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数时候,生病是自残出来的
作为医生,我目睹了许多病例,其中大部分的疾病根源来自于自我伤害。人的身体与自然环境本应和谐共生,然而当人的内心无法与外界环境达成平衡时,就会产生疾病。人是所有生活关系的总和,这些关系包括人与外界、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等,它们共同构成了人的整体。换句话说,这些关系的总和才真正定义了人的本质。
当我们无法接受或认可这些关系时,我们就会产生排斥和对抗的情绪,最终导致自我伤害。就像我们使用的杀灭害虫的农药,最终却在我们自己的肚子里积累一样,我们给予别人的憎恨和敌意最终也会回到我们自身。同样地,如果我们因为自己的外貌不够好看而生气,这也是一种对自己的限制和界限,没有真正理解和接受自己的全部。
面对这些问题,我们需要勇敢地接受并改变自己。然而,改变并不是一种对抗,而是要学会与自己和解,接受自己的不完美和缺陷。只有这样,我们才能真正实现内心的平衡和健康,与自然环境和谐共生,达到天人合一的境界。
接纳自己并改变自己,是我们在人生旅途中必须面对和完成的任务。这个过程需要我们不断地审视自己,理解自己的优点和不足,接受自己的不完美。在这个过程中,我们不能让情绪和焦虑干扰我们的内心平静。只有当我们真正明白了这个道理,许多疾病才会离我们远去。
《黄帝内经》中有一句话很好地表达了这个观点:“恬淡虚无,高下不相慕,精神内守,病安从来?”这句话的意思是,保持内心的平静和虚无,不追求名利和地位,精神内守而不外泄,这样疾病就无法侵袭我们的身体。
生病往往是由于我们自己对自己的过度伤害所导致的。许多时候,我们的身体因为过度的压力、焦虑和不良的生活习惯而受到损害。中医把天地人作为一个整体系统来观察自己的行为,考虑如何使自己健康,这是一个非常深刻的观察。从中医的角度来看,我们的身体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它与周围的环境和气候密切相关。只有当我们顺应自然规律,保持身心健康,才能真正地保持健康。
因此,为了保持健康,我们需要接纳自己并改变自己。我们需要学会如何调整自己的情绪和心态,避免过度压力和焦虑对自己的身体造成伤害。同时,我们也需要改变不良的生活习惯,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只有这样,我们才能真正地保持身心健康,远离疾病的困扰。