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咳、燥咳、痰咳都可以用的咳嗽通用方
六淫外邪,侵袭肺系,肺气上逆,遂发为病。河间谓病因为:寒、暑、燥、湿、风、火六气,笔者体会,还应区分邪之偏属,宜其所宜,忌其所忌,庶少差错。
方药:杏苏散(吴鞠通方)
杏仁9克 紫苏叶9克 橘皮1 0克 半夏1 2克 生姜6克 桔梗9克 枳壳1 0克 前胡9克 茯苓1 5克 甘草1 0克 大枣10枚
服 法:水煎服,每日早晚各服1次。
按 语:此方为清朝名医吴瑭所创,意在疏散、宣肺,清轻相配。
- 以紫苏、生姜、大枣疏风解表,调和营卫;
- 前胡、杏仁、桔梗宣肺止咳;
- 陈皮、枳壳、半夏,茯苓燥湿化痰。
- 笔者遇偏于外感风寒者,每加浮海石12克、麻黄6克;
- 夜间喉痒,咳甚,加当归1 0克、仙鹤草12克。
斯方苦温,辛甘合用,吴瑭原意是治外感凉燥,其实外感咳嗽,起始很难分清什么是风寒、风热,有时似寒,又时似热;有时兼寒,又兼热。临床治外感,初诊时定要区分辛温解表还是辛凉解表,拘泥的结果,往往很难下手。有经验的医生,辛寒、辛温并用,表解、里解两图,常常疗效满意。治外感病,酌分见证之偏属,据证择药,要比统而施以辛温,辛凉两法效果好。咳甚加海浮石,咸寒降下,清肺止咳,配上麻黄之宣肃,效果可靠。夜咳,无论外感内伤,皆可用当归,仙鹤草。外感者配陈皮,入血入气,夜咳常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