六病的病位难以确定。对于这个问题,学界众说纷纭,让人无所适从。但我要说的六病定位,与近代的认识并不相同。要理解这个差异,首先需要明确阴阳的定位。

阴阳的确定是中医整体观念的体现,它源于天人相应的理念。在《黄帝内经》的首篇中,就强调了学习中医必须明白“天人相应”的道理。那么,张仲景是如何来分阴阳的呢?他并没有直接说明,但我们可以从他的论述中寻找线索。例如,“天布五行,以运万类”“阳明者,主土,万物所归,无所复传”,这些语句透露出张仲景在研究伤寒论时是结合天人相应的原理来分阴阳的。

然而,这种表述方式对于初学者来说可能有些难以理解。因此,我将结合我对伤寒论的理解,深入探讨张仲景是如何来分阴阳的。

首先,要明确如何分阴阳。通常所说的“看见的为阳,向上的为阳,温热的为阳,运动的为阳,感觉到为阳”。但实际上,结合五行来分阴阳,就需要更深入的理解。因为五行也可以分为阴阳,这意味着阴阳是可以无限细分的。但是为了方便理解,我们还需要有一个大致的方向。例如:肝木按阴阳划分可以划分出阴木和阳木。
在自然界中,我们能够看到和感受到的一切都可以归为阳。具体来说,空气和阳光作为太阳的代表,在五行中对应火与金。《内经》称之为“阳气”,形容它“若天与日”,在人体中则对应心与肺。

树木和花草在自然界中是少阳的代表,五行中属木,而在人体中则对应胆与三焦。另一方面,土地表面和湖海则象征阳明。在五行中为土,而人体中的胃与大肠与之相对应。值得注意的是,地球表面的环绕与我们的胃肠道环绕的道理是一样的。

以上这些我们能在自然界中观察到的,都可以归类为阳。这三者的配合,与人体结构如出一辙,这一点在《难经》中也有所体现。因此,张仲景曾说,阳明主土,万物所归,无所复传。

至于阴的划分,则是那些我们无法看到或感受到的部分。结合五行与人体来说,地球表面以下的土被称为阴土。由于地球的大部分隐藏在阳土之下,其面积之大,因此被称为太阴。在人体中,它对应脾与小肠。

此外,厥阴也有两个代表:一是我们无法直接看到的太阳(只能看到其光芒,无法窥见全貌),二是树木的根部,这两个都统称为厥阴。在人体中对应肝与心包,五行中称之为阴木。

地下水则是少阴的代表。在五行中为水,人体中对应肾与膀胱。

综上所述,阴阳的划分结合了五行、人体的脏腑。只要明确了这六个方面,再结合五行特性和脏腑功能,我们就能迅速确定六病的病位所在。正如总纲中所言:“天布五行,以运万类”。



关于阴阳的六个分类,这是中国古代哲学中的一个重要概念。阴阳的划分取决于阴阳的多少,即阴多阳少或阳多阴少。在自然界中,太阳是最为阳性的存在,其空气与阳光所遍布的面积是最大的,最广的,整个地球都离不开这两个方面。同样地,在人体中,上面的心肺也属于太阳,人体的相呼应的血与气也是全身所必须的。

在人体中,皮表面积是最大的,因此太阳的病位就是气血(确切的说是营卫)与皮表所在位置。通过理解自然界的规律,结合人体来理解阴阳的划分,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人体的生理和病理变化。

除了太阳之外,还有五个分类,分别是少阳、阳明、少阴、太阴和厥阴。这些分类是根据阴阳的多少来划分的。少阳的阳气较少,阳明的阳气较为充足,而太阴和少阴则是根据阴气的多少来划分的。厥阴则是阴阳之气相互转化、相互依存的状态。

通过了解阴阳的六个分类,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人体的生理和病理变化,以及自然界的变化规律。这些分类不仅是一种哲学概念,更是一种指导人们认识世界的方法。

     少阳者,是位于阳中的一少部分,与太阳,阳明来说是很少的,不论从面积,还是功能上都是很少的,所以古人称为少阳。在人体中,少阳之的是胆气的调节,以及三焦的调和。由于树木上连于空气与阳光,中连于阳明土,下连于地下水,所以调理了上中下三个方面的气机,所以古人把三种连接与少阳划分在一起,称为三焦。统称为少阳。

     阳明者,好理解了,就是地球的表面,包括水土,这与阳明者,水谷之海是相吻合的。在人体中是胃肠道,也就是人体的内通道。与太阳的皮表相表里,为什么称为阳明,在地球上最能看得见摸得着的,感觉到,是最明白的。结合人体来说,阳明感受着心阳与肾阳的两个阳的温煦,所以为两阳合明的意思。至于是哪个意思,两个都有吧。

    太阴者,在自然界中是地球的内里层,在人体中属于脾与小肠,由于所居的面积也是最大的,所以称之为太阴。由于太阴居于阳明之里,所以小肠也是在大肠的内部。这就是自然规律与人体的完美结合。

    少阴者,在自然界中为地下水以及各种能量物质等,由于是有限的,所以在三阴之中是最少的。人体中,少阴居于脉内,属于人体的精微物质,所以也是最少的,只有不足,没有太过。
    厥阴者,在自然界中属于阴阳的输运工具,树木之根能输运脾土吸收的营养以及地下水的升发,在人体中也是这个道理,这是阴的升,那么阳的降是怎么回事,这就是心包的作用表现,在自然界中是太阳,是太阳把热量传给地球,传给人类,因此,厥阴的作用就是输运,肝输运的是阴,心包输运的是阳,虽都是厥,但是心包输运的阳张仲景在《金匮要略》中称为“厥阳”。
   以上大致上说明了阴阳的多少来定名为六病之名的。

您可能还喜欢...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