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说人体精、气、神
鹿因精足,所以从幼鹿到成鹿样貌都很年轻可爱。乌龟因气足,生命力特强,所以为长寿之表征。鹤自古至今似乎不曾有人发现其尸体,故有”千年龟,万年鹤”之一说。鹿、乌龟、鹤这三种动物都不是肉食动物,所以欲求长生,仍须以蔬菜为主。
天地万物都有一种非常奇妙的本能,就是”必须传宗接代”的潜能!譬如一棵竹子面临枯死之前,才大量开花,以求后代延续。人类和所有动植物也都一样有这种本能,所以当人纵欲过度,极易耗尽生命,走入死亡之路。
道医认为,人有「三宝」,即精、气、神。精气神乃生命之根本,是维持人体生命活动的三大要素。人要:精满、气足、神旺。只有养足了精气神,人体才会健康发展,少生疾病。那么,道医如何养足精气神,有什么好的方法呢?
一、何为精气神?
1、精:泛指人体一切营养物质,有先天与后天之分,先天之精禀受于父母,后天之精来源于饮食,主要由肾来管理,常常有「肾精」之称。「人始生,先成精」,精不仅是构成人体的基本要素,而且主宰人体的整个生长、发育、生殖、衰老的过程。
2、气:是维护人体生命活动所必需的精微物质,是推动人体脏腑组织机能活动的动力。它既是物质的代称,也是功能的表现。气在人体有推陈出新、温煦脏腑、防御外邪、固摄精血、转化营养等重要职能。「人之有生,全赖此气」。气能周流不息,如环无端,人体则健康无病。
3、神:是指人体的一系列精神意识,思维活动,为心所主。心为人体的最高司令官,神则居其首要地位,心健则神气充足,神气充足则身强,神气涣散则身弱。故《灵枢·邪客》说:”心者,五脏六腑之大主也,精神之所舍也。……心伤则神去,神去则死矣。”
二、如何养足精气神?
精满、气足、神旺,是健康的保证;精亏、气虚、神耗,是衰老的原因。精、气、神虽各具其特性,但三者是不可分割的一个整体,存则仅存,亡则俱亡。张景岳说:”善养生者,必宝其精,精盈气盛,气盛则神全,神全则身健,身健则病少。”明·陈继儒在《养生肤语》中指出:”精能生气,气能生神,则精气又生神之本也,保精以储气,储气以养神,此长生之要耳。”
有医家认为精、气、神为「内三宝」,耳、目、口为「外三宝」,要养生保健长寿延年,必须”常使内三宝不逐物而流,外三宝不诱中而扰。”所以要保养精、气、神三宝,关键在于修身养性,清心寡欲,则心不外驰、意不外想、神不妄游、情不安动、气不外耗。气功中的静养功法,就是通过自我调节,控制心身,是养足人体精气神一种较好的手段。它要求思想高度集中,静心宁神,摒除杂念,放松全身,达到万念皆空,使大脑皮层处于一种保护性抑制状态。久久行之,能收到保养精气神的功效。精满、气足、神旺,则精神焕发、行动矫健,老年人能鹤发童颜,延年益寿,青年人可长葆青春,推迟衰老。
总之,养足精气神对于人体保持健康、益寿延年非常重要,尤其要注重对于「神」的保养。日常生活中要经常保持精神愉快,心胸宽广,情绪稳定,方可避免精神疾病的侵袭。财色名食睡,道家称为五欲,实际上也与五行五脏相对应:
1、财为金,五脏应肺。2、色为水,五脏应肾。3、名为火,五脏应心。4、食为土,五脏应脾。5、睡为木,五脏应肝。古代道家说:精足不思淫,气足不思食,神足不思睡,实际上就是不断充实相应脏腑之机,最后实现水火既济而超越五欲的过程。
(1)精足不思淫:对应的是道家百日筑基之初始修补阶段,酒色财气四关度越后,断除邪淫之心,不断固摄元精,恢复如孩童之未泻未经之状态。
(2)气足不思食:对应道家炼精化炁即道家百日筑基之中高级阶段,终化淫欲为火光三昧,打开了直接与宇宙能量相沟通的通道,所谓「采气」大关,可以达到不思食的效果,古代也有辟谷、食气之说。仔细分析,一般食物也对应胃脾功能,黄帝内经认为对应于天干戊和己,二土成圭,当与中宫土位之勾连密切相关。
(3)神足不思睡:古人称为「斩睡魔」,在道家对应炼气还神的过程,这一个过程若修得好,可以夜不倒单(不睡眠)。实际上这与气归脏腑、入中脉造成中脉的通透有关,一般人只能气走十二正经,则有子午流注的规律,也必然会有特定时辰气的胜衰,造成一天内人心理和生理的节律,睡眠也由此原因导致,当气入中脉之时,全身脏腑经脉之气都比较充足,则不受节律造成的气脉盛衰约束,也就可以不用睡觉而不受其约束。
一般来说,筑基补漏初级阶段完成方能精足不思淫,不思淫才能炼精化气;炼精化气完成方能气足不思食,不思食方能炼气化神;炼气化神方能神足不思睡,不思睡方能炼神还虚。
中医关于精气神的深层解析:
医经《八正神明论》:血气者,人之神,不可不谨养也。《黄庭经》说:仙人道士非有神,积精累气以为真。方寸之中谨盖藏,精神还归老复壮。《金丹歌》说:为甚神仙却爱身,也须借壳养精神。茅真君《靖中吟》:气是添年药,心为使气神,若知行气主,便是得仙人。
俗话说:油枯灯尽,髓竭人亡。养生之士,首先要以体内精血为宝,精满则气壮,气壮则神旺,神旺则身健而少病。内则五脏由此而精气敷化,外则皮肤由此而精气润泽,自然颜容光彩,耳目聪明,老当益壮,神气坚强。曾经看到一些年高之人房室尚未断绝,这是因为他们早年外泄较少的验证。如果到了一定年纪,又能做到绝欲,那么寿命会更长久。精气保持完全的,没有超过儿童的。儿童禀受父母阴阳二气而生,每天都在生长,正如老子说:“骨弱筋柔而握固,未知牝牡之合而胺作,精之至也。”假若让儿童明白保养固护自身浑然之精炁,而且没有亏损外泄,等到年纪壮实智慧聪明之时,再由高人指导,传授他燮理阴阳,修炼养生之道,一 定可以做到圣真仙人。
《金丹大要》说:心为一身君主,万神为之听命。因为这个缘故,人的虚灵知觉,作生作灭,随机应境,千变万化,瞬息千里,梦寝百般。又能预算未来,推测福祸,大而天下国家,小而僻陋街巷,无所不至。然则神至心必至,心住神亦住。《内经·邪客篇》说:心者,五脏六腑之大主也,精神之所舍也。心伤则神去,神去则死矣。所以说使用神,神就过早地远离而去,休养停止使用神,神就居住那里。大凡是要调治身体的,最高明的就是养神,其次是休养身形。
《经脉篇》说:人始生先成精,精成而脑髓生。《阴阳应象大论》说:精化为气。所以先天之气,气化为精;后天之气,精化为气。精之与气,本自互生,精气既足,神智自主。虽然神由精气而生,但是能够统驭精气而为运用做主的,则又在我们内心之神,三者合一就可以谈论修道了。今天的人们,但知禁欲即为养生,殊不知心有妄动,气随心散,气散不聚,精逐气亡。释氏有戒欲说:断阴不如断心,心为功曹,若正功曹,从者都息,邪心不止,断阴何益?
《中和集》说:大修行人,分阴未尽则不仙;一切常人分阳未尽则不死。这都是以人身的阳气立言。可以明白死生的根本,全在于阳气的多少。所以,周易三百八十四爻,都以扶阳抑阴为意,通大概恐因阳气自消而剥,自剥而尽,而生长之道,不止于息灭。曹真人说:神是性兮炁是命,神不外驰炁自定。张虚静说:神若出,便收来,神返身中气自回。此言守神以养气。
《金丹大要》 说:炁聚则精盈,精盈则炁盛。这是说的精炁互为根本。《契秘图》说:坎为水为月,在人为肾,肾藏精,精中有正阳之气,炎升于上;离为火为日,在人为心,心藏血,血中有真一之液,流降于下。这是说的坎离交构既济。吕纯阳说:精养灵根炁养神,此真之外更无真。这里说的是修真之道,全在于精炁神的互化。
《胎息经》说:胎从伏气中结,气从有胎中息,气人身来为之生,神去离形为之死,知神气可以长生,固守虚无以养神气。神行则气行,神住则气住,若欲长生,神气须注。心不动念,无来无去,不出不人,自然长住,勤而行已,是真道路。《胎息铭》说:三十六咽,一咽为 先。吐唯细细,纳唯绵绵,坐卧亦尔,行立坦然。戒于喧杂,忌以腥羶,假名胎息,实曰内丹。非只治病,决定延年,久久行之,名列上仙。这是说养生之道,全在于存神养气。
医家李东垣《省言箴》说:气乃神之祖,精乃气之子,气者精神之根蒂也,积气以成精,积精以全神,必清必静,御之以道,可以为天人矣,有道者能之。余何人哉,切宜省言而已。此言养身之道,以养气为本也。天地万物生化之道,莫不以气为本,故气在天地之外则包罗天地,气在大地之内,则运行天地,日月星辰得以明,雷雨风云得以施,四时万物得以生长收藏,何非气之所为?人之有生,全赖此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